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名枪集锦——追忆流失的岁月。
罗马全面战争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性能数据:   口径----9mm  初速----381m/s  表尺射程----200m  理论射速----500发/min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32发  全枪长----  枪托打开----833mm  枪托折叠----630mm  枪管长----251mm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  MP38式----4.086kg  MP40式含实弹匣----4.027kg  MP38式----4.756kg  MP40式----4.697kg  实弹匣质量----670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U型缺口式  配用弹种----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MP38式9mm冲锋枪是德国埃尔马兵工厂为满足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的需要,于1938年生产的,同年部队列装,取名为MP38式。1939年对MP3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命名为MP38/40式。后来,为了简化加工工艺和降低成本,又对MP38/40式作了几次改进,其改进型分别称为MP40/Ⅰ式、MP40/Ⅱ式等系列冲锋枪。在1940~1944年间,共生产了1037400支MP40式冲锋枪,直到60年代仍有一些国家使用这种枪。
2007年06月17日 05点06分 1
level 1
MP44又名Stg44。MP43/44式7.92mm突击步枪是德国黑内尔公司与毛瑟公司和埃尔玛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大量生产的突击步枪,也是世界上最先使用中间型枪弹的突击步枪。该枪采用7.92mm枪弹,弹头质量7.97g,发射药质量1.6g。 1938年,黑内尔公司着手研制发射7.92mm枪弹的步枪的工作,1940年开始试生产。1942年7月制造出了50支样枪。同年瓦尔特公司以其早期的GA115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也研制出发射这种枪弹的步枪。这两家公司各生产了约7800支枪,分别叫MKb42(H)式和MKb42(W)式,曾试用于德苏前线战场。 1943年春,黑内尔公司对MKb42(H)式步枪进行了改进,命名为MP43式,1944年改名为MP44式,后来又改名为StG44式,即44式突击步枪。曾计划于1944年开始用该枪取代步兵班的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但因结束而未能实现。 结构特点 MP43/44式7.92mm突击步枪与发射大威力枪弹的步枪相比,该枪质量减小,携弹量增加,而且能在400m内实施有效的连发射击。 MKb42(H)式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环形活塞,活塞筒位于枪管上方。枪机通过其尾端向下偏移而使机头抵在机匣顶部的闭锁支撑面上,借以实现可靠闭锁。枪机后上端有一朝前的钩,机框下方则有一朝后的钩。当火药气体压力推动活塞-机框后坐时,这两个钩便扣合在一起,先使枪机尾端上抬,然后枪机随机框一起后坐。该枪没有气体调节器,擦拭简便,结构也比较结实可靠。MP43/44式与MKb42(H)式步枪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是:MKb42(H)式步枪采用较长的普通活塞,活塞装在枪管上方的活塞筒内,枪管与活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其上有机柄导槽和刺刀座。MP43/44式步枪的活塞筒全部置于前托之中,而且没有机柄导槽和刺刀座。 该枪击针为楔形,没有击针簧。发射机构配有单发杆,可进行单发和连发射击。 该枪瞄准装置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为球形,带护圈;表尺为弧形,有缺口照门。操作 全自动 弹药 7.92×33毫米库尔兹弹(Kurz) 容量 30发/弹匣 重量 11.5磅(约5.2公斤) 全枪长 940毫米 枪管长 419毫米 射速 500发/每分 枪口初速 685米/每秒 射程 350~500米
2007年06月17日 05点06分 3
level 1
驳壳枪 盒子炮, 中国又称驳壳枪, 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 隔年正式生产。 由於其枪套是一个木盒, 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 有全自动功能的, 又称快慢机, 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 在1931年5月量产。 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 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 这是不
正确的
, 事实上, 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 可能是最早见诸於公牍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後才会出现。 在美国, 因为握把的形状, 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 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 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 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 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什维克(Bolsheviks, 俄国共产党的前身)党人, 因为3.9吋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中央军士兵, 手持盒子炮 穿胶鞋, 身上配有防毒面具。 由背景来看可能是上海保卫战的一景。 盒子炮的发明 盒子炮在传说中, 是毛瑟厂中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 Friedrich, and Josef Feederle), 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 为什麼会有争议呢? 一是该枪申请专利者是毛瑟, 因此有人以此为毛瑟积极参与的明证。 但是德国的专利法, 允许公司作为代表申请人及专利拥有者, 不像美国, 必须由发明人具名, 再将专利权转移。 不过, 盒子炮在美国申请专利者也是毛瑟本人。 第二个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 驻扎毛瑟厂的美军指挥官, 不知吃错了什麼药, 下令一把火把毛瑟厂的记录给烧了。 从此, 全世界的毛瑟步枪、 毛瑟手枪, 都没了出生证明, 大家只有用猜的。 烧毁的记录中也包括了研发日志等文件, 因此盒子炮到底是谁发明的, 至今仍有争议。 盒子炮在毛瑟厂又称菲德勒手枪, 是该三兄弟与其有极大关系的另一明证。 当时, 半自动手枪刚刚起步, 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 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 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 因此他将盒子炮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 1896年式, 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 不过事与愿违, 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而盒子炮的生产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 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盒子炮。 盒子炮的生产 民初海军大沽造船所生产的10响盒子炮, 7.63公厘口径 中国的盒子炮来源有四种: 一. 中国各兵工厂以机械辅助生产的: 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 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 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 但整体而言, 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 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 汉阳兵工厂民国十六年生产10响盒子炮, 7.63公厘口径。 图片由Lew Curtis提供, COPYRIGHT 2001 by GIG Concepts Inc. Chinese Arms Research Institute. 特此致谢。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 全长: 288mm 全重: 1.16kg 
2007年06月17日 05点06分 7
level 9
游戏版MP40Maschinenpistole 40 (MP40) 种类: 冲锋枪 功能: 全自动 口径: 9mm Parabellum 射速: 500 发/分钟 弹药: 32 发 射程: 100m
2007年06月17日 05点06分 12
level 9
Sturmgewehr 44 (Stg 44) 种类: 突击步枪 功能: 全自动 口径: 7.92x33mm 射速: 500 发/分钟 弹药: 30 发 射程: 300m
2007年06月17日 05点06分 13
level 9
Karabiner K98 种类: 步枪 功能: 枪闩式 口径: 7.92x57mm 弹药: 5 发 射程: 400m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14
level 9
重发...大的Maschinenpistole 40 (MP40) 种类: 冲锋枪 功能: 全自动 口径: 9mm Parabellum 射速: 500 发/分钟 弹药: 32 发 射程: 100m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15
level 9
Sturmgewehr 44 (Stg 44) 种类: 突击步枪 功能: 全自动 口径: 7.92x33mm 射速: 500 发/分钟 弹药: 30 发 射程: 300m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17
level 9
等LZ发完...我来全套的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18
level 9
好贴,顶一个。打二战游戏的时候最喜欢44……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19
level 1
熟悉世界冲锋枪发展史的人对汤姆逊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作为世界上最早诞生的实用型冲锋枪之一,汤姆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伴随美军和其他盟国军队经历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由于早期黑手党等的使用,使得该枪具备了亦正亦邪的双重色彩,因此比世界上任何一枝冲锋枪都具有更高的知名度。      “战壕扫帚”的诞生汤姆逊冲锋枪是20年代产品,该枪结构比较复杂。它虽不是由汤姆逊设计,但冲锋枪这一术语却是由汤姆逊最早提出来的。军中第一的汤姆逊冲锋枪第一种真正投入生产的汤姆逊冲锋枪是M1921,最早有M1921冲锋枪出售记录的是在1922年,但是售出量极少,任何军队都没有把它当作制式武器,它多配备于警察使用。后来推出的M1923、M1927、M1928,其大多部件都源于M1921。M1928刚出现时称为海军型冲锋枪,供海军使用,装备陆军后称为M1928A1。M1928同M1921的主要区别是连发射速降低了,由800发/分降到700发/分。射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枪机的质量,同时减小了枪机复进簧的簧力。1942年,改进后的M1928定名为M10.45英寸(1英寸=25.4mm)汤姆逊冲锋枪。进一步改进M1,又出现了M1A1。M1系列汤姆逊冲锋枪在外观上与M1928汤姆逊冲锋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M1的拉机柄在机匣的右侧,而M1928的拉机柄在机匣顶部。汤姆逊冲锋枪的大量外销始于二战初期,有记载显示,1939年秋,法国订购了3750支M1928和3亿发弹;1941年初,瑞典和英国也有订购。二战期间,仅自动军火公司一家就生产了20万支汤姆逊冲锋枪。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曾大量装备M1928A1和M1A1汤姆逊冲锋枪。四川兵工厂大量仿制汤姆逊冲锋枪,枪身上刻有\"中华民国十九年四川兵工厂造\"的铭文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20
level 9
完了?再等10分钟...后面我开始发了啊...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22
level 1
莫辛-纳甘步枪由俄国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研制。1891年与M1891式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弹一起列装于俄国军队。7.62mm口径,直动式原理,结构简单,故障少,战斗性能好,经过3次改进,特别是1930年改进的1891/1930式步枪,战斗射速达到10-20发/分,杀伤距离2000米。  它一出世就参加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称为帝国主义战争)它成为了俄国军队的主要装备。1917年十月革命中带长长刺刀的纳甘步枪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它又为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干涉军队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0年纳甘步枪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改进被命名为1891/1930式步枪,38年为骑兵部队改进了1938式步骑枪。41和43年又进一步改进为41/43式步骑枪,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生产了上千万支被红军战士亲切的称为“莫甘同志”。随着1955年AK-47突击步枪的服役,莫辛-纳甘步枪才从苏联军队中退役。我国在1953年仿制了41/43式步骑枪命名为1953式步枪,一直到80年代有些民兵部队还在使用。值得一提的是M1908式7.62mm步枪弹直到现在还在大量使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M1908式步枪弹还将服役20年。“莫辛-纳甘”1891/30步枪(Mosin-Nagant Model 1891/30),于1930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是俄罗斯1891式步枪的改进型,由俄罗斯Captain Sergei Ivanovich Mosin设计制造。  “莫辛-纳甘”步枪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俄罗斯/苏联军队的标准步兵装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莫辛-纳甘”步枪已经生产了超过17,000,000的数量。  “莫辛-纳甘”1891/30步枪还大量装备了北朝鲜人民军,在朝鲜战争中是北朝鲜人民军抗衡“联合国”军的主力步兵装备。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以1931年投产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纳判”步枪为基型枪,将拉机柄加长并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30年代中期,将基型枪的6边形机匣改成了圆形,使延长的瞄具座更加结实。望远瞄准镜是德国埃米尔.布赫公司研制的,在苏联也有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上的PE型瞄准镜目镜焦距80毫米,视场5°,分划为1~14,每个分划100米,对应于100~1400米的瞄准距离。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物镜直径30毫米。配用PE型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重4.6千克,而配用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PU型瞄准镜时,全枪重4.27千克。  《兵临城下》中瓦西里用的就是“莫辛-纳甘”1891/30狙击步枪。 瓦里西后来在一次意外中踩雷受重伤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却失去了那双明亮的眼睛。那时的战况是击毙400多人了。  二战末期,苏军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日军有不少机枪手和步兵死在苏军狙击手的枪口下。越战时,有不少侵越美军被手持1944/30型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越军狙击手击毙。我军在1979--1989年的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就与手持莫辛.纳甘1944/ 30型狙击步枪的越军狙击手交战,并从被击毙的越军狙击手身上缴获了默辛.纳甘1944/30型和SVD型狙击步枪。莫辛.纳甘型狙击步枪的设计缺陷在于:重量大。瞄准镜的倍数小:只有3.5倍,只适合进行600米内的狙杀。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23
level 1
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工作方式:半/全自动口径:.30英寸(7.62mm)弹夹:20发简介: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宁轻机枪(BAR)由美军士兵在一战中首次使用,并且二战中该枪仍在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性使该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与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两种型号的勃朗宁机枪都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很多的电影中,你也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该枪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最大的缺点是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来减少枪管的过热。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25
level 11
没有 卢格手枪 的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26
level 1
欢迎喜爱二战历史的兄弟跟帖啊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29
level 11
不错 我帮你加一只SVT是“托卡列夫自动装填步枪”(Samozaryadnaya Vintovka Tokareva)的缩写,由著名的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托卡列夫设计,他设计的TT-33自动手枪早已经被苏联红军装备。最早提交苏联军队服役的是SVT-38。“38”表示该枪在1938年定型,但并没有立即投产,因为当时还有其他的竞争对手,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西蒙诺夫的设计。1939年2月26日托卡列夫的设计被判获胜并开始生产,但军方仍然对全面装备SVT-38有疑虑,因此在SVT-38生产的同时,西蒙诺夫设计的AVS-36也在少量生产,后来据说是斯大林亲自干预此事,正式把采购新枪的合同判给他喜爱的枪械设计师——费德洛·托卡列夫。SVT-38真正开始试产是在1939年7月下旬,在解决了一些缺点并理发某些部件以简化生产过程后,SVT-38在1939年10月正式开始批量生产,由于调整生产线和培训、安排工厂需要时间,全面批量生产SVT-38是在1940年初才开始的,可能是1月或2月。但全面投产后没多久,SVT-38在1940年4月份就决定停产了。停产的原因是为了准备生产该枪的新改进型SVT-40。有报道指SVT-38共生产了约150,000支,但由于量产时间只持续了6个月,所以比较接近现实的假设产量是不足100,000支。后来大多数的SVT-38在战斗中遗失、损坏或被送回工厂重新改装成SVT-40,因此难以对SVT-38的产量作出准确的统计。SVT-40是根据冬季战争中对芬兰作战所取得的经验教训,目的是改善步枪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可靠性。SVT-40于1940年7月1日开始在图拉(Tula)兵工厂投产,同时莫辛-纳甘1891/30则开始减产,因为当时苏联打算将来所有的步兵单位都装备新的半自动步枪。由于自动步枪的结构和工艺比莫辛-纳甘复杂,所以生产速度比较慢,不过SVT-40的生产速度比原来的SVT-38要快,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零部件被简化,而且生产工人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30
level 11
SVT-40第一月的产量据报就有3,416支,在8月份有8,100支,随着更多的生产线调整完毕以及工人熟练程度的增加,此后每个月的产量都稳步增加,在9月和10月分别有10,700支和11,960支,在11月和12月的产量统计不确定,但据推测是14,000支和18,000支,因此在1940年共生产有66,000支左右。伊热夫斯克(Ishevsk)对SVT-40的投产开始得比图拉稍迟,大概是在秋天,因为他们必须先停止SVT-38的生产并重新组织生产线来生产SVT-40。在1940年未1941年初,科若库兵工厂(Kovrov)也开始投产SVT-40,此前的科若库兵工厂主要是为苏联空军产生机枪和航炮,科若库生产的SVT-40数量很少,因此现在是收藏家的主要收藏对象。图拉和伊热夫斯克作为SVT-40主要的生产厂,从开始到1942年都在全力生产SVT-40,但当1942年苏军决定重新把莫辛-纳甘步枪作为制式装备后,伊热夫斯克就停止生产SVT-40,转而全力生产莫辛-纳甘步枪。而图拉由于一直接到小批量的订单,因此直到1945年1月3日才完全停产SVT-40。SVT-38最初只是用于增加步兵排的火力,在排内只有少数人装备SVT,其他人仍然使用莫辛-纳甘1891/30步枪。但是在一些精锐部队中,如1940年初在卡累利亚的拉多加湖(Ladogan Karelia,苏联在欧洲最大的湖,靠近波兰)作战的滑雪板部队是完全用SVT代替莫辛-纳甘步枪。芬兰军队体会到这种火力的可怕水平,而苏联领导层则很欣喜地看到这种新步枪的性能表现,斯大林更宣称一个这种装备这种新式步枪的士兵等于十个装备普通步枪的士兵。到了生产SVT-40时,苏联已经打算把它作为标准的单兵步枪,全面替换旧的莫辛-纳甘,因此生产数量相当大(到1945年前超过100万支)。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部分的SVT-40很快就被撤装,由SKS取而代之。有少数SVT步枪作为军用剩余物资在国内的民间市场上出售。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31
level 9
楼主发完了?...呵呵,我来...
2007年06月17日 06点06分 32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