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1.柳永,历史上第一个拒绝考大学的小子
北宋这些词人,包括苏轼、柳永,他们的可爱,在于他们觉得人是不同的,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跟别人一样,所以你回来做自己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在柳永的作品里,我选了一般人都不会去选的一首,叫做《鹤冲天》,在我自己的一个叫《今宵酒醒何处》的集子里面,我引用了这首词。我一直很希望台湾所有准备考大学的年轻人都读一读它。因为在中国古代那么长久的一个科举制度当中,你会发现很少有人敢于抗拒考试,然后永远在用这个东西去断定自己在社会里的价值跟优劣,不止是考生个人,整个社会也觉得考试会决定你的一生。这个《鹤冲天》写的其实是历史上第一个拒绝考大学的小子,因为他是落榜,换了别人大概偷偷摸摸就走掉了,不会去跟人家讲,可是他就讲出来了,而且写成一首词,并且这首词还填成歌,在卡拉OK唱,最后还是排行榜前几名,这下不得了了。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说我去考进士,最后放榜了,黄金榜贴出来,竟然没有考取。这个“龙头望”可能是讲皇帝是龙头,没有看上他,也可能说他没有考到前面几名,他不止是说上不上榜,那个龙头其实是在讲首榜,所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落榜了,你还有什么好讲。接下来他就说:“明代暂遗贤,如何向?”这不是一个很开明的时代吗,不是大家觉得皇帝很英明吗,怎么会遗漏了我这样的一个贤能的人。“明代暂遗贤”,我希望我们所有落榜的学生都敢讲一句话,因为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自信的找回,就是生命价值没有那么简单到一个考试就定论了,其实每一个生命应该给予他自己可以决定的东西。“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他说这怎么办呢?竟然连我这样的人都遗漏了。我们看到一步一步地,柳永在对没有考取这件事情做调侃。“未遂风云便”,考取叫做直上青云,平步青云,所以“未遂风云便”。注意这里面是了不起的,他没有说他不好,他觉得他没有那么顺利,也就是说表现了一种个人的自信。“争不恣狂荡”,那好吧,我就去好好地去玩一玩。这个狂荡其实非常有趣,我们发现过去的很多字眼在今天可能是负面的,比如说轻狂,比如说狂荡,在宋代的歌曲当中竟然变成一个正面的生命描述。那我考不取,我不做官不就完了吗,那不做官不要每天打领带、打卡,那我就可以去到处玩一玩,比较自由,无拘无束,所以“争不恣狂荡”,他用狂荡形容他自己。
下面讲的非常有趣,“何须论得丧”,生命为什么要讲得失这种问题,你有所得的时候,一定有所失,就像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诗里说,“他年夜雨独伤神”,当年苏轼兄弟准备考试的时候,天下着雨,两个人在写诗,他就跟弟弟说,考取以后我们两个会在不同的地方做官,以后大概没有机会在一起做诗了,所以考取是得,可是不能再跟弟弟在一起写诗是失。所以柳永这里就安慰自己说:“何须论得丧”。
2013年01月10日 07点01分
2
level 15
三、就像今天流行歌曲受到批评一样,士大夫禁止孩子阅读柳永的词
很多人说柳词鄙俗,很多士大夫阶层的人不准他们的孩子读柳永的东西。就像今天大概有很多人觉得流行歌曲很鄙俗,因为它非常直接。可是很好玩。各位注意到当时真正称赞柳永的是苏轼。苏轼常常问别人,我这一句可不可以跟柳永比一比?所以苏轼没有看不起柳永,苏轼是豁达的,因为他看得出来柳永将来的历史价值。由于柳永当时完全是大众歌手,由于他没有做大官,他的作品的文学价值被贬低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也怀疑当时人喜欢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大概也不懂诗,其实是因为他们做了大官。所以这里面其实是有问题的,就是在那个文人的世界当中,有的时候会拍马,会吹捧,可是柳永没有这个条件,喜欢他的全部是大众。所以我觉得做诗人做到这样真的很过瘾,就是文人不喜欢他,大众喜欢他,所以我们看到说,凡有井水处,必歌柳词。我一直觉得这是文学评论上最了不起的一句话,它比什么人说他都好,就是大家都在唱,整个街头巷陌都在唱他的东西。“风流事,平生畅”,自己可以跟这些女孩子在一起很浪漫地过一生,这是平生最快乐的事情。这后来被士大夫阶层非常排斥,说你如果做大官,你又去嫖妓是风流,可是柳永又不是,还敢在诗里说:“风流事,平生畅”,所以他就受到批评。可是我们看欧阳修也在写这个东西,可是没有人批评欧阳修。所以柳永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一个个案,因为他没有那个政治保护膜,他其实做过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很小的一个官,大概也不好好上班的,所以大概在整个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当中,都引他为借鉴,认为这不是一个典范的人物。
2013年01月10日 07点01分
5
level 15
五、“慢词”自柳永开始,它带动了戏曲的发展
我们下面要介绍柳永的《八声甘州》、《蝶恋花》、《雨霖铃》,从这几首作品里,尤其是《八声甘州》跟《雨霖铃》,大家会发现,它们的形式都是所谓宋词中的“慢词”,慢词在文学史上常常说是自柳永开始。
什么叫慢词?原来的五代词都是小令,北宋词也是小令,晏殊、晏几道都是小令,都是短小的东西。到了柳永,开始发展出可以铺叙开来的长的词,我们叫做慢词,它包括音律上的缓慢,也包括反复的结构的庞大。慢词在整个词的历史当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这样一个改变,影响到后来戏曲的发展,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由词慢慢组合成大曲的这种经验,因为它可以叙事了,可以铺排。不然的话我想词有它的限制,因为我们读到现在,我们会发现五代、北宋词都能够写非常精致的句子,可是不太能够成大的篇章,可是大家读一下《八声甘州》,你会发现里面有一种大气的铺排的感觉。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八声甘州》是苏轼最喜欢的,他曾经在很多的场合说,都说柳永的词鄙俗,他不以为然。“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说,这个句子用一个渐渐的渐连着三个四个字的长句——“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认为大唐以下无人有此气魄,这是苏轼对柳永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一般人以为柳永只会写那种跟女孩子调情的诗,他说其实不然。所以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好的创作者,他会赏识另外一个好的创作者,虽然苏轼其实跟柳永很不同,个性上也很不同,柳永比较民间,词比较更像流行歌曲;而苏轼我们刚才说他格调极高,他们两个风格其实是不一样的,可是苏轼却非常欣赏柳永。所以这一首《八声甘州》在柳永的词当中最受赞赏,与苏东坡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天来的时候面对着一片潇潇的黄昏时候的雨,雨整个洒到江面上。“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非常精彩的是因为用一个“渐”字,带出三个连句出来,好像是电影里的蒙太奇画面,把告别的时候那种肃杀的感觉整个表现出来了。“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注意他用的“红衰翠减”,我们很少用“衰”去形容“红”对不对,红色衰败了,绿色减少了,其实是在讲秋天花凋落了,叶子也掉了,可是他的用字非常特殊,用民间的活泼的字,在民间的流行歌曲当中用的那些字。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流行歌曲的角度去看柳永这个人,看他用字的特殊,以及他后来对于我们将要提到一个跨越北宋、南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影响。比如“绿肥红瘦”,就是受柳永的影响,就像我们今天用“炫”这种字,其实它是非常俚俗的字。上层的士大夫阶级不太会用“红衰翠减”,可是它很直接,完全是口语化的字。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因为离家很远,也回不去,可是又想家,没有办法抑制自己想家的思念,所以不敢登高临远。“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那自己也有一点感叹,自己这么多年来到处流浪漂泊,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子折磨自己?其实“淹留”是当时非常民间的俚语,后来的元曲当中用到很多“淹留”,有点煎熬和折磨的意思。
2013年01月10日 07点01分
8
level 15
六、流浪、多情、耽溺,是柳词的特征
好,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柳永的词当中有一个非常惊人的东西,就是流浪意识。我们前面讲过,流浪是五代词到北宋词中表现的一个传统内容,可是柳永的流浪变成一个更大的生命形式的流浪,就是他真的是常年漂泊,在不同的地方帮人家填词写曲赚一点钱,真的就变成大众歌手,或者一个填词者的角色,到处去流浪。所以下面我们会看到流浪的概念在他的词里会反复出来。“想佳人、妆楼顒望”,还是想念的是那个女子,这个人大概到处都会有女子爱他,所以会在楼上眺望,思念他,希望他回来。“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几次都误以为他回来了,看到那个船到了尽头,到接近的时候才发现不是柳永的船。大家会发现柳永的情感状态,跟苏轼的“多情却被无情恼”其实不太一样,他有一点耽腻在多情里,觉得多情是他自己生命的美好形式,同时也是对方的美好形式。当然因为他来往的对象大概真的就是酒楼上的女子,所以跟苏轼写给妻子的《江城子》里的情感,其实还是很不同的。“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说这个佳人每次都误以为他要回来,大概也有一点要恼,有一点抱怨,可是他说她一定不知道我不管在天涯海角,我倚靠着栏杆也在发愁。
所以这里面写的是双重的思念,他也有思念,可是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他的思念太多,是由于他到处流浪。所以思念和流浪变成矛盾。我们继续看他下面的词的时候,你会越来越清楚他的流浪跟思念、眷恋变成拉扯的这种力量。
我们来看《蝶恋花》。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这个比较像欧阳修的东西,好像描述倚靠着楼边,感觉到风,还特别讲到草色,草上面的烟和光的变化是非常细腻的,没有人可以了解他靠近栏杆的意思。靠近栏杆大概都有眺望思念的意义在里面,所以“倚阑”、“凭阑”都是宋词里面经常出来的,大概是表现人跟建筑空间的关系,栏杆给了身体语言一个空间感。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其实有一点颓废,有一点疏懒,有一点狂放。用现在的语言就是“不务正业”吧,不愿意像一般人那样去上班、打卡这样子。“拟把疏狂图一醉”,想好好去喝喝酒,“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可是对着酒想要唱歌的时候,又好像打不起精神来。我觉得柳永诗当中有一种奇怪的慵懒,那个慵懒让你感觉到又把五代词的颓废拉出来了,所以他的所谓“慢词”的书写,其实来自于心境上的一点慵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王国维说的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柳永在前面讲了半天,我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到最后发现慵懒、疏狂、无味,是因为他爱了一个人,为了爱那个人,越来越瘦,可是对方好像也不理他,而他并不后悔,所以那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变成了他自己生命形式的执著。
2013年01月10日 07点01分
9
level 15
作者简介: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
巴黎
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主要作品有《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新编传说》、《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
主讲作品有 《
中国美术史二十四讲》 《西洋美术史二十四讲》《细说红楼梦有声书(80回)》。
2013年01月10日 08点01分
10
level 14
因为君安的诠释,我发现自己忽然欣赏起一代词人柳永了,
2013年01月10日 15点01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