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oogle Glass与自闭症


很多人可能听过自闭症这个词,但未必理解其内涵,因此我们先介绍一点自闭症的基本知识。
据维基百科介绍:
); 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 color: rgb(153, 153, 153); min-height: 30px; background-position: 0% 11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
成长发育中婴儿具有社交能力,年纪小懂得望人、按声音方向转身、抓着别人的手指,甚至微笑。可是,自闭症患者喜欢避开望人,而且在学习与人发展‘施及受’的互动时有困难;
根据赛门·巴隆-柯亨的研究,自闭症病童缺乏“心智理论”的特质,即由他人的角度看事情,而这种行为是五岁以上的人类及部分高等灵长类生物所独有的。正常的五岁小童可根据解读他人的手势、面部表情等社交线索,估计他人的知识水平、感觉和意图等等。而自闭症病童缺乏这种解读能力,故此他们难以估计及明白他人的行为。
按照英国心理学家西门·巴伦科恩的话说,患有自闭症的病人存在“思维盲区”。正常人与生俱来、自动自发的能力,在自闭症患者看来却是难以企及的。他们很难读懂诸如手势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类的信号,也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另外也不善于理解任何超越字面意思的词句,他们发挥直觉的器官已经基本丧失了功能。


耶鲁大学的罗伯特·T·舒尔茨曾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FMRI,一种非常精密的脑部扫描仪,能够显示脑部血液在任意指定时间点的流向,并由此显示大脑的哪些部位正处于工作状态)做过一项实验,他让实验对象进入成像仪机仓中,用按钮的方式来表示他们所看到的两张面孔或两个物体(如椅子、箱子等)是否相同。实验发现,普通人在看到人脸时所用的大脑部位称为“梭状回”,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大脑部件,能让我们从大量面孔中进行分辨。然而当正常实验对象看到一把椅子时,他们所采用的是相比之下全然不同的大脑区域,即通常用来观察物体的“颞下回”。但是当实验对象为自闭症患者时却发现这些患者在看到椅子和人脸时使用的都是大脑中观察物体的“颞下回”!也就是说,在自闭症患者看来,人脸和一把椅子差不多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人类跟一块会说话的木头差不多。但我们知道正常人是可以从人类的言谈举止、姿态仪容中读出很多隐含的意义的。


以上是关于自闭症的基础知识,下面谈谈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基于心智解读理论,跟它有点类似的一个词叫做“读心术”。该理论主要源于西尔凡·汤姆金斯和保罗·艾克曼师徒,汤姆金斯认为我们能从人的面部表情中获取有效的线索,从而得以分析内心的情感和动机,甚至对马也是如此。汤姆金斯对人类面部表情规律的研究折服了艾克曼,艾克曼与同事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套规律,并创建了一个面部表情分类系统。他们查遍医学教材,找出了所有面部能够做出的肌肉活动,这些肌肉活动更有 43 种,被艾克曼称之为表情动作单元。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他们掌握了全套的动作单元,并对不同单元进行混合搭配,把各个动作叠加。因为两块肌肉之间就有 300 种组合方式,三块肌肉则会产生 4000 种搭配,他们最多组合了五块肌肉的活动,这个组合产生的可供眼部识别的面部表情有1万多种。最后,剔除其中大部分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情后,艾克曼制成了一份人类面部基本表情目录表,将这些动单元及其解读法则全部汇总在一起,编制成了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不少科研工作曾借鉴过这套系统。
其实这套方案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 Google Glass 检测并识别人的脸部表情、手势等,接入艾克曼的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将人的表情、手势等翻译为直白的语言信号,以适当方式呈递给自闭症患者。说白了,就是利用 Google Glass 及其检索翻译系统充当自闭症患者的“梭状回”,以技术手段弥补先天不足,有点类似假肢的作用。
我是相信心智解读理论的,我相信通过人的面部表情,我们能够判断一个人的笑容是真诚的还是强迫挤出来的。即使我们能够控制面部肌肉或者言谈举止,但一部分被抑制的感情还是时常会暴露出来,抓住这些微妙的变化,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人世常情,那些丧失基本心智解读能力的自闭症患者也能回归正常生活。
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解决方案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目前的摄像头水平可能达不到识别要求,要精确识别脸部特殊突起和褶皱可能需要较高的分辨率。关于这一点,我没查阅到具体的科学研究表明需要多高的摄像头水平,所以只是说这可能是限制。不过也许千万乃至几百万像素就足够了。或者可以通过其他传感器来实现面部肌肉变化的检测。
方案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入艾克曼的脸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但据说全球仅有 500 人有资格在研究中使用这套系统。不知为什么这套系统没有开放给所有人,所以要想借鉴,还需要与该系统拥有者谈判。
伦理问题。如果此项解决方案真的有效且能实现,那么任何谎言都将逃不过 Google Glass 使用者的“法眼”。善意的谎言不再美丽,新的人际交流障碍不断涌现,每个人都在“裸奔”。当然这也许不是问题,可以通过别的方案来弥补和解决,比如说设定此功能的权限,仅开放给自闭症患者或其他有必要使用的人员,限制系统的解读能力等。
除了用于自闭症患者,Google Glass 还可以用于许多其它场合。例如辅助医生治疗精神类疾病患者,因为这些人群常有自杀倾向,甚至可能装作病症缓和的样子使医生放松警惕,以寻找机会自杀。如果医生使用了 Google Glass,那么就能抓住患者的细微表情,了解其内心真实意图,向医生发出警报,从而挽救许多生命。再比如,**在审讯犯人时,很可能被那些具有表演天赋的罪犯所欺骗,放过坏人,造成冤假错案等,但是有了 Google Glass 辅以测谎仪,犯罪分子将难逃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