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阿根廷
在二战期间,阿根廷被一系列靠欺诈上台的保守派政府和独裁军政府统治着。当时,大多数的阿根廷经济界精英都是亲英分子,并且希望阿根廷加入同盟国一方,但在军队中,中立派占据了多数,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将给国家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因为他们可以向战争双方出口农产品。埃德尔米罗·胡安·法雷尔政府最终向国际压力屈服了,他们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一起向德国和日本宣战,但是到此时战争已经快结束了(1945年3月27日)。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阿根廷人都反对该国的中立立场,超过750名阿根廷志愿战士加入了英国、南非和加拿大空军,主要是英国皇家空军第164阿根廷中队,他们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参加了战斗,另有近4000名阿根廷志愿战士在同盟国一方作战。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5
如果他们知道了马岛海战的话~一
2013年04月26日 08点04分
马岛从1833年起就被英国占领
2013年04月28日 23点04分
level 12
亚美尼亚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在苏联西部大部分地区进行时,亚美尼亚躲过了由此带来的混乱与破坏。纳粹从来没有到达过南高加索,他们曾试图到达那里,以夺占阿塞拜疆的油田。但亚美尼亚仍然在向同盟国提供工农业援助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有300至50万亚美尼亚人参加了战争,他们中将近一半都没能活着回来,由此,亚美尼亚成为苏联各共和国中人均死亡率最高的一个。
119名亚美尼亚人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许多生活在德占区的亚美尼亚人也组成了游击队与德国人作战。超过16名亚美尼亚人被提升为将官,这其中有四人最后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霍夫哈内斯·巴格拉米扬(他在1943年被任命为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司令员时,成为第一个被任命为方面军司令员的非斯拉夫人)、伊凡·伊萨科夫(海军)、哈马萨普·巴巴贾尼扬和谢尔盖·胡季亚科夫。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6
有300至50万,这统计不确定度也太大了吧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回复 lh_lh_1 :呵呵 没准
2013年02月18日 06点02分
level 12
巴林
巴林谢赫(统治者——译者注)于1939年9月10日向德国宣战。重要的巴林部队包括本杰明·西加尔将军率领的第一骑兵师和阿伦·兰德伯格将军率领的第二骑兵师,巴林部队在英国指挥下的中东战场作战。
白俄罗斯
(略)
比利时
同荷兰一样,比利时在开战时宣布中立,以避免卷入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另一场战争。但德国不尊重比利时的中立,并于1940年作为入侵法国战役的一部分开进了比利时,由此,比利时加入了同盟国,并且保持了一个控制其殖民地的流亡政府,直到国家于1944年被解放。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8
level 12
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是许多在战争后期向德国宣战的拉丁美洲国家之一,他们于1943年4月7日加入了同盟国,他们也是唯一一个在1943年宣战的国家。就在其宣战不久,玻利维亚总统恩里克·佩尼亚兰达在一次zhengbian中被推翻,新的执政者瓜尔伯托·比利亚罗埃尔是一名FAXISI分子和反犹主义者,但是外国压力迫使比利亚罗埃尔政权继续参战,并且从他的支持者中清洗了更多的极端纳粹同情者。玻利维亚的矿山向同盟国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锡。由于没有海岸线,玻利维亚没有向海外派遣任何部队或作战飞机。
巴西
二战期间,巴西处在热图利奥·瓦加斯的DC统治下,并且一直保持中立到1942年8月。许多德国潜艇在当年2月到8月间,在大西洋袭击了巴西舰船,造成了1079人的伤亡。作为对此的反应,在亲同盟国的民众的压力下,巴西政府于1942年8月22日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巴西不得不被诱使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盟军(美国)在巴西领土上建立了一些空军基地,他们知道在战争结束后这些基地就将被归还给巴西。在战争爆发时,只有德国和意大利还保持着一些到巴西的固定航班,美国尴尬地同意这些航班继续飞往巴西,直到其空军基地建成并开始了飞往巴西的航班,这也包括向轴心国提供辛烷燃油以使航班继续,直到美国航班开始进出巴西。
巴西海军在南大西洋和中大西洋巡逻,同德国潜艇和商船袭击舰作战。巴西东北部的纳塔尔有美国在其本土之外最大的空军基地,同时累西腓也是美国第四舰队的基地,这些空军基地支持了北非战役,并且向美国陆军航空队战机提供了飞往印度和中国同日本作战的航路。
1944年,巴西派遣了一支25000人组成的巴西远征军赴欧洲作战,使其成为唯一一个向海外派兵的拉美国家,这支部队加入了美国马克·克拉克将军指挥的第五军,并参加了意大利战役,直到战争结束。巴西也派遣了两支空军部队(其中一支是使用美制P-47“雷电”战斗机的部队)到意大利作战,成为唯一一个向海外派遣空军部队的南美国家。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9
还有 眼睛蛇 部队呢?
2013年02月18日 07点02分
level 12
纽芬兰
(纽芬兰当时是英国自治领,不属于加拿大领土,在1949年才并入加拿大——译者注)
二战期间,纽芬兰自治领是英联邦的一部分,他们于1939年9月4日向德国宣战后参战。在意识到德国入侵纽芬兰会使其成为进攻加拿大的桥头堡后,加拿大总理威廉·麦肯齐·金和纽芬兰总督汉弗莱·沃尔韦恩于1940年举行了一个关于加强纽芬兰海岸防御阵地的谈判,尽管他们属于不同的政治实体,纽芬兰的防务和纽芬兰地方军部队仍被并入加拿大军队,双方政府同时还同意组建一个海岸联合防御组织。
纽芬兰人被鼓励参加规模更大的英国和加拿大军队,超过3200名纽芬兰人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1939年9月14日,英国海军招募了625名经验丰富的渔民和海员参加为保卫大西洋航线的北方巡航的特别服役,温斯顿·丘吉尔对这些人十分感兴趣,他称他们为“在恶劣的海洋中生存的最坚忍、技术最精湛的水手”。皇家炮兵部队组建了两个团,第57野战炮团,在北非和意大利作战,和第59重炮团,在诺曼底和西北欧作战。另有700名纽芬兰人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大部分在著名的第125纽芬兰中队。总计约15000名纽芬兰人执行了战斗任务,还有上千人在危险的商船队执行任务,约900名纽芬兰人(包括至少257名商船船员)在战争中丧生,还有超过100名纽芬兰人在被德国潜艇击沉的“驯鹿”号商船上丧生。
纽芬兰可能是二战中北美洲唯一一个遭到德军直接进攻的地区,当时德国潜艇袭击了贝尔岛的四个矿车和装载码头。“萨加纳加”号和“斯特拉斯科纳勋爵”号货船于1942年9月5日被德国U-513号潜艇击沉,“玫瑰城堡”号和P.L.M.27号于1942年11月2日被德国U-518号潜艇击沉,有69人丧生。盟国船只(包括美国和墨西哥船只)在北美海岸的视野内(在领海内)被击沉,还有德国破坏小组乘潜艇在纽约州和佛罗里达登陆。德军也在格陵兰和拉布拉多登陆,准备摧毁纽芬兰建立的气象站。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12
level 12
智利
最初,智利选择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并保持着同德国的紧密的贸易联系。然而,在战争后期,智利疏远了与轴心国的关系,智利政府并有步骤的解除亲德军官的职务。智利在1943年断绝了同轴心国的一切关系,并于1945年向日本宣战,同阿根廷一样,到此时战争已基本上快要结束了。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14
level 12
伪满洲国
作为日本的傀儡政权,建立于1931年,由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领导,他以“康德”皇帝的名义进行统治。该政权对战争贡献极少,但直到1945年都是日本的忠实盟友。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满洲国很快被废除,这个前傀儡政权随后被归还给中国。
香港
二战期间香港在英国统治下,但在1941年圣诞节结束的激烈的香港战役后,香港被日本侵占。香港于1945年被解放。
澳门
尽管日军于1941年侵占了与澳门邻近的英国殖民地香港,他们最初仍避免直接干涉澳门事务。虽然统治澳门的葡萄牙保持了中立地位,但葡萄牙当局没有能力阻止日本在澳门周边的活动。1943年,日本命令澳门政府接受日本顾问。驻守在澳门的人数很少的葡萄牙军队也被解除了武装,尽管澳门从未被占领。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16
level 12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于1941年12月8日加入了同盟国。左派总统拉斐尔·安赫尔·卡尔德隆·瓜尔迪亚痛恨NAZI主义,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消除德国对该国的影响。哥斯达黎加在日本突袭珍珠港一天后便向日本宣战,很快又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并允许美国在科科斯岛建立了一个空军基地。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独立国于1941年4月10日成为了轴心国成员,并于1941年6月15日加入了德意日三国同盟。直到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前,该政权名义上都是意大利保护下的君主国,但实际上它是被FAXISI乌斯塔沙分子控制着。该政权在东线和克罗地亚周边随同轴心国作战,它对轴心国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克罗地亚军队战斗到了最后时刻,并且在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投降一周后还在作战。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18
level 12
古巴
古巴于1941年12月8日向日本宣战后加入了同盟国,12月11日,它又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美国在关塔那摩湾的海军基地成为保护盟国加勒比海上航运的重要基地,1943年5月15日,一艘古巴军舰还在哈瓦那附近水域击沉了一艘德国潜艇。古巴曾计划实行大规模的征兵计划,以向盟国提供部队,但这项计划到战争结束时也未能实施。
捷克斯洛伐克 在1938年内维尔·张伯伦同希特勒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开始实行和维也纳奖励(Vienna Awards)后,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该国的捷克部分(西部)成为所谓的总统埃米尔·哈查领导下的所谓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由纳粹支持的傀儡政权、罗马天主教神父约瑟夫·蒂索领导的新成立的斯洛伐克共和国最终并入了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南部部分地区和整个鲁塞尼亚(Ruthenia,捷克斯洛伐克最东部)被并入了匈牙利,扎奥尔采(Zao
lz
ie)被波兰占领,11个月后又被德国夺占,1945年,获胜的苏联将扎奥尔采归还给了捷克斯洛伐克。从1940年开始,由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爱德华·贝奈斯领导的驻伦敦的流亡政府得到了同盟国的承认。1944年8月开始的斯洛伐克民族大起义于10月末被德军ZHENGYA,然而游击队员们继续在山区战斗,直到战争结束。1945年4月,苏联红军击败了德军,并推翻了蒂索政权,喀尔巴阡鲁塞尼亚(Carpathian Ruthenia,或外喀尔巴阡乌克兰——译者注)却被苏联吞并。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19
level 12
丹麦
丹麦在战争爆发时保持中立。德国于1940年9月的Weserübung(威悉演习)行动中侵占了丹麦,丹麦仅抵抗了几个小时就投降了,并且从未向德国宣战。丹麦政府直到1943年仍在哥本哈根,并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43年8月29日,因德国要求丹麦做出更多让步,丹麦政府向国王辞职,政府部门都由终身大臣控制。1940年5月10日,英国在占领法罗群岛后不久又占领了冰岛,美国则占领了格陵兰,丹麦驻华盛顿特使亨里克·考夫曼支持了这一行动,冰岛后来被英国移交给了美国,并于1944年宣布独立。1944年5月4日,驻丹麦的德军向英军投降,因为驻博恩霍尔姆岛的德军司令拒绝向苏军投降,当地的两个小镇遭到轰炸,守军最后被迫投降,博恩霍尔姆岛被苏联占领至1946年。
多米尼加共和国
多米尼加共和国在日本突袭珍珠港和德国对美国宣战后,向德国和日本宣战。然而,他们没有派出任何部队、飞机和舰艇参战。
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是在战争后期加入同盟国的几个南美国家之一(1945年2月2日对德宣战)。厄瓜多尔允许美国使用巴尔特拉岛作为海军基地。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20
丹麦仅抵抗了几个小时就投降 就这战斗力。 不愧三等国家
2013年02月24日 11点02分
回复 查理是只猫baby :丹麦还赚了,丹麦死亡10人,德国死亡12人
2013年02月24日 12点02分
赚一个是一个.
2013年03月10日 00点03分
level 12
埃及
英国于1922年单方面承认埃及独立,但仍然派军占领着该国,并控制着其政治、经济事务。1936年英埃条约签订后,英国占领区被限定在苏伊士运河区,但是,条约却规定英国可以在战时占领该国的其他地区。英国军队在埃及的继续存在,以及英国试图使苏丹脱离埃及控制的行为,都增加了埃及的反英情绪。
因为苏伊士运河,及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中心位置,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将埃及视为关键的战略枢纽。埃及虽在战争中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中立,埃及政府却同时与德国进行秘密谈判,讨论英国在埃及西部沙漠战败后埃及加入轴心国的问题。许多埃及政治家和军官,包括未来的总统安瓦尔·萨达特,都试图借轴心国的力量将英国军队从埃及驱逐出去,埃及国王法鲁克也为此目标直接同柏林的德国政府联络。
在韦维尔将军指挥下的英军重创入侵埃及的意大利军队后,德国被迫进入北非战场以扭转局面,并保护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不致完全崩溃。在埃尔文·隆美尔将军指挥下获得一连串胜利的德军距开罗仅有160公里(100英里),这使埃及民族主义者们热切期盼着英国战败后将结束其对埃及的占领。然而最终,英军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在阿拉曼的胜利预示了轴心国在埃及的优势告终,以及轴心国在北非的最终失败。然而,法鲁克国王仍旧顶住英国的压力,拒绝向德国宣战,直到1945年。法鲁克后来回忆道:即使在那最后的时刻,他也只会在埃及保证会在战后谈判中得到一个位置时,才会宣战。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21
level 12
萨尔瓦多
在1931到1944年间,萨尔瓦多在马克西米利亚诺·埃尔南德斯·马丁内斯的统治下,此人是一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崇拜者。不过,因为萨尔瓦多与美国有着很强的经济联系,这个DC者还是在日本突袭珍珠港后向日本(1941年12月8日)和德国(1941年12月12日)宣战了。埃尔南德斯解除了政府中德国人的职务,并监禁了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公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萨尔瓦多人厌倦了独裁统治,他们于1944年发动了总**,迫使埃尔南德斯辞职并逃往危地马拉。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22
level 12
斐济
二战时斐济是英国殖民地。斐济部队在太平洋战区指挥下,作为新西兰军队的一部分参加了战争。
芬兰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芬兰被划入了苏联势力范围,当芬兰拒绝苏联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的要求后,苏联向其发动了进攻,爆发了冬季战争(又称苏芬战争—译者注)(1939年11月30—1940年3月13日)。战后,芬兰没能从英国和瑞典寻求到保护,1939年末,苏联的人口是1亿6400万,而芬兰人口只有380万。随后,芬兰与德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抗衡苏联的继续侵略,这使两国建立了合作关系,也导致德国发动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后,苏联对芬兰发动了一次先发制人的空袭,由此开始了苏芬续战(1941年6月25日—1944年9月4日),芬兰在纳粹德国一方作战。英国和加拿大于1941年12月6日向芬兰宣战,但美国未向其宣战。为了阻止苏联为配合诺曼底登陆发起的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而需要的军事支援的巩固,1944年6月26日签订了维蒂-里宾特洛甫协定,使芬兰和纳粹德国成为正式盟国。芬兰在苏军攻势停止和德国陆军撤出波罗的海三国后签署了停战协定,条约要求芬兰驱逐其境内一切德军部队,导致了拉普兰战争(1944年9月5日—1945年4月25日),这次战争结束不久,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德军便于1945年5月7-8日全部投降。芬兰同英国和苏联的全面和约于1947年
巴黎
和约签订后达成。
2013年02月18日 05点02分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