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市民历时8年编撰《成都名片》
成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一个地地道道的成都市民,为了为成都量身打造一张既展现其全貌又历数其精华的“名片”,花费8年时间,其间“光顾”市图书馆数百次,请教专家百余位,甚至打“飞的”到北京查找资料。昨天,他向记者展示了印刷完毕的《成都名片》。  萌生想法 为成都做张“名片”  “最初萌生为成都量身打造一张名片的想法,是由一则新闻引起的。”据《成都名片》编撰者梁康儒介绍,当时的一篇新闻上说一群成都小学生要到美国参加交流活动,他们希望读者推荐一种可以代表成都特色的礼物。“当时我就想,成都的好东西太多了,美食、美景、手工艺品等等,但都只能代表成都的一个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东西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我们成都之美、成都之最、成都之傲。于是我萌生了为成都打造一张‘城市名片’的想法。”梁康儒说。  梁康儒向记者展示的《成都名片》像一本印刷精美的书,内文全为中英文对照。“我把成都的精气神都浓缩到里面了。”他说。  查找资料 曾经打飞的到北京  为了把成都的“精华”提炼出来、系统展现,梁康儒把“名片”分为历史品牌、文化品牌、生态品牌、名城口碑4大部分,涵盖20多个主题。  “不要看只有几十页、7000多字,这耗费了我8年心血。”梁康儒介绍,“名片”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成都交子的首次完整展现,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   “长久以来,我们都只看过交子的正面,那是由雕版模版留下来的;而交子的背面究竟是怎样的,无人知道。但交子的确是成都之傲。”为了能将交子完整地呈现出来,梁康儒遍查钱币史、金融史、地方史资料;到处向金融专家、钱币专家、历史专家乃至书法家等专家进行请教;光市图书馆就跑了几百次,档案馆也是频频“光顾”。为求资料,他还曾专门乘坐飞机到位于北京的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  经过努力,他最后终于将交子背面设计出来,在“名片”中首次制作出一张包含正反两面的交子的展示样片。  独辟蹊径 让古人为成都打广告  “现在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早在宋代,陆游就实践了这句话。”为了证明成都美名不是徒有虚名的,梁康儒遍查诗歌文献,引典论据,让古人来为成都“打广告”。  “陆游当年在成都附近做官,因为太喜欢成都,就曾打算在成都买房子定居,有诗为证:‘客报城西有园买,老夫白首欲忘归’。你看,成都在古代就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宜居城市。”除了陆游,梁康儒还找出了李白、苏轼等不少古代名人为成都打广告。  不仅有不少历史典故呈现,“名片”中还有成都现代城市的最新发展,如刚刚获得的最佳旅游城市殊荣、多项大型河道整治工程等。“名片”中还总结出了成都的32条中国之最,24条世界之最。  “我就是想证明,我们成都不是自吹自擂的,这些名人、名言、名诗、名典,都说明了成都之美由来已久。”梁康儒说。
2007年06月11日 04点06分 1
level 1
强!啊! 支持!!
2007年06月11日 05点06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