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对于进化论这门学说,虽然科学界普遍予以认可,但是有相当比例的普通人,尤其是一些宗教信徒,仍然一厢情愿地将进化论称之为“假说”,并且不断地传播所谓“达尔文去世前向修女忏悔”、“进化论已被科学推翻”等等谣言。他们的目的,一种是希望自己的信仰被传播,一种是对进化论的观点无法想象,不愿相信。
攻击进化论的群体主要由一些原教旨主义的耶和华、耶稣的信徒组成。他们除了有人伪造一些史前遗迹、灵异图片、不厌其烦地对进化论吹毛求疵之外,最喜欢用的一个观点就是:人类有道德,而动物没有,充分验证了《圣经》所说的人类是上帝的宠儿、上帝让人类管理动物的说法。
确实,如果道德观真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东西,那这无疑是对进化论学说的一大打击。因为这样的话进化论很难解释既然物种是由进化而来为什么只有人类有道德。
何谓道德?在我国词典里的解释,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按照字典的解释,道德似乎确实是人类特有的东西。
虽然不了解西方,但古代中国人也有认为动物有道德的观点。
例如,古人认为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汉代韩婴所作《韩诗外传》。文曰:“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古人认为羊与乌鸦也有道德,所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说是羊羔懂得敬母,吃奶都要跪着吃,以示对母亲的感激;而小乌鸦经过老乌鸦喂养长大后,老乌鸦的毛会掉光,这时候小乌鸦就飞出去反过来给老乌鸦找吃的,直到老乌鸦重新长出羽毛能够自己找食吃。
遗憾的是,所谓的鸡有五德,首戴冠、足搏距是、敌敢斗、守夜不失、羊羔归入是生理特征,并非主观能动性导致,见食相呼,笔者未予注意。而乌鸦反哺一说,本身是误传。因小乌鸦羽翼丰满后会离巢,不存在反哺一说。但据观察,乌鸦之间确实会发生喂食给没有收获的同类的现象。大概古人观察到有小乌鸦将食物送给大乌鸦,一厢情愿认为他们是亲子关系。
由鸡有五德、羊羔跪乳来看,古人说的动物有德似乎是人为硬安上去的。但据“乌鸦反哺”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似乎就是道德。
笔者养有街头拾来的流浪猫一只。刚捡来的时候,猫龄尚幼,俩月颇有余,半年尚不足,没巴掌大。笔者养宠物,向来是放任自流,除了为防止猫走失而禁止其外出、免受猫发情期啼叫之吵而将其咔嚓之外,不加任何限制。猫尚幼的时候活泼好动,且牙尖爪利,见东西就抓,看会动的就咬,笔者手上颇多痕迹。
久而久之,小猫变大猫,仍然顽劣不堪,但却知道了轻重。即便是笔者惹其不快,此猫怒而回首,将我的手咬住,却也是触皮即止,绝不留痕,爪尖也从不向我伸出。但对陌生而靠近它的人或同类,它则不吝奋起攻击。而对常见的一些人,它则敬而远之,很少主动到那些人身边去。
显然,在猫的头脑里,它将笔者、常见面的人、陌生人和动物划分了远近亲属,并予以区别对待。对于笔者这个恩主,它小心翼翼避免伤害,隔三差五磨磨蹭蹭;对于常见面的其他人,它偶尔示好,允许共存;对于陌生的,它高度警惕,准备驱逐。但这些行为是小时候的它所未表现出来的。
那么,猫的这些行为表现,是否属于道德呢?人以外的动物究竟是否存在道德呢?
笔者认为,人以外的一些动物——主要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普遍存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道德伦理观念。人类的道德正是由此演化而来。
我们接下来进行分析。但在分析之前要提及的是,笔者支持动物保护,但对素食毫无兴趣。虽然笔者认为在一些动物中也体现出了伦理道德,但是肉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爱动物与吃肉并不矛盾。
2013年02月26日 16点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