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执着于别人的过错
佛门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费县行者 楼主
不要执着于世人的过错,那样容易让自己起嗔恨心,造嗔恨的业,付无谓的代价。
根据因果定律,世人的所作所为,随后都会有相应的果报,天道昭昭,赏罚分明,报应不爽。只要我们常持清净心,行菩萨道,精进修行,就足矣。
湛湛青天不可欺,
未曾动念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2013年03月31日 07点03分 1
level 6
南无阿弥陀佛
2013年03月31日 07点03分 2
level 8
南无阿弥陀佛
2013年03月31日 15点03分 3
level 10
六祖坛经是有这样一说
2013年03月31日 15点03分 4
经典里的话我认为要正确理解。“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指制止恶的行为以后,心不留痕,不会扰乱自己的清净心,没有什么东西能影响自己。如果错误的理解了这句话,六祖的弟子也不会去抓想偷六祖头颅的贼人交官法办,让贼人去偷好了。“不见世间过”么。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六祖的弟子去抓想偷六祖头颅的贼人,是正确的。他们正确地理解了六祖的话。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回复 厚德载物163 :善恶分明,心不留痕。--阿弥陀佛
2013年04月01日 05点04分
回复 费县行者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也是一样,是指修行的境界。不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对事物的善恶判断。现实生活中,善恶分明。五祖想说的是,在你的生活中对“善恶”作出判断、分别的,是什么?--------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2013年04月01日 06点04分
level 8
知道因果定律并不意味着消极。因果定律也是要人参与的。JC破案,就是在参与因果报应。积极行善止恶,是每一个佛弟子的责任和义务。见义勇为人士,一点也不消极。学佛不是避世。对邪恶的东西表示厌恶,那不是嗔恨,是一种正义的表态。某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态度,就是对邪恶的放纵,是错误的。比如小偷行窃,有能力的可以当场制止,没有能力的可以打110或别的方法。这时不作为是错误的,不是一个佛弟子应该有的态度。
2013年03月31日 17点03分 5
师兄说的有道理。
2013年04月01日 03点04分
“不要执着”和“不要追究”是两个概念。
2013年04月01日 03点04分
@佛门_摩呼罗迦 请师兄帮助解惑,我也说不好
2013年04月01日 03点04分
若以佛法论,见人是非皆是有妄想分别执着故。若以现实利益论,见善不为,见恶不止,是不对的。境界不同难以沟通,这也是贴吧常起纷争的原因。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level 11
阿弥陀佛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7
请师兄解惑,5楼说的也有道理啊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level 13
只有一问,如来现世所为何?以慈悲心劝导很容易被看作见人是非,岂知是自己已起分别心故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8
是的,若以佛法论,见人是非皆是有妄想分别执着故。若以现实利益论,见善不为,见恶不止,是不对的。境界不同难以沟通,这也是贴吧常起纷争的原因,师兄以为如何?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回复 费县行者 :佛法不破世间法。如果你有菩萨见地,就会菩萨行,如果你是凡夫,就会凡夫行。因果自担,随缘就好。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回复 开天辟地第十人 :我是一个想行菩萨道的凡夫。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费县行者 善哉!善护念!凡夫心善也可行菩萨道,何以故?说菩萨道,即非菩萨道,是名菩萨道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level 11
回复1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9
level 9
南无阿弥陀佛
2013年04月01日 04点04分 10
level 11
如果发心是为了众生,为了利益他人,那么问心无愧就行,不用管他人如何。
在世间法中,尽量不谈他人过失,自己努力行善。
他人作恶必受恶报,所以恶人必是可怜人,能如此观想,自然不舍慈心,更不会嗔恨。
2013年04月01日 05点04分 11
多谢师兄指教。
2013年04月01日 05点04分
眼见他人行窃,佛弟子应该怎样做才好?
2013年04月01日 05点04分
回复 费县行者 :制止作恶也是挽救。依靠自己的智慧灵活处理,不用太过纠结。
2013年04月01日 05点04分
回复 费县行者 :小过可以不说,大过保证自己安全,再去报警,这样处理我觉得也没有多大问题,即使有过失也不大。
2013年04月01日 05点04分
level 7
阿弥陀佛
2013年04月01日 06点04分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