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 炎帝传下的姓氏
姓氏同盟会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黄帝 炎帝传下来的姓氏---录于《中华姓氏》
---结束语:“邓氏是黄帝的后裔,乃龙子凤孙......”
炎帝流传的:
高(胡汉融合)
谢(以炎为主)



姜(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以炎为主)
贺(原为庆氏)。
黄帝后代中的百家姓
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除了炎帝还有黄帝。与炎帝后代中的姓氏相比,相传是黄帝后代的姓氏更多,大约占全部姓氏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之所以如此,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大约是与黄帝后代人丁兴旺有直接关系。首先,从炎帝与黄帝的直接后代看,炎帝仅传姜姓一系,而黄帝相传有25个儿子,后来发展为25宗,分为十二个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姑、儇、依。可见,在他们直系子孙的数量上,黄帝就比炎帝多了许多倍。其次,中国历史上传说时期的英雄人物,如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人,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相传都属于黄帝族系,是黄帝的后代,而没有一人出自炎帝族系。从而在数量上更胜炎帝一筹。此外,从他们二人本身的情况看,炎帝相传仅有“姜”一个姓氏,而黄帝的姓氏则有三个。其中除在上面已经提到的“姬”姓外,又有“公孙”、“熊”两个姓氏。正是在这些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下。黄帝的作用远远超过炎帝,他被更多的人当做血缘先祖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黄帝后代的发展中,根据《世本》一书的统计,从传说时代到先秦时期,曾经有101个方国自称是他的后代。后来,这101个方国又进一步分化出10个氏。加上由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人而来的方国和氏,在总数上大约有800多个。除了其中重复和被淘汰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直到今天仍然被当做姓氏使用。当然,其中的一些是复姓,另外一些是单姓,在性质上都属于我国古老姓氏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黄帝直接发展而来的姓氏,还有一些是现在常见的大姓。如张、王、李、赵、陈、刘、黄、周、吴、杨等都是。当然,由于各个姓氏的具体情况不同,与黄帝的关系也不完全一样。比如张姓。相传它出自黄帝的儿子挥,因为发明了弓箭,担任弓长的职务,进而由“弓”、“长”两个字组成一个“张”字,于是便有了张姓。王姓的直接得姓祖先是周灵王太子晋,而周灵王相传是黄帝的后代,因此.王姓也是一个出自黄帝的姓氏。再如赵姓,也有一个关于它与黄帝的传说。这个传说是说西周穆王时,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代有一个名叫造父的人是周穆王的马车夫,有驾御千里马的本事。周穆王在瑶池幽会西王母流连忘返,东方的徐偃王乘机作乱。周穆王听说后急忙赶回来,乘坐的便是他驾的马车,一日千里。及时平定了这次叛乱。事后,周穆王认为他劳苦功高,便把他分封在赵城,他的后代在后来便姓了赵。所以,赵姓人也是黄帝子孙。
在与黄帝有关的姓氏中,还应提到一个黄姓。其实,黄姓与黄帝也有直接关系。关于黄姓的来源,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今山东曲阜一带有一个叫皇娥的姑娘,常常白天乘船远游,夜里挑灯纺织。一次出游的时候遇见了年轻英俊的黄帝,两心相悦,便结为百年之好,一年后又生下了黄姓的远祖少昊。后来,从少昊数传到大廉,在夏禹时被分封在黄,建黄国,成为黄国的开国君主。他的后代在后来便以黄为姓,从而成为黄姓人。
除上述以外,与黄帝有关的姓氏还有很多。比如在尧舜的时候,黄帝有个后代叫伯益,是个著名大臣,曾被任命为虞政,掌管火种.训练鸟兽,开垦荒地,又曾协助大禹治水。在治好水患以后.帝舜论功行赏,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赐他姓嬴。到战国的时候。他的后代赵奢被分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后代后来便把他封地名的第一个字当做姓氏,这样便有了马姓。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姓氏以外,有些姓氏与黄帝的关系可能较为复杂一些,其中李姓便具有代表性。相传,李姓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代,直接受姓始祖是在帝尧时担任大法官的皋陶。皋陶相传是颛顼的孙子,由于当时把大法官叫做大理,他的后代为了纪念他,后来便把他所从事的职业作为姓氏,姓理。到商朝末年的时候,他的一个叫理征的后代仍然担任大法官,因为执法公正得罪了商纣王,被商纣王杀害。理征的夫人契和氏带着儿子利正逃命,在逃难途中饥渴难忍,只好采摘李树上的果子充饥。从而才保住了性命。后来,为了纪念这种救命的李子,便改姓李.从此才有了李姓。可见,李姓虽然历经坎坷,但最早仍与黄帝有关.是他的后代,这也是不容置疑的。
2013年02月27日 22点02分 1
level 12
黄帝子孙姓氏总览及黄帝族裔的86大姓黄帝子孙姓氏总览 (笔划顺序检索)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据考,凡以下姓氏皆为黄帝后裔:
(2画)乜
(3画)干、弓、马、万、于、上官、卫
(4画)卞、邓、丰、戈、计、孔、毛、牛、双、王、韦、文、乌、尹、尤、元、云、从、方、仉、公、公孙、公羊、公西、公冶、太叔、长孙
(5画)白、冯、甘、古、宁、平、印、乐、冉、司、台、田、石、包、弘、召、皮、边、东门、司空、司马、司寇、司城、司徒、令狐、东乡、北宫
(6画)安、百、毕、红、后、华、吉、江、汲、刘、牟、那、祁、乔、权、任、戎、汝、汤、孙、邬、伍、向、邢、闫、阳、羊、伊、阴、仲、朱、庄、巩、成、米、百里、羊舌、仲孙
(7画)伯、苍、岑、陈、杜、何、怀、杨、冷、李、利、连、陆、闵、芮、况、邵、沈、时、寿、宋、邰、苏、汪、沃、吴、辛、严、言、张、邹、花、杞、束、来、步、狄、应、沙、轩辕
(8画)昌、法、范、房、依、季、金、经、郎、林、罗、茅、孟、苗、明、牧、庞、屈、单、武、鱼、郑、终、周、宗、苟、欧、卓、郇、狐、京、居、弥、拓跋、欧阳、叔孙
(9画)段、费、郜、侯、胡、荆、柯、郦、柳、娄、秋、饶、施、郗、郤、相、项、须、宣、荀、姚、禹、赵、钟、祝、祖、皇、南、咸、养、恽、浑、胥、皇甫、闾丘、南宫、钟离、独孤
(10画)党、高、顾、桂、郭、桓、姬、家、贾、晋、栾、莫、能、倪、钱、秦、桑、莘、谈、唐、陶、翁、奚、夏、徐、晏、益、殷、袁、宰、敖、班、都、耿、索、原、晁、铁、凌、展、夏侯
(11画)曹、常、鄂、符、扈、黄、康、寇、梁、逯、梅、蒙、商、盛、续、阎、堵、萧、祭、麻、屠 (12画)程、董、傅、葛、韩、滑、惠、嵇、蒋、焦、景、鲁、禄、彭、舒、童、隗、温、游、越、曾、敬、富、缑
(13画)鲍、楚、褚、窦、蓟、简、蓝、雷、廉、满、蒲、曲、解、鄢、雍、虞、詹、靳、蒯、蓬、楼、慎 (14画)蔡、管、暨、廖、蔺、缪、慕、裴、谯、谭、鲜、熊、臧、翟、蔚、端、慕容、鲜于、漆雕
(15画)樊、黎、墨、潘、麴、滕、颜、颛孙
(16画)霍、冀、穆、融、薛、燕
(17画)鞠、濮、魏、戴、繁、濮阳
(18画以上)酆、夔
2013年02月27日 22点02分 6
level 12
炎帝后裔姓氏:
姜、吕、 许、谢、纪、丘、齐、强、尚、 封 、左、薄、赖、逄、申、向、文、骆、充、连、国、饶、盖、 丁、阚、 易、 崔、 高、章、贺、 柯、卢、 井、富、栾、 厉、桓、 景、柴、聂、 查、 庆、焦、 梁丘、望、戎、 郦、畅、谷、 浦、 移、 麻、 孝、懿、 灵晏、平、檀、闾、 即、 棠、 竹、淳于、 东郭、太公、 将具、丁若、乐利、申屠、 高堂、东宫、 士强、仲孙、齐季、子襄、子雅公旗、子尾、子乾、子工、子夏、雍门、 闾邱、卢蒲、 卢门、 翰公、公牛、 公牵、臼季、左丘、 闾公、公纪、余丘、车门、虞丘、南郭、北郭、於陵、章仇、 三苗、汲、年、邱、甫、 芮、 楂。
蚩尤:
熊 马 牛、龙、花 姜
蚩尤我相信没什么书籍愿意记载他祖先的,也没人想去记载他`
2013年02月27日 22点02分 7
level 12
炎帝和黄帝在哪打败蚩尤?
战争是在坂泉进行的,坂泉在今河南境内。战争是蚩尤用神异攻击黄帝,皇帝驱赶个各部落最终打败蚩尤。
黄帝和炎帝共同打败蚩尤以后,炎帝怎么样了呢?
黄帝和炎帝合并后,炎帝退居二线,黄帝当一把手,炎帝当二把手!谁叫黄帝发明了指南车!炎帝你就认了吧!
传说黄帝打败蚩尤后把蚩尤怎么样的?
蚩尤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蚩尤到了什么地方?
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许多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炎帝战败后,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2013年02月27日 22点02分 9
level 12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天,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头慢兽,叫“夔”,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在传说中,原始社会晚期中原一带姬姓部落的首领叫黄帝,号轩辕氏。一号有熊氏,相传他率领姬姓部落,先后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涿鹿打败炎帝和蚩尤部落,成为中原一带各部落拥戴的首领。各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和部族。这一部族以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前身的华夏民族,黄帝也就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许多发明创造,如蚕桑、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都托始于黄帝时期。
炎帝则是传说中原始社会晚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厉山氏)。原居姜水,迁入中原,发展了农业(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后为黄帝部落打败,与黄帝等部落联合成为部族。因而与黄帝并称为"炎黄"一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因此,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013年02月27日 22点02分 10
level 12
黄帝的子孙的确 改成谐音王`
而据我所知道,和他们挂沟的姓氏有赢,熊,吴,公孙(这是黄帝的本姓),夏,殷,姜,赵,韩,魏都是`古时黄帝期间虽然不是父传子的王位更替制度,但无论传谁,都是亲戚之间的让位,比如黄帝传给帝尧,帝尧传给舜帝`除了功绩之外,选择的对象是一家人中,而刚提到的所有名字,都是中原诸侯各国的祖先用的名字,而各国诸侯的祖先都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炎黄子孙之说也由此而来`只要是建过国的,你查查祖先姓什么就知道了`值得一提的是大姓里面,刘和李就是秦朝统一之后的各朝代,都不是王族血脉`
2013年02月27日 22点02分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