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为啥这么吃香?(转)
东北话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雪村的一首《俺们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曲风靡大江南北,"翠花,上酸菜"更成了冰封雪域东北人的"招牌菜"。荧屏上《刘老根》、《刘老根2》、《东北一家人》"你方唱罢我登场",闹得正欢;舞台上,东北籍的笑星赵本山、范伟、高秀敏、黄宏、潘长江、巩汉林的小品如日中天,连东北人歌手那英、孙楠都红透了半边天,不是东北人的宋丹丹、李琦、蔡明也学说起了东北话,近年来,东北话为什么这么"火"?    究其原因,东北话属北方方言,接近普通话,受众非常广泛,著名作家周立波用东北方言创作的《暴风骤雨》,书走俏,电影获奖;而用湖南方言写作的《山乡巨变》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几年,相声不景气,使风趣幽默的北京话、爱耍贫嘴的天津话失色不少,《茶馆》一演几十年,《贫嘴张大民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尽管冯巩他们全讲天津方言,也没有掀起大的风波。而活跃在舞台,出尽风头的全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赵本山、范伟、潘长江、巩汉林那"旮旯的人",演啥啥火,小品、电影、唱歌全一样。他们不靠英俊的外表、潇洒的台风征服观众,而是用原汁原味的东北地方语言及对当今社会的敏锐观察,辛辣讽刺而火爆荧屏的。    东北气候寒冷,一进入冬天就是农闲,唱地方戏"二人转",讲故事、说笑话制造笑料,一串串即兴的说口,非常生活化,加之,东北人性格开朗、率直,说话一步到位,形成东北文化土层里特有的幽默感。而旖旎秀丽的南国风光,孕育着南方人的灵秀和聪慧,苏州评弹、滑稽戏是他们的所爱。而长年生活在莽原和林海,并与虎豹狼虫为伴的粗犷东北人,要让他们与甜润的歌喉、柔美的舞姿"亲密接触"是难以想像的。   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话小品之所以十年不衰,就是靠极富地域特点的语言。他一张嘴就是一串串的疙瘩话、俏皮话、歇后语、练语,包袱抖得特别响,"你穿马夹我认识你,你脱马夹我就不认识您了,小样","伤自尊了",使观众深深地陶醉。他们就这样以北方农民独特的幽默、夸张和滑稽瞬间征服了亿万观众,让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离不开东北笑星的精彩表演。   东北笑星都从"二人转"继承了"说口","看二人转不浪,不如回家睡凉炕"表明二人转在东北地区的魔力之大。他们准确掌握传统说口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说话治疗"简称"化疗",让范伟吓个半死。语言节奏鲜明,十分上口,富有韵味,赵本山的《相亲》小品,"就兴你们年青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徐老蔫一句话说到中老年观众心坎里,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心里还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东北话把人们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变成了笑声,苦中作乐是一种境界;老百姓紧张繁忙的日子需要松驰一下,北京话太油,天津话太侉,广东话太难懂,江南话太温柔,"白山黑水"的东北话带来人们的笑声最多。所以,受观众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7年07月10日 02点07分 1
level 1
纠正!!!! 李琦不是东北人 而是山西人
2007年12月13日 10点12分 2
level 0
楼上眼神不好,仔细看多看几遍吧,估计没带眼睛
2008年01月19日 12点01分 3
level 6
东北人实在,东北人语言也实实在在.
2008年04月28日 14点04分 6
level 0
听着够劲.......
2008年05月02日 14点05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