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07<梁祝>看了两三遍了.对于这个千古流传的凄美故事的凄美结局,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剧中点点滴滴,宛如余音绕梁,挥之不去.不眠之夜,总是在痴心的妄想,觉得这个剧的结局,其实并不那么有说服力.马文才强娶英台,在07<梁祝>中,并非必然的结局.马家当时并未下订.而山伯和英台已经是媒订俱全,也得到了祝母的默认.在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之后,山伯已经证实了自己的能力.而英台父母议的也是山伯和英台的婚事,而不是文才和英台的婚事.是英台父亲在提到给英台千亩良田作为陪嫁时,英台的大哥和大嫂,觉得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才又背着父母去找马家,要求马家上门逼婚,造成了最后的悲剧.所以,是英台的大哥大嫂,是他们的贪婪,愚昧和短视,直接酿成了这个千古悲剧.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尽管祝家朝中无人,但是当时的山伯,已经有了不错的政绩.治水的问题已经解决,贼人的叛乱已经平息,想来为官的经验也有了一些,特别是他已深得民心.如果没有上述一幕,山伯和英台走到一起,以他们二人的智慧和能力,以谢安丞相对山伯的欣赏,以祝家富可敌国的财力,窃以为未必祝家就一定输给马家,尽管马太守窥觑祝家财富已久.但谁知道山伯不能够官拜宰相呢?以他的胸襟,智慧和勇气.知道自己不可能改变一个流传千年的凄美传说,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改变一部经典的电视剧,可是,一直在痴痴地这么想着.因为双飞的蝴蝶再自由,再美丽,怎能与人的生命相比?
2007年06月07日 10点06分
1
level 9
是马太守带着上虞县令来祝家下订的时候才发出的威胁.所以祝家怕的是马家抢夺财产.难道没有想过,就算英台嫁过去,祝家的财产就能保住吗?马太守窥觑祝家财富已久啊.
2007年06月07日 11点06分
3
level 9
记得这个片段...真的能躲过么?就算英台嫁给文才?
2007年06月07日 11点06分
5
level 1
才发现原来楼主一早就发到这里了,为什么这个帖子的人气就不如东吧那边呢?我如果不是因为整理帖子,也可能就错过了
2007年07月03日 07点07分
7
level 4
因为双飞的蝴蝶再自由,再美丽,怎能与人的生命相比? ------------确实,异化了的生命再美丽也及不上在人间携手白头的幸福。
2007年07月03日 11点07分
8
level 9
其实就土断政策而言,我感觉还是只有山伯才能解决,尽管大家都会怀疑这一点.
2007年07月04日 04点07分
9
level 9
如果朝廷真的用土断政策封杀祝家,只怕朝廷自己的麻烦会更大...我觉得山伯一定有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既让祝家脱困,也让那些家奴(这个称呼可能不准确,忘了叫什么了)们也有饭吃.
2007年07月04日 04点07分
10
level 5
我觉得谢丞相虽说欣赏山伯,却也还没到达出面相保的程度。虽然他提名让山伯到贸县当县令,明看是提携山伯,可换个角度想,以谢丞相的地位,难道真无可用之人?而山伯一介书生学子,虽有治水宏志,却无政治智慧,贸县这个地方大家也看到了民不聊生,水患年年,谢丞相让山伯到这里治水也不过是利用他罢了。说白了,如果山伯治水成功,那么他举荐有功,算是慧眼识英雄。如治水不成功,那就算牺牲点山伯,对谢丞相来说也没什么损失,由此看来,谢丞相对山伯的赏识也不足以让他为了山伯和在朝中还有些势力的马家撕破脸!
2007年07月04日 12点07分
12
level 9
说到谢安派他去做鄮县县令,我的理解,当时的鄮县,需要的不是一个治水的人才,而是一个能救民于难的官员,用山伯的话说,是先要填饱老百姓的肚子.他正是先做到了这一点才开始治水的.我对谢安这个任命的理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当然这是后话,无从证明,也不需证明...
2007年07月05日 00点07分
13
level 9
刚刚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以林先生治学的严谨,应该是尊重历史的.朝廷的政令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感觉当时大臣们在许多问题上还是有发言权的.谁能保证那些大臣们自己,或亲友,会没有像祝家一样,将受土断政策的惩罚呢?其实,我要谈的这些,已经不再<梁祝>这个题目了.不谈也罢.只是就山伯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看法与大家不同,还有些话想说而已.
2007年07月05日 01点07分
15
level 9
马太守也许有权力让祝家躲过一劫吧,应该是的.-----------这个理由应该也不成立的.假设朝廷政令不能更改,山伯不能更改,马太守就能么?马太守在行政上是山伯的上司.但逼婚之前,他并没有在行政上加害山伯(尽管马文才利用圣旨公报私仇).其实本剧中,马太守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反派...
2007年07月05日 01点07分
16
level 9
谁说不能改变结局?楼主可以写写同人文啊把你心中的结局带给我们大家!
2007年07月05日 03点07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