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2013/3/26  天蟾逸夫舞台 杭越《北地王》
蓝宝石别墅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4
2013年03月27日 06点03分 1
吧务
level 14

  进场前十块钱买了本说明书,现在的说明书舍得用纸,都是厚实的铜版纸满幅印上彩色剧照,不过不大舍得用字,连分场剧情也没有,总的剧情介绍也只有二百多字。
开场前十分钟我派娘子进场坐下,五分钟后我派进场,坐同一排,没坐在娘子旁边。我的座位在她们后面,隔着五六排,后脑勺看得很清晰,呵呵。
  由于宗师进场引起骚动,围观拍手什么的,演出比原定时间晚了五六分钟后才开始。骚动一下也是应该的,没有老
太太
们半个世纪前的辉煌表现,也不会有这出令人念想至今的戏,也不会有现在这样一个充满怀念和快意的夜晚。
  今夜来的有一部分人是凤迷,纯粹是为郑国凤来的,如果不是《北地王》,只要是秀才所演,她们想必也会来,来就是要为她鼓掌欢呼的。而今夜演的还是《北地王》,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欢欣不已了。
  还有一部分人应该像我一样,是为《北地王》这出戏而来……
  郑国凤出场时凤迷的欢呼声比我想象的更剧烈。她在剧照上看略胖,但在现场倒不觉得,北地王的服饰比杭越那版红楼梦靠谱,样式比较传统,从我坐的地方不近不远的距离看过去,郑的扮相是很标致的。感觉此刻她在台上气场也大了一些,多了几分角儿的自信。
  坐在我后面两个阿姨一直说个不停。“格是郑国凤啊?是伐?弗是额。”“是额呀!”“弗是额!”“是额!”“胖咯哦?有点胖。”“弗胖额!”“胖额!”“弗胖额!”……
  OK,没法听了。还是看戏吧。
  秀才开口一唱,其实还是我熟悉的那个秀才。演下去,越来越是我原来印象中的那个她。不过这次演的是北地王,多了不少握拳跺脚把剑的动作,有时手举得高高,剑也举得高高,唱和演都有了更用力的感觉。
  第一、二场较旧版改动较大。旧版北地王第二场才姗姗出场,现在戏一开场就是北地王从恶梦中惊醒,和崔氏两口子在那儿像哈姆雷特念叨“生存还是灭亡”一样,念着“降,还是不降?”“降,还是不降?”
  这个改动好处是突出了北地王的主角地位,但从戏情的逻辑上讲是有点不通的。北地王这个人在戏里从头到尾就没有想到过投降这件事,他唯一想的就是要誓死保家卫国,保不了国就以死殉国,“降,还是不降?”纠结这个问题的那是刘阿斗,从来就不会是北地王,尤其是在戏的开始,投降这件事还没说起呢。当然,如果认为这一段戏只是象征性的,把全剧主要的矛盾冲突就此拎出来放在观众面前,从理论上还可以说得过去。
  第二场加了阿斗在后宫醉生梦死的戏,令阿斗这个形象在旧版的懦弱无能之上罪加一条荒淫无度。舞台上的感觉丰富了一点。反正阿斗从来不是个好东西,再坏再坏点也无所谓。
  “如今是敌骑已过汉中原……”当熟悉的旋律和唱腔想起,凤迷欢呼一片,我的心也温热着……或许我今天来,只是想得到些许这样的亲切感,慰藉一下于此戏现场永远的缺失感。
2013年03月27日 06点03分 2
吧务
level 14

  杀宫、哭庙……我怎么说呢?我能说凤迷太热情了点吗?前面几排最好的座位里有她们,周边、后面、楼上那些,也有,从方位来讲她们是占据了四面八方,从杀宫开始,经常就是一句一彩,偶尔能一段一彩,我已经很感激了……今夜最大的遗憾原来是:我不是凤迷,不然我该多开心呢!
  说真的,这两场我看得很游离,一直没能好好入戏,那样的喧嚣中我没法进入到那个剧情里去,而显然凤迷们已经自动进入某个情境之中了。事情就变成这样:郑国凤负责在台上飚徐派,凤迷负责拍手叫好。哭庙时我产生一阵强烈的冲动,想塞上耳机听宗师的剧场版。我相信当年戏迷对宗师的爱,不会比现在凤迷对偶像的少……我当年在裴校学习时,什么样疯狂的追星表现都见过,追星本身并不让我见怪,只是今夜我是来看戏的,我不是凤迷,汗,SO,很遗憾。
  台上的人,我也没觉得有多入戏,一招一式中规中矩而已。对陈晓红的王派我不评价,不是原来知道,我肯定不知道她唱的是王派,她和现在有些知名花旦一样,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唱歌派,呃,算我听不懂好了。
  杀宫最大的改动是把儿子塞回了娘肚里,一尸两命,节能的手法。应该说是一种聪明的改动,这样舞台上简洁点,表演上也不再为难演员,毕竟杀儿子是残忍的动作……真巧,这个晚上的《赵氏孤儿案》里,吴秀波正杀儿呢……相比之下郑国凤真的遇到了体贴的编导。
  曾有人问我如果只能坐一次时光机的话,想看哪出?我百般掂量之下,说,想看五十年前一场北地王,我好想看我派怎么演杀儿子,我邪恶的说……现在,我还是想要时光机啊,时光机,如果就一次,还是想看杀儿子,我好奇的说……
  原版哭庙剧场版里,刘谌自杀前,有一段鼓点伴奏的唱,很凄怆的调子:“五更天明鸡报晓,刘谌心内似火烧……”现在这段也没有了。现在刘谌在灯光音乐映衬下,在徐铭同学的幕后伴唱“……去矣西川事,壮哉北地王”的烘托下,缓缓背身走向舞台高处,举剑加颈,摆出自刎的凛凛造型,内侧有两道幕布轰地落到他脚下……此时凤迷已经欢呼着拥到台前,打起横幅举起牌子,后面的人都被挡得看不见了……显见今日北地王死得较雄壮,相比当年刘谌死得较凄暗。
看着一堆台前涌动的凤迷,我忽然想起坐在那里看戏的我派二老,也仍在人堆里吗?伸头看看,没看到。忽然灯一暗,又亮了,两位老太太出现在台上,笑着招手。唉,这便是老师吧,自己悉心教过的弟子,曾经雪中送碳也罢,今日锦上添花也好,为师自是应当。哪怕今天台下多少掌声欢呼已不是冲着自己而来了,也依然,添这一笔锦上花。只为老太太,我在剧场里多待了几分钟,专心的,专门的,为她拍了一阵巴掌。此城今日,仍有某处为越剧掌声响起,也仍记得半个世纪前的一出越剧《北地王》,这些已是足够的温暖和欣慰。尽管,我觉得现在的这出戏,对郑国凤个人的意义要大于对《北地王》本身的意义,据说她很有可能凭借此剧摘得“梅花奖”,今年已是她评奖的末班车,祝福她。
2013年03月27日 06点03分 4
吧务
level 14

  《北地王》这出戏,以前那么演也好,现在这么改东改西的也好,也就是这么回事了,这本来就是个一根筋的戏,北地王也是个一根筋的人,它的戏剧冲突本来就是单一的,重头戏只是杀宫和哭庙,而重中之重,仍只是哭庙。
  当年也就是因宗师的个人魅力,才为它抹上一层传奇色彩,简单的情节,繁华的演唱,让人物的性格色彩和悲剧色彩一层层单向叠加以致于浓墨重彩。演《北地王》,就不要指望把它改到能戏保人,只能靠人保戏。今夜这个北地王的舞台是属于郑国凤和她的凤迷的,它只远远系着那一处明亮的来历,却像那本厚实却寡字的说明书,并未续写什么神话。放眼今之越坛,能叫得动一帮粉丝的,已未必唱得动哭庙,能唱得动哭庙的,未必能有那么多人买单,能满足方方面面条件的,竟只一个山不转水转地转到杭州去了的郑秀才,而郑也奔五了,不知还能唱多少次哭庙……
  散戏了,剧场外春寒漠漠,细雨霏霏,我心里没多少兴奋,反而有点空落落的。试问包括我在内的某些戏迷,我们为什么曾经如此渴望看到有人演全本《北地王》呢?事实上,《北地王》并未在舞台上真的绝响,至少,“哭祖庙”还是演的,但凡有点名气的徐派小生,都演过哭祖庙,而有了这一哭,北地王也有了一大半。谁渴望一个形式上的全本呢?其实不过是一种贪恋,就像当年戏中的北地王一唱起来就给人他手握雄兵百万的幻觉,那个存在于旧录音里的杰出的声音和唱腔,也勾起了我们太多的幻想和贪恋……而其实,鲥鱼有刺,海棠无香,人从不能贪得更多。回家之时我似乎欣然于某种了断。该在的仍在,没有的也总归没有。
  在微博上看到一条从剧场的地址发出来的博文:世间尚传北地王,台上再无徐玉兰。
  转发一次,然后默默。千言万语,已包含在这一声感慨之中。
2013年03月27日 06点03分 5
说的好凄凉!
2013年03月27日 07点03分
level 1
看戏就看戏,拉什麼横幅啊?一点都不照顾后排的观众,演员本身还行吧,只是戏迷实在太BH!不能惹他们啊,快闪![不说]
2013年03月27日 17点03分 8
吧务
level 14
话说凤迷确实厉害,她们竟然用花扎了一只凤凰哦,放在那里,比人还高。徐迷再脑残怎么就没想到在我派经过的路上撒满玉兰花呢[扯花]
2013年03月28日 04点03分 14
回复 月点V波心 :嘿嘿,我说着玩的,想得到也不会啊。对老一辈粉的只是唱腔和表演,不过戏迷而已。现在的这些本来就是追星族,明明唱得一般也一样会说“完美”,没啥可说的。
2013年03月29日 02点03分
吧务
level 14
后台,徐玉兰接受上海一家电视台采访。对着镜头,她说:“这个戏,我很满意。国凤进步很大。”而在镜头外,她拉过郑国凤的手,轻声说:“哭祖庙的时候,动作要大一点,要做出来。我以前教过你的呀。还有,翻滚的时候,方向反了。”语气温和,又透着一丝严厉。郑国凤毕恭毕敬地听着,连连点头说“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文 王一/摄 编辑:何鲁飞
---- 方向反了?
呃,是要后滚翻么?哈哈,说笑的。宗师也不要太讲究了,朝这边朝那边,阿拉一般人也看不出来的[汗]
2013年03月28日 06点03分 15
方向反了?[汗]
2013年04月01日 07点04分
level 1
整场戏下来总感觉不是那麼回事,也不是那个味道,总觉差一口气。重头戏《哭祖庙》,还弄个香案加个香炉,那可是祖庙啊,搞得比家庙都不如!演员的功架真是有待提高,宗师古稀之年的做功都好过现在,给人感觉演员为了做而做,“数十年”还用两手指打了个大叉,甩发也省略了,抢背也做成了前滚翻,“人在台上做戏,眼睛勿晓得看哪里”的感觉又来了,整个剧团排这个戏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楼上的报导和照片,宗师似乎也无话可说,特别是张照片似乎说明了一切。“有总好过没有”我是否应该这样想。(番外:戏迷搞得像周XX这样,听不得半句反对之音,对演员来说是好事吗?)
2013年03月28日 07点03分 16
是呃,宗师那个电视版拍的时候七十岁了,都那么扎实,进庙那串动作呀……“有总好过没有”--就要这样想啦。说起那个香案,我也是觉得怪怪的,大概是想表现呼天喊地的动作时有个拍打的地方吧,呵呵。哭庙出场基本啥也没有,直接就扑到台口那个香案上了……唉,不要太讲究啦……怕凤迷打,顶个锅盖先[傻笑]
2013年03月28日 07点03分
level 1
如果演员凭此摘梅,我一定要恭喜演员幸运,同时有可能会质疑此届评委的评奖标准是否降低?如果演员凭此不能摘梅,那说明此戏总体真的不是那麼地好!“青出於蓝胜於蓝”虽然读音都是一个“Lan”,但这句话用在宗师身上,却万万没有这个可能的![囧]
2013年03月28日 09点03分 17
level 1
最后总结发言,演员在剧场演出不是录制CD,观众在剧场观戏也不是听CD,不是声音好点就能掩盖一切的,剧场演出是综合性的!应该提高和可以提高的地方还是尽量地提高吧。对於演员我诚心诚意地表达祝福!对於戏迷的疯狂我诚惶诚恐地表示无语!好了,就这样吧!现时的《北地王》,想说爱你不容易啊![打酱油]
2013年03月28日 13点03分 19
[傻笑]是啊不容易……
2013年03月29日 02点03分
吧务
level 14
转微博:
@韦翔东 昨天与@郑国凤 拜访了93岁高龄的越剧大师徐玉兰。老先生赞扬了杭越做实事的精神,夸奖了这次国凤在<北地王>中的过硬唱功与表演上的长足进步,也坦率的表述了对第一场、第二场戏在剧本上的不足与修改建议。徐老师说到兴头时还亲自给学生演了起来(我全程录像啦)93岁的人思维如此清晰、令人叹服。

2013年03月30日 12点03分 21
格帽子还老时髦滴嘛!勒屋里厢,打扮得MS比学生还时髦[傻笑]
2013年03月30日 12点03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