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wyc890618
楼主
孔子欲把西边的经书储藏在周王室,子路出主意说:“听说王室掌管典籍的史官老子引退在家,先生想藏书可以先问问他的意见。”孔子去拜见老子,老子却不答应。孔子于是翻检众多经书反复解释,老子打断他的话说:“太啰嗦了,你就讲这些书的内容大要吧。”孔子说:“要点在仁义。”老子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君子不仁不能成就名声,不义不足以立身社会。”老子又问:“什么是仁义?”孔子说:“中正而且各乐外物,兼爱无私,就是仁义。”老子反讥道:“你说的太浮华虚伪了,所谓无私其实是希望获得更多人对自己的爱。仁义是天道,本来就有。就像天地固有常,日月固有明,星辰固有列,禽兽固有群,树木固有立。你只要顺其自然,循道而行就可以了,又何必自己标榜是仁义的呢?你这样做,不是在乱人之本性吗?” 老子这番话,如同一击闷棍打在了孔子的头上,也打在了世人的头上。清心寡欲的老子为何会对孔子说出这样的话呢?我想原因有二。一者,在老子看来,孔子推崇君子之道事实上是在自我标榜。“君子成仁为成就名声,君子取义为立身社会。”看似博爱无私,却实为大私。二者,老子认为仁义作为天之道,存于万物之中,不要说每个人都有,就是虎狼也同样具备。仁义不是哪个人去布施的,而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掉依附在内心仁义表面的精神枷锁,让自己真正地回归本性,那才能真正拥有仁义。所以,老子认为孔子以得道者自居,整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上,企图去感化教育他人,只会乱人本性。
2007年06月09日 16点06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