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青铜巨人”这样的双发倾斜发射架对付饱和攻击还是不行
随着苏联海军的反舰导弹和饱和攻击战术的高度发展,防空导弹的传统的倾斜发射方式遇到了瓶颈。传统的防空导弹是吊挂在倾斜的导弹发射架上的,在发射前转向目标方向,然后发射。这样的发射方式有助于导弹及早截获目标,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导弹的转向需要,很是适合早期导弹需要“帮一把”的特点。
但倾斜发射架重新装弹慢,发射前指向目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面对黑云压城的饱和攻击会来不及反应。更大的问题在于雷达。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的数据更新慢,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跟踪大量的空中目标。另外,传统的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火控雷达都是分开的,搜索雷达要求最大的探测距离,跟踪雷达要求最精细和最灵敏的波束,而火控雷达要求提供稳定和强力的照射。舰上空间有限,搜索雷达能够公用,只要一台就够了;
跟踪和火控也可以合一,但通常一艘军舰只能安装2-4座跟踪-火控雷达,更多就没有合适的安装位置了。由于第一代防空导弹大多采用指令制导、驾束制导或者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火控雷达的稳定照射,有限的跟踪-火控雷达成为制约反导火力密度的瓶颈。为此,美国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初展开了新一代舰载防空系统的研制,几经周折后演变成今天众所周知的宙斯盾系统,韦恩迈耶被委以重任,成为宙斯盾之父。
韦恩迈耶出身于密苏里的农民之家,小时候在8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的乡村学校里读书。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迈耶一家背井离乡,姐姐就成为他的老师。中学里,聪明、勤奋的韦恩受到乡村女教师的重点辅导,成为学校的最优生和学生会主席。
1943年1月,韦恩迈耶通过美军征兵考试,17岁就加入海军,被直接保送肯萨斯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强化课程,主修通信。1946年1月,刚刚毕业的迈耶作为海军少尉正式入伍,但马上被送到麻省理工学院进修11个月的雷达课程,顺手在麻省理工又拿了一个电气工程学位,主修电子。毕业后,麦耶到“古德里奇”号雷达哨舰(专用于放哨的驱逐舰)上服役,20岁不到就获得值更官的资格。
迈耶所在军舰在地中海服役期间,见证了希腊独立战争和以色列独立战争。接下来,迈耶被派往远东,在日本和中国海域游弋。1949年战上海时,迈耶所在的“斯普林菲尔德”号巡洋舰正好停泊在黄浦江口,这是最后一艘离开解放军控制水域的美国军舰,也是他和中国的唯一缘分。“斯普林菲尔德”号一回国,就开进旧金山海军基地退役赋闲了。此后,迈耶在学校进修、教官、海上指挥职务、舰队总部参谋职务之间交替,直到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再次学习12个月,成为最早的航空航天硕士之一。
新科硕士迈耶受命到“加尔韦斯顿”号巡洋舰担任枪炮长,负责改装“青铜骑士”防空导弹事宜,以后成为美国海军里发射“青铜骑士”导弹最多的人,不仅在学校里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导弹和防空也有大量的第一手实际经验。


图片来自:
观望围观者的百度相册

图片来自:
观望围观者的百度相册海军少将迈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