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涛哥品兰
楼主
在不久前沈阳举办的一场大型君子兰展销会上,一株标价18万元的‘玉观音’君子兰成为当期的“标王”,着实令人意外———不是因为这个价格太高,而是“太低”了!18万元的标价,无论是与往届君子兰展上标价380万元的‘绿宝石’,还是180万元的‘立平一号’相比,这株‘玉观音’成为标王都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难道是君子兰日渐式微了?当然不是。相反,最近几年,东北君子兰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态势,新的产业园区不断涌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是品种原因?也不尽然。各花入各眼,在同样耗费养兰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时,品种的不同不会在价格上有如此大的差异。
这其实是君子兰更“接地气”的表现,笔者忍不住要为这种“自降身段”的行为叫好!
曾几何时,在东北举办的大型君子兰展上,有标价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名贵”品种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彼时不但业外人士对此云里雾里,而且业内人士一直对这种“高价血统”嗤之以鼻。
事实上,莫说标价千万元级别,就是百万元级别的君子兰也鲜有成交的案例。
君子兰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中国花卉市场至今,也经历了类似国兰一样的发展轨迹,不乏炒作者,也曾有过“绿色金条”的殊荣。但与部分国兰品种繁殖困难、极为珍稀相比,播种繁殖的君子兰培育和扩大规模相对容易得多,出珍品的难度多在“养”上。因此,君子兰天价更多是“忽悠”。诚然,有些君子兰确实耗费了养兰人多年的精力,标价高似乎也应该,然而,一个产业不应该仅仅靠噱头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而是要真正让消费者喜欢这种花,并且买得起、玩得起。毕竟,从业者种花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它束之高阁、自己观赏,而是让更多的人追捧。此时,虚高的身价往往会成为其推广的阻碍。
在此次君子兰展上,不仅花王身价降低,精品君子兰整体的标价都趋向于千元以内的合理价位。多数君子兰种植者来参展的目的也不仅仅再限于和几个朋友交流,而是希望在展会上大量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件好事。古语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多外行进入,才有更多的人喜欢君子兰,种植者也才会有更大的成就感和发展空间。
虽然有业内人士认为,展会上标价十多万元的君子兰水分依然很大,但从标价百万元到标价十万元毕竟是一个进步。种植者不把心思放在制造噱头上而放在提升质量上,产业才会更好发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在国内的花展上,目前市面上占据盆花主流地位的蝴蝶兰、凤梨、红掌,可曾见过天价者?让产品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那才是王道。(谭川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