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Schuster
楼主
这样说吧——他是世界足坛迄今为止最“独一无二”的“中枢神经”。 请看人们对于舒斯特尔位置上的三种不同的认识。 在整个世界足坛(西班牙除外),人们无一例外地认为舒斯特尔是一位标准的组织型中场,也就是今天人们说的前腰,主要例证就是1980年欧洲杯上他表现出那杰出的组织才华,尤其是半决赛3:2击败荷兰、决赛2:1击败比利时的那4次一个比一个精彩的助攻,被《米兰体育报》形容为“当他跑动时,似乎大地都自动地为他让开了道路”),辅助例证就是1988/89赛季,舒斯特尔初到皇马便为乌戈·桑切斯创纪录地打进38个联赛入球(迄今仍是西甲第一)所贡献那不下半数的各种助攻的卓越技巧与非凡创意。在这些人心目中,舒斯特尔是一位在1980年代能够与济科、普拉蒂尼、马拉多纳相提并论的中场组织者。 但在西班牙足球评论界,舒斯特尔却一直被定位为“后腰”,而且是“双后腰”之一——2004欧洲杯前夕,鉴于“4231”阵型的风靡和时髦,《马卡报》请来当时世界上最默契的一对后腰:瓦伦西亚队和西班牙国家队的阿尔贝尔达和巴拉哈,大谈有关“双后腰”的一切,三方(两位球员加上采访者马塔亚纳)的意见非常一致,认为“双后腰是个新事物,大概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因为舒斯特尔总是一个人站在后卫面前……” 最早的时候,舒斯特尔在西德队踢的又是自由人——从1977年5月2日贝肯鲍尔从国家队退役到1996年欧洲杯将自由人踢法再次推向顶峰的萨默尔,绍恩、德瓦尔、贝肯鲍尔和福格茨4任教练在自由人这个位置上共使用过27名队员,在这27名自由人中,舒斯特尔的实力排在第4,前面是霍内斯、福格茨和邦霍夫,他之后才是斯蒂利克、福斯特尔…… “自由人”啊,各位,要知道自从贝肯鲍尔以自己的独到功力把这个位置从“自由防守人”变为“真正自由的人”并流芳千古地演绎至巅峰之后,它在德国人的足球原则中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能够占据这个位置主力的无一不是那种比赛心理稳定、应急经验丰富、战术意识成熟的越嚼越有味的27、8岁的“老骨头”。纵使贝肯鲍尔本人,也是直到快26岁了的1971年4月25日客场与土耳其一战时才在国家队真正踢上自由人的。 另外一位非常著名的自由人,就是“意大利20世纪最佳球员”、拥有着无以伦比的防守能力、一直熬到27岁时才从希雷亚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巴雷西。 当时的舒斯特尔却只有19岁,而且在国家队中一干就是将近一年的主力。 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由于舒斯特尔毕竟太嫩,1980年欧洲杯前夕,德瓦尔从皇家马德里请回了那个迄今为止在中后场踢得最像贝肯鲍尔(进入前场就平庸了)、但也因为贝肯鲍尔的存在而怀才不遇多年的斯蒂利克,让舒斯特尔改打他在科隆队所担任的前腰,但就在舒斯特尔将前腰给踢得“花枝招展”、一颗天皇巨星呼之欲出的关键时刻,德瓦尔又由于不敢挑战权威,在队内日趋严重的科隆帮与拜仁帮的争斗中屈从于传统,决赛时把科隆帮的核心舒斯特尔从前腰改成后腰。自尊心受到连番打击、地位一降再降的舒斯特尔在抱着复杂的心情踢完决赛之后拍案而起,把德瓦尔和西德足协高层骂了个狗血喷头,之后宣布永远退出国家队(年仅20岁6个月,却为国家队效力21场进4球),之后辗转于西班牙,先后效力于巴萨、皇马和马竞,把“夺冠、炒教练、斗争老板”的游戏反反复复地玩了整整13年。 因此,舒斯特尔是一位在“超级后腰的性质”中融入了“伟大前腰的素质”和“天才中卫的资质”,纵横驰骋于整条“中轴线”上的球员。 对于这个特性,一生阅人无数、评点精到的克鲁伊夫曾如此形容:“他用脑子踢球,他往往在后场传球,在中场控球,在前场粘球。唯一缺憾是马德里竞技队喜欢打防守反击,这就迫使他常常一次要跑整整60米,因此,他现在很少进球了。他要是在巴塞罗那队,会轻松得多。” 请注意,克鲁伊夫发表这番高论的时候,舒斯特尔已经34岁高龄了! 如此天才,世界上还能有第二个吗?
2007年06月22日 01点06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