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冰火梦幻
楼主
http://bbs.hupu.com/5315142.html
前段时间我读了应虹霞老师所著的《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从日本足球的历史,看懂中国足球的现实,看到中国足球的可能”,出于多邻邦足球的浓厚兴趣,我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是翻完最后一页,我深深地觉得“看懂中国足球的现实”算是实话,“看到中国足球的可能”多少是在安慰人。看似是邻国,双方思维差异和行事风格差别却极大,这就好比说角马和斑马都住在非洲大草原上,但完全就是两码事嘛。
其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是洋帅在此间的作用,战后的克拉玛让日本足球第一次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全面推动日本足球自上而下的革新,培养了包括川渊三郎在内日本足球界未来数十年的栋梁;奥夫特用现代足球的理念教会日本球员放弃旧习学会思考,为日式技术流今后的腾飞夯实基础;特鲁西埃挑战日本足球固有传统,将对抗与个性注入其血液;济科本身对于日本足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奥西姆继续改造日本足球要让其找到本我……诚然书本对于日本足球历史的描写会有一些美化的成分,日本足球人对于这些外教也并非“百般依顺”,但是他们之间的冲突和交流大多数时候都是基于一条:对足球的理性认知。
日本足球人(包括足球媒体人)希望去了解这些足球发达国家的来客在想些什么,他们愿意去倾听,希望对方来倾诉,然后将这些内容转达给公众,所以这些洋帅在任期内几乎就能为日本足球带来一次剧烈的头脑风暴,这种基于理性认知的交流带来了共同的成长:本土足球人和球迷了解先进的足球理念,而洋帅更了解所在国的思维模式和痼疾所在。你的态度决定了对方的态度,对方的态度就是一面镜子,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我们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泛指所有人,自上而下的——也许是自小受到的教育所致,非黑即白的现象充斥在足球圈内,我们要么对洋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么对他们抱有莫名其妙的敌视。媒体很少关心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要么用一些捕风捉影的事件来窥探帅位稳固与否,或者干脆扭曲这些人的言论,官方机构也没有意识到如何能将这些人的价值最大化,反而各种中国特色压人头上人为设置困难,拜托,他们能带来最有价值的难道不是他们的足球理念吗?
从施拉普纳开始,到霍顿,到米卢,到杜伊,到福拉多,到卡马乔,抛开足协和万达集团的选帅眼光不谈,除了纷纷扰扰大悲大喜之外,这些人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足球?他们到底留下了什么?他们真的一无是处?还是我们对自己的孱弱没有足够的认知压根不懂何谓尊重?再抛开卡马乔不谈,国内联赛来来往往的名帅诸多,有谁真正去从彼得洛维奇、帕切科、里皮嘴里套出过真知灼见呢?
也正因此,我上午看到赵震那篇文章顿时有点“感动”,这才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卡马乔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也许他的做法真的值得商榷,但是我们应该去挖掘这些东西,而不是一直纠结于“卡马乔vs高洪波”或者“万达集团该如何处理卡马乔”,这20多年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蠢事,可否有些长进?足球在很多时候是感性的运动,但是要推动足球发展不能光靠情绪,那还是需要理性的认知。
我早上也看到了克鲁伊夫那篇文章,他显然是没有看中国国家队的比赛,但是他的一些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事实上,中国足球人士必须坚强的承认自己的足球水平不高,必须坚定地承认自己审视,分析和评论足球的水准较低,必须刚毅的学会谦逊,包容,才有可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从而逐渐地吸取国际足球的精华。一定要有耐心,皇家马德里很多年才出了一个劳尔,我一手培育的巴萨青训硕果等我退休了才结出,这就是足球,胜利只属于不急功近利的人。
那些赞同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的人请问你们真的觉得这是一回事?当一个真正吃过猪肉的人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问问他:您是怎么逮到正在跑的猪的?您觉得猪要怎么做才好吃?为什么要腿上这块肉而不是肚子上那块?难道我们就要做一辈子看着猪跑而眼馋的人?又或者我们永远都只满足于吃半生不熟的肉?
不要甜得发腻,也不要黑得发指,无论哪一种都是极糟糕的,平和交流,主动思考,先全盘照收,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探索中找到本我。或许我们现阶段很难影响到更多的人,尤其很难影响到职业足球圈,但是我们一直都希望能和虎扑的网友一起成长,这也是我们把麦斯请到这里的原因,我保证今后虎扑只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出现,待麦斯真正熟悉中超我们甚至可以让他参与互动,麦斯不是什么名帅,但是我相信他足够让大多数人知道如何已恰当的方式去评判比赛和球员。
恕牢骚文,无甚营养。
2013年03月25日 23点03分
1
前段时间我读了应虹霞老师所著的《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从日本足球的历史,看懂中国足球的现实,看到中国足球的可能”,出于多邻邦足球的浓厚兴趣,我很快就看完了这本书,但是翻完最后一页,我深深地觉得“看懂中国足球的现实”算是实话,“看到中国足球的可能”多少是在安慰人。看似是邻国,双方思维差异和行事风格差别却极大,这就好比说角马和斑马都住在非洲大草原上,但完全就是两码事嘛。
其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是洋帅在此间的作用,战后的克拉玛让日本足球第一次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全面推动日本足球自上而下的革新,培养了包括川渊三郎在内日本足球界未来数十年的栋梁;奥夫特用现代足球的理念教会日本球员放弃旧习学会思考,为日式技术流今后的腾飞夯实基础;特鲁西埃挑战日本足球固有传统,将对抗与个性注入其血液;济科本身对于日本足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奥西姆继续改造日本足球要让其找到本我……诚然书本对于日本足球历史的描写会有一些美化的成分,日本足球人对于这些外教也并非“百般依顺”,但是他们之间的冲突和交流大多数时候都是基于一条:对足球的理性认知。
日本足球人(包括足球媒体人)希望去了解这些足球发达国家的来客在想些什么,他们愿意去倾听,希望对方来倾诉,然后将这些内容转达给公众,所以这些洋帅在任期内几乎就能为日本足球带来一次剧烈的头脑风暴,这种基于理性认知的交流带来了共同的成长:本土足球人和球迷了解先进的足球理念,而洋帅更了解所在国的思维模式和痼疾所在。你的态度决定了对方的态度,对方的态度就是一面镜子,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我们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泛指所有人,自上而下的——也许是自小受到的教育所致,非黑即白的现象充斥在足球圈内,我们要么对洋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么对他们抱有莫名其妙的敌视。媒体很少关心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要么用一些捕风捉影的事件来窥探帅位稳固与否,或者干脆扭曲这些人的言论,官方机构也没有意识到如何能将这些人的价值最大化,反而各种中国特色压人头上人为设置困难,拜托,他们能带来最有价值的难道不是他们的足球理念吗?
从施拉普纳开始,到霍顿,到米卢,到杜伊,到福拉多,到卡马乔,抛开足协和万达集团的选帅眼光不谈,除了纷纷扰扰大悲大喜之外,这些人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足球?他们到底留下了什么?他们真的一无是处?还是我们对自己的孱弱没有足够的认知压根不懂何谓尊重?再抛开卡马乔不谈,国内联赛来来往往的名帅诸多,有谁真正去从彼得洛维奇、帕切科、里皮嘴里套出过真知灼见呢?
也正因此,我上午看到赵震那篇文章顿时有点“感动”,这才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卡马乔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也许他的做法真的值得商榷,但是我们应该去挖掘这些东西,而不是一直纠结于“卡马乔vs高洪波”或者“万达集团该如何处理卡马乔”,这20多年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蠢事,可否有些长进?足球在很多时候是感性的运动,但是要推动足球发展不能光靠情绪,那还是需要理性的认知。
我早上也看到了克鲁伊夫那篇文章,他显然是没有看中国国家队的比赛,但是他的一些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事实上,中国足球人士必须坚强的承认自己的足球水平不高,必须坚定地承认自己审视,分析和评论足球的水准较低,必须刚毅的学会谦逊,包容,才有可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从而逐渐地吸取国际足球的精华。一定要有耐心,皇家马德里很多年才出了一个劳尔,我一手培育的巴萨青训硕果等我退休了才结出,这就是足球,胜利只属于不急功近利的人。
那些赞同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的人请问你们真的觉得这是一回事?当一个真正吃过猪肉的人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问问他:您是怎么逮到正在跑的猪的?您觉得猪要怎么做才好吃?为什么要腿上这块肉而不是肚子上那块?难道我们就要做一辈子看着猪跑而眼馋的人?又或者我们永远都只满足于吃半生不熟的肉?
不要甜得发腻,也不要黑得发指,无论哪一种都是极糟糕的,平和交流,主动思考,先全盘照收,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探索中找到本我。或许我们现阶段很难影响到更多的人,尤其很难影响到职业足球圈,但是我们一直都希望能和虎扑的网友一起成长,这也是我们把麦斯请到这里的原因,我保证今后虎扑只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出现,待麦斯真正熟悉中超我们甚至可以让他参与互动,麦斯不是什么名帅,但是我相信他足够让大多数人知道如何已恰当的方式去评判比赛和球员。
恕牢骚文,无甚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