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流动性
早在瓜迪奥拉时期,场上球员的跑位就开始时有飘忽。这样慢慢的他们便与以范加尔为代表的,振兴于90年代,虽然强调球员灵活跑位,但还是基于场上固定位置的荷兰式全攻全守背道而驰。中场球员愈加频繁的纵向交叉换位,哈维,伊涅斯塔和梅西跑动都很随意——区别只是前者一般活动于中场附近而后两者则更多的出现在对方半场和禁区中。
其他的队员在潜移默化中也开始根据场上局势更频繁的交叉换位,比如阿尔维斯沿球场对角线长途奔袭直奔对手禁区,又如桑切斯的横向扯动和后撤以后的冲刺前插。只是,没有了后场的4-3或前场的3-3压迫式站位,以直接抢断为目标的侵略式反抢在一般情况下便无从做起。因为,如果在此阵中还要一味坚持这样的前场反抢,在一心寻求反击机会的对手面前,一旦反抢失败,本方球员的回防路线和时间就太长了。
正是在从433向3133过渡的时期,巴萨加强了他们的前场压迫式防守的力度。为此,球员之间紧密的站位本来只是在进攻中为了避免长距离或高风险的传球而安排,慢慢的在防守中也开始被积极利用,以便丢球后尽可能早的干扰对手(不让其快速反击或从容组织进攻)。


中场增加一人-亦或两翼齐飞人数加倍?
但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当阵型的流动性过大时,特别是在队员之间站位过近,或过多的队员拥挤在一个较小区域时,哪怕巴萨一直压着对手打,对手的一脚大脚解围或者漫无目的的一脚长传也有可能落到空档,并造成反击。
因此,很多实力不济的球队在对阵巴萨时都会龟缩防守,不仅逼迫巴萨的阵型不断前压,并且引诱其在进攻中过多的强调局部区域的人数优势,而这时巴萨阵型中出现的漏洞,就算布斯克茨也无法全部兼顾了。
打3133的巴萨虽然多了一名中后卫,但这一优势有时候却又危如累卵:他们如果压上助攻,后方便随时可能洞开;要是后撤太深,进攻时本方的中场中路又少一个人,防守时中卫和中场间也会因为站位不够紧凑而给对手留下过多的空间。
中场附近缺少宽度?
此阵还有一个要点便是中场的宽度(是否足够),理论上对手只要排出3个后腰平行站位便能将中场中路的空间压缩殆尽,巴萨就算将球分边也很难找到空档。纵然,实战中巴萨的对手——大部分采用4411阵型却很少会这样做。
另一个要点则是中场多出的一名球员,也可以根据形势横向移动增加比赛宽度。而伊涅斯塔或梅西则尤其擅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来达到这一效果,以让巴萨在组织进攻时更容易通过半场。理论上对手若祭出紧凑站位的433并在后防线上用人盯人,那伊涅斯塔和梅西便可从边路开始发动进攻,游走于中场和锋线之间制造杀机。
配合强迫症?
再一个要点是,巴萨既能通过防线上的三个防守队员压缩后防空间,又能靠布斯克茨来加强纵向保护。对手在反击中也没法打边后卫身后,因为此阵压根没边后卫。相反,这四名防守队员后撤紧凑站位的同时,也能在恰当的时候适当拉开保护边路,重要的是巴萨总能至少有四名球员在本方半场(防守)。
这样对手也没办法通过简单的大脚长传加冲刺直接打防线身后的空档,而必须在中路再安排一个接应球员打二过一或者让该球员冒险转身尝试突破。而因为对手反击不得不多出的这一环,就让巴萨的球员有时间回撤到位或者在本方半场进行压迫式防守,当巴萨队员回防到位后,对手就不得不慢慢的将本来站位靠后的阵型上提。
那潜在的问题则是,因为中场球员进攻时总是要压上而布斯克茨时常要后撤补位,巴萨的中后场之间会出现较大的空档。当对手攻防转换做得很好时,此阵上述的诸多优势便多少会被稀释。若巴萨再陷入过度流动性的漩涡,那为了加强前场配合中场多出的那名球员,对对手也许就不再是劣势反而是优势了。
结语
天下任何阵型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此阵也不例外?至少就凭巴萨阵中几位技术出众特点突出的球员,巴萨的3133便可谓是不可复制的,此阵中的一些缺点(比如组织进攻时缺少宽度)也因为几位中场球员的个人能力而多少得到弥补。而另一些问题比如后卫防守时的默契和布斯克茨有限的球商,则非轻易能解决的。当然在对阵龟缩防守的对手时,尤其当自己众多后卫因伤缺阵时,比拉诺瓦依然随时可能祭出此阵。谁知道呢,说不定比拉诺瓦在对穆里尼奥的皇马时又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