《清平乐》
东风吹絮,
犹忆当时语。
一片秋心拆两处,
独立楼台分曙。
晨曦斜入朱门,
人情冷淡难温。
金屋空留娇面,
沾湿罗帕无痕。
好吧,你既然相邀,俺就来评你这首,免得说俺厚此薄彼,
![[哈哈]](/static/emoticons/u54c8u54c8.png)
你这首的格律,我就不测了,自己去测,你写了那么长时间,应该已经会了,只说关键的两点。
1、需要注意元素的嫁接问题
你所描摹的景致,所运用的元素,和你要表现的情绪和表达的主题,都有个嫁接问题,古人写词,要表现豪放的,开头先来个“大江东去”来表现气势宏大,要表现凄婉的,那么先来个“昨夜风疏雨骤”来托起环境和铺垫场景,这通常叫起兴,也就是我强调的一句话,元素必须为主题服务,那么好,来看你的,特别明显的是下阕,“晨曦斜入朱门”,从中,我们得到了两个信息,一是早晨,且是有晨光的早晨,二是“朱门”,是一个富贵人家,否则不会用“朱门”,因为朱门在古代的意向导引是富贵华堂,老百姓家的,或者是贫困人家的,通常是“柴扉”,那谁不是有一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么。好吧,你这两个信息,和你后文的“人情冷暖”及“金屋娇面”,前者可能还勉强拉得上一星半点的关系,如果要解,可解释为“朱门冷落,人情冷暖”,和后者其实扯不上半毛钱关系,何况,对“人情冷暖”感叹和对“金屋娇面”的无奈也搭不上联系,除非你想表达的是一个过气的“花魁”人老珠黄后门庭冷落,独守空房的感觉,这才扯得上人情冷暖,也扯得上前面的“尤记当年语”,但朱门又不对了,那应该是“柳巷”。我知道你马上要说,不是柳巷,是闺秀,我知道,只是整篇里,没有表现出闺秀应该有的特点。所以,这是其中一个问题,嫁接问题。
2、需要注意用词的引导意向问题
分曙,这个用法,成作中是有的,比如说,文天祥的“曙影月三分”,韦应物的“玉座分曙早,金炉上烟迟”。但应注意引导意向问题,曙,通常引申意思是对未来的期望,或者是已经在望的光明前景,而这个时候,你的心情,一定不是对未来兴致满满,期望重重的,因为上文有个“一片秋心拆两处”,代表的不是期望,而是绝望,因此,这个“曙”字在这里,我只能说,和你的情绪不太合,一般这种情绪下,所表现的,是迷茫、伤心、幽婉之类的,可能“雾”的成分要比“曙”的成分要多一些,所以还是那句话,元素要为情绪服务。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能用,但需有条件,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可以用的,在诗词高手笔下,喜悦的东西都能给写哀伤了,好听的东西都能给表现呕哑了,那是另一种手法,比较著名的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能把那么漂亮的花和那么好听的鸟给弄凄惨了,这是一种功力,可我在这篇中没有看到。
就说这两点吧,还有些小处,比如结句,可以再调整一下,就不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