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一般看来,老蒋军事指挥能力一塌糊涂。首先没有战略指挥才能,却受过低级军校教育,导致他特别注意细节,下命令甚至连部队在何处宿营的事都要操心,跟明朝那个杨嗣昌似的。还有他师心自用,经常越级指挥,身为最高统帅,竟然常把某个团甚至某个营调到某处,而连上级都不知道。最后,他没有容人的气度,对嫡系和杂牌不能一碗水端平,以致部下离心。
2013年05月09日 07点05分
1
level 13
但蒋介石并非咱们想象的那个饭桶,至少后来在日本顾问帮助下战略眼光恐怕并不比毛差。他远不如毛的,是不会玩弄阴谋诡计,更缺乏对部下的控制能力。比如辽沈战役前早就让卫立煌集中锦州,但卫立煌百般阻挠,辽沈战役后让傅作义要么南撤,要么放弃北平去青岛或天津等出海口,傅作义又按兵不动,非要当“和平解放古都”的功臣。
2013年05月09日 07点05分
2
level 13
老蒋犯下这致命的错误,是因为他太相信人。他效法王阳明、曾国藩,处处以诚待人,以致连对奸细与贰臣都“用人不疑”,直到最后一刻。
拿傅作义说,傅作义是道地的杂牌,与黄埔系八万杆子打不着,但老蒋对他格外垂青,连共谍郭汝瑰都说,傅作义不但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匪总司令,“而且深得蒋介石的信赖。关于华北作战事宜,除训令指示企图、方针外,悉由傅作义全权主持,不干涉其作战部署。”就连他在平津战役前夕作出的战略部署,事前也不报告国防部。1948 年2 月间,傅作义与其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陈继承别苗头,愤而向蒋介石辞职。尽管陈据说是军统特务头子,然而蒋介石竟然完全偏袒傅作义,不但撤了陈的职,还请傅作义举荐人选代之,使得华北剿总完全落在傅作义的控制之下。 直到1948 年11 月初,老蒋还在公开称赞:“傅总司令作战精神与战略之运用,均极勇敢周备。”11 月3 日,蒋在国防部作战会议上正式宣布,任命傅为华东南军政长官,要他将华北军队经海陆两路全部南撤,全部军队都交给他指挥,可见蒋对老傅倚重之深,将东南半壁江山整个托付给他保卫。正因为老蒋对老傅格外信任与敬重,他才会在傅作义拍胸担保守住华北之后,未以最高统帅身份直接下令让他撤退,而是作了个折中决策,决定“暂守平津,控制海口”。为此,蒋介石还特地授给傅作义以下大权:(1)直接接受美援的权力;(2)华北党政军以及经济全权(包括中央银行的支付权);(3)编成渤海舰队,在长山列岛建立海军据点,支援塘沽作战;(4)派联勤部工兵署署长到平津塘之间,设计阵地网。可见对老傅的信任与倚重,但傅作义就是铁了心要跟毛走,甚至连手下的蒋系军队也要留着一起陪葬。
2013年05月09日 07点05分
3
level 8
忘了哪个哥们说的,果党的动员方式是自上而下。供的动员从下面做起。这两哥们结合一起就牛叉了。
果党的风格,在对岸也栽过跟头。
2013年05月09日 12点05分
5
回复 起别静 :动员的具体形式是自上而下的,比如我档动员贫下中农斗地主。 但动员的结构可以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先把基层的民众动员起来,再往中高层影响。 风格上,比如对岸,果党先前主要做中产,民进主要走街头、基层。 这跟当年的国、共相似。 抛去毒统立场不谈。 国为右,民进为左。
2013年05月10日 03点05分
level 12
鞋是否合适,只有穿了才知道,穿上再脱下来就不容易了。
2013年05月09日 15点05分
7
level 13
他在军事上最大的问题有几点:
1.关键时候必定干涉作战指挥,总觉得统兵将领离开了他就不会打仗;
2.优柔寡断,缺乏决断力和魄力;
3.做不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4.对待嫡系、杂牌不能一碗水端平。
2013年05月09日 20点05分
8
这可能是事实,但我觉得程度上远没有那些前国军将领写的那些会议录里面所说的那么过分,
2013年05月10日 03点05分
从干预现场指挥的情况看,我觉得老蒋即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能力,抗命的人多了去了,卫立煌,傅作义就是典型,总不能打输了就怪老蒋瞎指挥吧。实际上蒋的作战方案也不是蒋一个人的主意,而是作战厅,国防部等共同研究的方案,蒋只不过起到最终拍板作用而已,作为总司令当然要督促作战计划得到贯彻。
2013年05月10日 03点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