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小小雪空
楼主
性质二元论,主张实体只有物,但性质却有新与物两个无法互相解释的两大部分。因此,他有两个主张:
1.心灵与其他各种性质都是由物质的作用所产生
2.心灵主观性质却无法由物质的性质所解释
(1)主张心灵由大脑(物质)所产生的说法获得科学上的强力支持。(2)是关於心灵性直无法由物质(或物理)性质所解释,这也就是所谓的心之不可化约性,获得许多哲学论证的支持。
性质二元论主张心物互动的关系不是在性质的层面而是在实体的层面。当我们无法用物理概念化约心灵概念时,可能的解答有四个,第一就是否认心灵性质的存在,主张那些心灵不可化约的性质都没有本体地位,称为取消唯物论。
第二个可能性是心灵现象在本体上不完全或根本不由物理作用所产生,而这条路却带领我们走回实体二元论,无法解决困难。
第三条路线主张将具有不可化约性的心灵现象当作一种物质的伴随现象或是将心灵性质当作一种浮现性质,其主张心灵现象只是物质运作中产生的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是不会反过来影响物质的。但是,这种说法和身心平行论一样接受心物二元的直觉但却拒绝了心灵对身体影响的更为明显的直觉。
第四条路线则是主张,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我们才无法用物质性质来解释心灵性质。如果我们的认知能力可以扩大,就有可能用关於物质性质的概念来解是关於心灵性质的概念了,或是使用的概念有问题才导致这个心之不可化约性。
※然而,性质二元论必须主张心与物的性质本质上就是互相无法化约的,并非知识、认知或概念方面的问题。但性质二元论难以解释为什麼同一个事物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性质,为什麼更基础的概念无法解释较高阶的概念。
性质二元论者邱玛斯主张心之不可化约性显示心灵与物理性质的不可化约性,这是一个本体论上的说法。而这两种认识都是针对本体事物的认识,所以在本体上有两种彼此不能化约的性质同时存在。
然而,拉宾反对这样的说法,他主张,心之不可化约性只能显示我们有两种彼此无法化约的概念或是知识,而这些知识或概念不必然都能完全显示本体上的事实。即使它们真的能在某种程度上指涉到真实存在物或性质,也不见得表示这些概念或知是完全掌握了心灵与物质现象,拉宾使用「解释的鸿沟」来描述仅仅在我们的知识方面而不见得是在本体面,无法用物理概念来化约心灵概念是因为我们目前对心灵与物质的理解间有著解释的鸿沟。
性质二元论难以回答为什麼相同的实体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而且在本质上无法互相解释的性质,因此拉宾提出了「概念二元论」;即问题是在知识层面而非本体层面,因此,概念二元论的这个解释就不需面对性质二元论的困难。因为,它们本质上应该是可以解释的,可以化约的,但由於我们的概念有问题才导致这个现象。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是当的概念,我们就可以重新理解心灵与物质,而在新概念的理解下,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会消失。
2013年02月22日 11点02分
1
1.心灵与其他各种性质都是由物质的作用所产生
2.心灵主观性质却无法由物质的性质所解释
(1)主张心灵由大脑(物质)所产生的说法获得科学上的强力支持。(2)是关於心灵性直无法由物质(或物理)性质所解释,这也就是所谓的心之不可化约性,获得许多哲学论证的支持。
性质二元论主张心物互动的关系不是在性质的层面而是在实体的层面。当我们无法用物理概念化约心灵概念时,可能的解答有四个,第一就是否认心灵性质的存在,主张那些心灵不可化约的性质都没有本体地位,称为取消唯物论。
第二个可能性是心灵现象在本体上不完全或根本不由物理作用所产生,而这条路却带领我们走回实体二元论,无法解决困难。
第三条路线主张将具有不可化约性的心灵现象当作一种物质的伴随现象或是将心灵性质当作一种浮现性质,其主张心灵现象只是物质运作中产生的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是不会反过来影响物质的。但是,这种说法和身心平行论一样接受心物二元的直觉但却拒绝了心灵对身体影响的更为明显的直觉。
第四条路线则是主张,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我们才无法用物质性质来解释心灵性质。如果我们的认知能力可以扩大,就有可能用关於物质性质的概念来解是关於心灵性质的概念了,或是使用的概念有问题才导致这个心之不可化约性。
※然而,性质二元论必须主张心与物的性质本质上就是互相无法化约的,并非知识、认知或概念方面的问题。但性质二元论难以解释为什麼同一个事物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性质,为什麼更基础的概念无法解释较高阶的概念。
性质二元论者邱玛斯主张心之不可化约性显示心灵与物理性质的不可化约性,这是一个本体论上的说法。而这两种认识都是针对本体事物的认识,所以在本体上有两种彼此不能化约的性质同时存在。
然而,拉宾反对这样的说法,他主张,心之不可化约性只能显示我们有两种彼此无法化约的概念或是知识,而这些知识或概念不必然都能完全显示本体上的事实。即使它们真的能在某种程度上指涉到真实存在物或性质,也不见得表示这些概念或知是完全掌握了心灵与物质现象,拉宾使用「解释的鸿沟」来描述仅仅在我们的知识方面而不见得是在本体面,无法用物理概念来化约心灵概念是因为我们目前对心灵与物质的理解间有著解释的鸿沟。
性质二元论难以回答为什麼相同的实体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而且在本质上无法互相解释的性质,因此拉宾提出了「概念二元论」;即问题是在知识层面而非本体层面,因此,概念二元论的这个解释就不需面对性质二元论的困难。因为,它们本质上应该是可以解释的,可以化约的,但由於我们的概念有问题才导致这个现象。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是当的概念,我们就可以重新理解心灵与物质,而在新概念的理解下,心之不可化约性问题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