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
亚特兰蒂斯雪焰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1)“汉服是指汉朝服饰吗?”
  2)“民族服饰是指少数民族服饰吧?”
  3)“汉服什么时候穿得上?是穿来表演的吧?”
  4)“汉服怎么会这么宽大,会很不方便吧?”
  5)“会考虑设计出历朝历代的古装吗?”
2013年06月01日 09点06分 1
level 12
 讲解员相应重复最多的五个回答:
  1)“汉朝是指2000多年前的一个时代,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与现代没有太多直接联系;而汉族的服饰是经历了包括汉代在内的一整个发展过程,直至明末清初才被特殊的历史原因而中断的,今天我们得以重拾的汉服相关工艺与其面料,都是主要以明代为主的
2013年06月01日 09点06分 2
level 12
历史剧的本质与作用[1196阅]
明华堂发表于09/06/30 13:29
  历史剧,是一特殊的剧种,与其它以诸如动作,幽默,剧本等基本要素而突出娱乐性的剧种有本质上的差别,这一是体现在历史剧自身的结构上,二是体现在历史剧的所发挥的功能上,以下将对此一一做出分析。
  历史是人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3
level 12
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又在现代国家中具有现实的意义,与民族的荣辱观息息相关;历史剧是一个存在以久的剧种,并且普遍存在于不同的民族与国家当中;从通过影像与声音为展现手段的科学技术电影出现以来,不同民族的国民都自然的产生了通过影视手段去了解与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的需求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4
level 12
 从结构上看,历史剧是以发生过的客观事件为基本剧本,以叙述性的手段将其展开;剧中所出现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有记载的物体,都是历史上客观存在过的,在历史剧中对关键要素的任何主观添加,删减或改变,都会对历史剧的属性造成本质上的变化,历史剧或因此而转变成了另一种剧种,或作品本身失去了历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5
level 12
史剧的属性;历史剧中唯一存在的主观因素只在于创作者对客观历史素材所进行的主观筛选,对这些历史事件的铨释方式,以及所表现出的对特定历史事件的主观看法。
  造就出历史剧的应该是历史本身,人以及各种技术手段都只是硬件,历史剧的创作,是人的主观意识服务于历史的客观事件的过程------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6
level 12
历史剧是来自于客观历史的影视产物。
  不同的剧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满足着观众不同的需求。与各种主要通过让观众获得诸如快乐或各种特定的体验,引起观众情绪上的变化等手段而实现自身娱乐的功能的剧种不同,历史剧更多的是与学术和文化发生关系,而非娱乐。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7
level 12
 历史剧的功能在于重现历史,通过影像与声音及各种技术手段还原出历史画面并直接传递给观众,教育国民了解民族自身的过去,唤起民族共同的记忆,还原与发扬民族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并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保留与传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最直接作用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8
level 12
“国服”在中国的特殊表现,及其与汉族的关系[3376阅]
明华堂发表于09/03/23 11:38
  本文提出概念几点:
  1)在多数国家与民族中,“国服”与其民族服饰,两者是相等的同一概念。
  2)“国服”有文化表现与政治表现两种可能;而民族服饰应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而不是政治的表现。
  3)纯因政治而产生的“国服”,其文化上的认同不可能实现长期的维持。
  4)“国服”问题,主因在于主体民族汉族在民族服饰上的长期缺失与空虚。
  “国服”近几年被经常提起,引发不少争论。
  “国服”的提出事实上完全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而是一直在中国近代史上周而复始着的,似乎与中国的国势有着潮涨潮退般的联系,维系着的是中国人的自尊与汉族的尴尬。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9
level 12
 自清末以来,中国近代百年时间里,中国人寻求确立自己的“国服”的要求便一直没有停止;从中山装到江清裙,到2002年上海APEC会议中亮相的“唐装”,再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环绕着“国服”而产生的一系列争论...
  确立“国服”的呼声断断续续在中国持续了百年之久,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觉到这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特殊文化现象;
  如果说东方诸如日韩等民族,其独特的民族服饰在世界上展现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中国的“立国服现象”,则是在世界上展现出了一个独特的大问号。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10
level 12
“国服”这个词的份量非常重,它所代表着的,是一个民族在服饰上的集体体现,是一个民族集体意志的体现。
  在多数国家与民族中,“国服”是没有必要去人为确立的,也没有人可以在缺乏文化习俗认同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主观爱好人为确定;在大多数国家与民族中,民族服装和“国服”,民族服装即是“国服”,民族服饰本身就发挥着象征民族集体身份的作用,而无须另立或强调“国服”的概念,国服”与“民族服饰”两者本身就是同一概念;但在中国,“国服”与“民族服饰”两者便无法相等了;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11
level 12
中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56个民族的同胞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我们的国家;“国服”仅作为一种服饰,无法与55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划等号,为何说是55个民族的服饰呢?因为更复杂的情况在于,在中华56个民族中,只有“多数民族”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而55个少数民族却继承着自己各自的服饰文化;
  于是,悖论就产生了: 由于汉族没有民族服饰,所以中国的大多数人没有民族服饰,于是希望确立自己的民族服饰的诉求便具有了坚实的合理性与社会的普遍性;而同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在文化与政治上具有绝对的代表性,这就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被屡屡以“国服”的名义提出的内在原因;可是,55个少数民族,都已经有着各自的民族服饰,国服的提出对于他们而言,是没有任何文化代表性可言的;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12
level 12
“国服”有文化表现与政治表现,两种可能。
  从文化上看,一种可以同时代表着汉族与55个少数民族的“中华国服”,是不可能被设计出来的;
  若从政治上看,与其继续出现各种搬弄文化,任意组合,千奇百怪的“国服”,还不如直接将五星红旗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能更好的对外说明“我们都是中国人”。
  民族服饰应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而非政治的表现。
  “国服”现象的起因在于主体民族汉族长期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而发出的一种诉求,而非少数民族参与提出的共同要求。
  国人与其站在政治层面提出“国服”的空洞倡议,不如回归到文化层面,好好的研究一下汉族服饰的历史,好好的继承一下先人们所缔造出的工艺与审美。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13
level 12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汉族的民族服饰文化应该且有必要得到重拾与传承,但没有必要人为的提升到“国服”的高度。
2013年06月01日 10点06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