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澈今生§**冲顶**[070708]给公主讲二战风云人物《罗斯福》》(
金希澈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4
伤风神翼 楼主
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罗斯福就制定了一个先欧后亚的大战略,把希特勒锁定为主要的敌人,先打败希特勒,然后在集中兵力在太平洋与日本作战。但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一直处在战争之外的美国义不容辞地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了,美国国内的反对日本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罗斯福审时度势,依然选择了先欧后亚的大战略,这是为什么?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
level 4
伤风神翼 楼主
珍珠港突袭之前,美国犹如一个被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束缚的巨人,对战争抱同情而不介入的态度,珍珠港事件唤醒了沉睡中的美国,美国的参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最后的阵营结构,英、美、苏心照不宣的结成联盟。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大西洋与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等,由于是联盟作战,各国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无比重要,虽然反法西斯一方有共同的敌人,但不等于说没有矛盾,但由谁来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共同对付法西斯敌人,是一件必须解决的问题,于是罗斯福统领全局的能力再一次被展现。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攻守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反法西斯盟国取得了阿拉曼、中途岛、斯大林格勒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战场上胜负已定,法西斯轴心国集团末日已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都在考虑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于是三巨头会议的条件已经成熟。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2
level 7
联盟。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大西洋与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等,由于是联盟作战,各国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无比重要,虽然反法西斯一方有共同的敌人,但不等于说没有矛盾,但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3
level 4
伤风神翼 楼主
1944年6月,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法西斯势力的覆灭,反法西斯同盟国胜利的曙光已经呈现,一些新的国际问题又摆在了人们面前,于是第二次三巨头会议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了,三巨头又一次坐在了一起。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4
level 1
让我们加油,让你们当其双桨,他们微笑着,起床吃饭 ,刷牙洗脸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5
level 7
 在二战爆发前,罗斯福曾经呼吁希特勒不要进行侵略扩张,为此他曾经列了31个有关国家的名单。他对希特勒呼吁,说这31个国家不要侵略扩张,这31个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和奥地利等等。然而,罗斯福的呼吁却遭到了希特勒的嘲弄和讥讽,希特勒接到罗斯福的呼吁之后,他在国会发表谈话。希特勒说,“罗斯福先生,我帮你问过了,你所开列名单上的31个国家,令你失望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们受到了德国威胁。……美国是富国,我们是穷国,我们是两个阶级根本对立的。我们永远不能与你那个世界取得什么和解,我们德国可以击败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希特勒就用这句话嘲弄、讥讽罗斯福,我问过了这些国家,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国家说他们受到德国的威胁。言外之意,你不是在多此一举吗?那么罗斯福遭到嘲弄之后,他越来越认为希特勒在欧洲日益做大,对美国国家的根本利益,威胁太大了,为什么呢?因为欧洲是美国最大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地,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旦希特勒在欧洲做大,对美国国家的利益威胁是生死性的,这样,罗斯福在美国没有参战之前,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爆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6
level 7
平洋战争爆发了,因为先欧后亚敲定的时候,美英会谈敲定这个方案的时候,太平洋战争没有爆发,敲定完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一战使得美国人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损失。整个太平洋舰队除了几艘航母之外,全部被歼灭了,3000多官兵啊,有的就在睡梦中就死掉了,那么这些数字犹如一个炸弹,把当时美国民众的心态弄炸了。包括一些高级军官,都坚决将日本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他们抨击政府的先欧后亚战略,说罗斯福是拿美国的利益在讨英国佬的好。所以说,日本第一的思想,就对先欧后亚战略形成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考验着罗斯福的战略智慧和战略勇气。那么,罗斯福最终迎接着挑战,战胜了这些挑战,他说服了那些主张日本第一的人们,继续执行国家先欧后亚的大战略,先打败欧洲的中心国,回过头来再打败远东太平洋的日本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大战略都是按照先欧后亚这个总统的战略理念进行的。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0
level 7
历史表明,这个战略为美国最终战胜法西斯国家提出了
正确的
方向和目标。而这一点和罗斯福是分不开的,反映了罗斯福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面前,审时度势,正确判断主要方向,这和他的政治智慧是分不开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国召开的最高元首或者首脑的会议,称之为三巨头会议,这样的会议召开了三次,一次是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一次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那么最后一次,是1945年的7月,波茨坦会议。罗斯福参加了前两次会议,7月的波茨坦会议罗斯福已经去世了,杜鲁门参加的,所以今天我就讲一讲罗斯福和三巨头的会议。主要讲前两个三巨头。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1
level 7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攻守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了,1943年的7月12号,苏军在苏德战场上取得库尔斯德会战的胜利,完成了从阿拉曼、中途岛、斯大林格勒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转折,反法西斯一方进行战略进攻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轴心国集团败局已定,无论是罗斯福、丘吉尔还是斯大林,他们都在考虑战后这个世界如何重新安排。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政治家考虑的问题要超越战场,战场上的胜负已经基本已定,这些政治家,他的目光开始探索战后的政治安排,由于美英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他们之间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2
level 7
的利益相对来讲分歧不大,不是根本对立的,但是,它和苏联不一样,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一样,矛盾大,在三巨头会议召开之前,罗斯福和丘吉尔至少会晤三次以上,都不同程度地讨论了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但是罗斯福从来没有跟斯大见过面,然而罗斯福非常清楚,苏联已经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那么在战后世界事务的安排上,如果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苏联排除世界之外,罗斯福认为即便你设计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蓝图再好,也没戏。因为苏联已经崛起了。苏联已经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了,一支在未来世界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你不能再把苏联排除在世界之外了,否则你的蓝图设计得再好,也无法成为现实。可是,苏联与美英的矛盾很大,除了旧有的矛盾之外,斯大林当时对美国和英国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是耿耿于怀,非常不满。   第二战场是怎么回事?1941年6月22号,苏德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3
level 7
战争爆发,在欧洲大陆,只有苏联军民与德国进行作战,那么苏联为了减轻自己当面的压力,一再要求美苏两国尽快在法国北部,开辟打击纳粹德国的第二战场。对斯大林的要求,英国和美国答应是很快,应该是承认答应很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付诸实施。所以斯大林就非常不满,认为美英在有意拖延,你拖延目的就是想让我跟德国人单打独斗,最后两败俱伤,你回来渔翁得利。所以斯大林说,这是美英对德国变种的绥靖政策。这反映了苏联对美英不信任。所以1943年夏天,美国、英国与苏联的关系就已经陷入僵局了。罗斯福认为,一战之后,西方最不明智的政策之一,就是把苏联排除在世界之外,那么这种政策现在必须终结,不能再这么做,于是罗斯福写信给斯大林,说我想和你见见面,因为他们两之间从来没有见过面,斯大林也在寻找机会,也想打破双方这种僵局。也希望使西方大国承认苏联强大起来的现实,和西方大国一起参与战后直接事务的安排。所以说,斯大林非常爽快地答应可以见见面,后来罗斯福考虑到,这个东西没有丘吉尔参加,有些事还定不下来,因为要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它的战略基地就必须在英伦三岛,如果丘吉尔在这儿打横,这个事也没戏,于是就把丘吉尔拉进来了,这样就出现了第一次德黑兰的三巨头会议。三巨头会议在德黑兰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4
level 7
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所以丘吉尔作为英国的政治家,他确实有柔软下腹部的理论,引申着他对战后世界的安排。斯大林作为苏联的政治家,他对丘吉尔的战略一眼就看出来了,他坚决反对,斯大林坚持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也隐含着除了战胜德国之外,还有在一定限度内,在邻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么一个战略目的。我们过去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呢?这里面隐含着斯大林的战略,隐含这么一个问题。所以两方面各怀心腹事,斯大林和丘吉尔各怀心腹事,所以两个人很快就顶起牛来了,闹僵了,罗斯福看见他们两个人把事情整僵了,觉得不好办,他看斯大林面色严肃,没有一点笑容,心里急,他想了一夜,怎么打破这个僵局,所以说他想来想去想了一个辙,用西方的幽默先把气氛缓和下来。第二天,三个人又坐在一起开会,一坐下来,罗斯福坐在轮椅上,就拿抽着烟斗的丘吉尔说事,拿他打哈哈。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6
level 7
他说丘吉尔抽烟的表情,你是个真正的男人,刚劲有力,但是有一点不足,什么不足?就是不了解的人,以为你在那儿生闷气呢?就拿他打哈哈,其实丘吉尔当时根本没有生闷气,罗斯福说着说着,斯大林就感兴趣了,有翻译,据说斯大林也懂一点英语,可是丘吉尔听着听着脸越涨越红,他越涨越红,斯大林看着就好笑,所以斯大林就开怀大笑了,会场的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气氛缓和下来了,这个罗斯福就和丘吉尔私下两个人单独讲,他严肃地向丘吉尔指出了,如果和苏联闹翻的后果,说服丘吉尔放弃他的地中海战略,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7
level 4
欧辰没有注意到这些目光。  耳边响起的那些再寻常普通不过的祝福,却使他心底仿佛有温热的波澜在轻柔地一波一波地荡漾着。而每当没有宾客走来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出神地凝望着前面的路。  原来……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8
level 7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美英的根本利益关系,我方才谈了,美英的利益不是对立的,他们的分歧相对来讲不大,罗斯福又谈到了你与苏联一旦闹翻,战后我们的一切想法都不会变成现实,这个利害关系给他讲清楚了,最后丘吉尔终于接受了罗斯福的意见。在第二天的会议,三巨头就第二战场的开辟战场问题上,很快达成了一致,也就是在1944年5月以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后来由于气象原因,等等其他原因,第二战场开辟实际时间1944年的6月6号,代号叫霸王作战。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19
level 4
幸福的滋味是仿佛空气都是甜蜜的……  天空晴朗。  万里无云。  灿烂的阳光,为通往这条道路染上了一层金灿灿温暖的颜色,道路两旁有花坛、喷泉、雕像和绿茵茵的草坪。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20
level 7
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前夕,第二战场已经开辟了,苏军正在本土实施十次大突击,将德国人已经部分地赶出国土。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考虑到,结束战后对世界安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厉害。所以他提出召开第二次三巨头会议。1945年2月4号,第二次三巨头会议在苏联境内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那么这次会议与德黑兰会议相比,商讨的事情更多,也更为具体,同时三方的利益冲突也更大,为什么呢?要胜利了,胜利后各自的利益如何体现,都在争,利益是永恒的,都在争,所以气氛比德黑兰气氛紧张,但是最终还是敲定了四大问题。一个是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战败后的德国实施分区占领,这个会议敲定了。第二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就成立联合国,大国说了算,战后我们经常讲雅尔塔体制,就是两级格局,很大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一票否决,大国说了算,五大常任理事国,只要有一票对某一问题某一决议提出否决,没戏。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第四个问题就是损害有关国家的利益,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21
level 4
 方才猛烈的风变得小了许多。  欧辰屏息地凝望着通往教堂的这条道路。  她——  即将身披婚纱,循着这条路,与他一同踏进教堂!  白色宝马车咆哮着飞驰在道路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22
level 7
比如中国。英美为了换取苏联对日作战,在当时蒋介石国民政府没有参与的情况下,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中国东北旅顺等等权益作为交换,这个很恶劣。在这种三巨头会议中,罗斯福不仅是发起国发起人,而且充当了调停人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讲,罗斯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一个美国政治家,罗斯福也通过三巨头会议,为美国战后登上世界的霸主设计出一幅蓝图,就是说美国是想通过大国合作政策,建立一个大国俱乐部,而由美国充当俱乐部的老板,然后去营造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所以罗斯福尽管没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去世了,但是他却给身后的继任者,他身后的继任者留下一笔丰富的政治遗产,这笔政治遗产就是为美国战后霸权结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23
level 7
HaPPy bIrThDay如果有ForeVer 希望只是你 如果能长存 希望只是花瓣If U cAn PleSe Don'T crYiF yOu cAn pLeSe SmIle想要给你永远的幸福 看到你的微笑But````````我们给不了你幸福 我们能给的只是祝福祝你幸福
2007年07月08日 03点07分 24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