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逝世,享年93岁。
2005年06月30日 04点06分
1
level 1
送先生。我一个同学是他的弟子,从他那里知道先生高贵的品行,感佩。
2005年06月30日 04点06分
12
level 8
当时,被政治风浪吓坏了的妻子,把启功收藏的书画藏匿起来,连启功自己也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雪上加霜,老母在如此巨大的折磨中经受不住,沉屙不起。虽然有妻子的精心护理,老母最终还是两眼含泪,注视着启功,仙逝而去。因为自己的境遇累及老母,启功不禁悲天呛地。 作者: 221.194.135.* 2005-6-18 00:15 回复此发言 -------------------------------------------------------------------------------- 6 启功传奇 妻子不明白,老老实实的丈夫怎么成了右派?启功自我解嘲:「我出身封建家庭,怎么可能是左派?」他只好赋闲在家,但吃饭成了问题。无奈,他只能变卖珍藏字画,换来粗米疗饥。 陈垣一次在琉璃厂,偶然发现有几张明清画卷,竟是在启功处看到过的,马上意识到启功境遇的艰难,急忙派秘书去看启功,并带去100元钱。启功手捧着这100元钱,思绪万千:多少次都是恩师的提携,而今自己身处困境,又要恩师担忧,自己真是惭愧。陈垣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嵌入了启功的心中。 不能教书,不能工作,怎么办?启功下决心,要把胸中的知识磨成粉,酿出新酿。于是,他利用劳动改造的业余时间,潜心于学术研究。读书,写文章,集中研究他所喜爱的诗词曲赋及骈文的韵律声调。再穷,秃笔还在;再穷,纸片还有。启功把内心的学问写到纸片上,写完一张就扔进一个麻袋里。日有所获,夜有所得,麻袋一天天地鼓起来了,最终一本《诗文声律论稿》终于从麻袋里整理出来了。 地球的轨迹是圆的,否极泰来。1962年,启功头上的“右派”帽子终于被摘下来了。他兴奋地捧着自己写的书稿,送到了恩师陈垣面前。陈垣问他:“你今年多大了?”回答:“51岁。”“你好好努力呀!”听到恩师鼓励的话语,启功热血沸腾。 书稿一出,启功长长舒了一口气。但紧接着“文革”开始了,右派“紧箍”余痛尚在,又是一场迎面冷雨,使他寒彻骨髓,又得了“美尼尔综合症”。心情长期极度恐惧的妻子,最后连眼泪都没有流出来,握着启功的手,告诉了他藏画的地方。妻子用尽了全部力气,道了声“保重”,便溘然长逝了。 “文革”后雨过天晴,启功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可是,老母没有了,妻子没有了,孩子也没有。一家之中只留下这位孑然孤老。他不能倒下,因为有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担。他幽默地说:“我正好集中精力搞我的教育。” 以石之“坚”水之“净”自勉自律 1976年,启功得以重登讲坛,时年已年过“花甲”。启功加倍地工作、讲课,带研究生。他认为繁忙也是一种“幸福”:“身似沐猴冠愈丑,心如枯蝶死前忙”。 几十年的磨难,使他备感身为人师自律之重要。启功解释「师范」二字为:「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这也是他自己行为的注释。 为报答师恩,1988年他用自己的字画,以先师陈垣「励耘书屋」的「励耘」二字为名,设立「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多少年受惠于恩师,今日方能报答于万一,使他惭愧之心略得慰藉。 1990年,启功在香港知名人士荣智健、李嘉诚等人的支持下,举办了「启功书画义展」,筹集捐款170余万元,以其利息奖励后学,以示自己时刻不忘求学之苦。 纵观启功出版的著作,已有:《启功丛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等。 但是,对于自己的功名,启功看得很淡泊。他说:「人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很短暂。已经过去的事,还想他做什么?要多想未来。」 启功端正平和,坦荡而诙谐,正是悟出人生真谛,他说自己:「自愧才庸无善恶,兢兢岂为计留芳。」并把其书斋命名为「坚净居」。古砚铭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以书法为平生喜好的他,取「坚」、「净」二字自勉。「坚」,乃坚强的性格;「净」,乃清静的心态。「坚」、「净」正是启功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惜时如金励后人
2005年06月30日 06点06分
21
level 8
1998年7月26日是启老87岁寿辰。他仍勤奋不已,耕耘不止。他每年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奔波于全国各大博物馆之间,考证名人字画,经他手眼的艺术精品已不下千万件。每年他还要去日本等国,再看一眼流落在那里的中国珍宝。98年,他的作品参加了在
巴黎
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大展。99年5月,为庆祝建国50周年,「启功——左舟以文会友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又在京举行。 对此,启功却有自己的注释:「这都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一生教书,我的专业首先是教师。」他虽已高龄,但仍不忘自幼失学的痛苦,启功继续为培养人才而尽自己的努力。 1997年,在北师大建校95周年之际,启功写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字校训。而他本人,也正是身体力行校训的典范。 启功坚持亲临讲台,给艺术系学生讲书法,给中文系学生讲音韵,英东楼大教室的500多个座位,挤满了渴求知识的学生。他渊博的学识,成了学子们热爱民族文化的力量。 尽管社会活动很多,启功的家中常常从早到晚,宾客不断;但无论多忙,从不拒绝学生的请教。他至今仍坚持带研究生,其中6名博士生,8名硕士生。他每周把学生找到家里,一讲就是半天,发现学生的古典文学基础差,他就特意为学生开设国学基本知识课,讲课范围涉及甚广;还经常指导学生作古文,写古诗,填词曲,甚至对学生的作业一字一句地加以批改。令人感动的是,当学生离开时,他也要起身送到门外。一是向来礼貌待人;二是他要亲手关门,以免关门声重,惊吵了对门患神经衰弱的老教授。 启功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他要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学习的心得和经验,尽可能多地留给后人。为了整理论文和书稿,他经常晚上静下来加班加点。有时,为了不打断思路而通宵不眠。 90年代,启功将总结他几十年汉语教学实践经验,系统阐述汉语语法问题的《汉语现象论丛》,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出版,引起文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很大反响。最近,又完成《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的注释。从1992年至1999年写成的一本新诗集《启功赘语》,也在他87岁寿辰时面世。其中一首,是他夜中不寐,倾荚数钱而作:纸币倾来片片真/未亡人用不须焚/一家数米担忧惯/此日摊钱却厌频/酒酽花浓行已老/天高地厚报无门/吟成七字谁相和/付与寒空雁一群。 先生对钱财很淡漠,但却把人民大众挂在心上。去年洪灾,他在眼睛患黄褐斑病变,视力日衰的情况下,还写了20多幅字,以支援救灾。其中,写给儿童基金会的一幅字感人肺腑:急救灾区/尤其要救灾区的孩子/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真比我们的生命还更重要/救救孩子
2005年06月30日 06点06分
22
level 1
字好漂亮!~~~~这样的一生,真让人敬佩和羡慕!!~~~
2005年06月30日 06点06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