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阮若琳(87版聊斋资料)
孙武vs孙膑的资料档案库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一楼喂熊]
2013年04月20日 04点04分 1
level 9

阮若琳简历
阮若琳,女,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一级编审、副主任。
  1929年3月生,河北怀安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边区和延安从事革命工作。
  1945年在某回民支队宣传科主办《战士报》。
  1947年在辽西地委宣传部主办《大众报》,并任中共辽西省委机关报《胜利报》特约记者。
  1949年到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并参加江西省作协,担任常务理事,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如《祥林嫂的新家》等。
  后相继担任《广州日报》副总编导、广东电视台台长、陕西广播电视局局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中国电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羊城晚报》、《大众电视》顾问。
  主持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西游记》、《红楼梦》、《末代皇帝》等及数百部(集)中篇连续剧和单本剧,或任总监制、或任顾问。
  主持召开了八届电视剧题材规划会,组织了十一届“飞天奖”的评选活动。
  此外在从事领导工作之余还从事电视评论工作,如《九届“飞天奖”后的回顾与思考》、《努力提高电视剧质量》、《在改革的大潮中发展电视剧事业》、《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努力生产精品》、《八十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轨迹》、《新时期十年电影之我见》等。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2010年3月19日19时50分,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阮若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1岁。
(转载自百度百科)
2013年04月20日 04点04分 2
level 9
我自1999年4月托一位在《大众电视》工作的朋友带一本刚出版的散文集《寂寞榴花红》送她以后,就没有再和她联系过,因为那朋友告诉我,她已长期住院,患了严重的白内障,又有糖尿病,不能动手术,双目几近失明。那以后,我根据与她不多的几次接触,写了一篇《好人阮若琳》,记述我对她的印象和她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这篇文章后来收进我的纪实性散文集《烟消云不散——我的内部档案》。这本书出版后我很想寄给她看看,但考虑到她的视力情况,一直不敢寄出。但心里还是经常在怀念她,暗暗祝祷她能够恢复视力,康复出院。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得到她确切的消息。昨天偶然在网上得悉她已去世,当即上网查找,才知道她已于2010年3月19日仙逝去了另一个世界,心里立刻涌起一种沉重的失落感。我想她在那个世界里过的一定是另一种崭新的生活,她的视力也一定早已恢复正常,于是决定把这篇文章下载在这里,我想她一定能看到!
2013年04月20日 04点04分 3
level 9


几天后,我在浙江桐庐的白沙镇参加华东地区电视台协作会议,接到福州《聊斋》录制总部的电话,转告黄湛从北京打去的电话,说阮若琳看了我送去的材料和录像带后很兴奋,说她早想找一个这样的典型,一直没有找到。她马上叫蔡骧(艺委会委员、研究员)从南通赶回来,叫我们去两个人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准备在11月左右,由艺委会出面,再为《聊斋》专门开一次会,讨论《聊斋》的做法和精神,以及如何向全国宣传和推广。过了十天,黄湛又打电话告诉我,说广电部艺委会已决定开一个电视剧生产组织和经营
管理专题研讨会,以福建台为主,请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天津和上海的电视剧制作中心,以及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等单位代表参加。
这个叫做“全国电视剧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交流会”的会议于11月13、14两日在北京中组部招待所举行,到会的除了上述各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外,还有不少新闻单位的记者。我在第一天的下午作了近两个小时的发言,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发了言,除了介绍本单位的经验外,也对我们的做法进行了讨论。会议由蔡骧主持,阮若琳在开始时讲了话,结束时又做总结,基本上肯定了《聊斋》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精神是一种创新,并认为《聊斋》的经验“提出了一个带方向性的问题”。这对我们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在“全国电视剧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发言
2013年04月20日 05点04分 5
level 9
写于 2004年6月25—29日
注:此文章转自名叫“桃源散人”的博友的新浪博客,本人认为此人很有可能就是俞月亭老先生本人的博客,因此,有关87版聊斋的资料,可以关注此人。
2013年04月20日 05点04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