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幽幽星旧12
楼主
或许我们该从一场战争说起——土木堡之战。
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亲政瓦剌。一个精明善战的蒙古雄狮,遇到一个突发奇想不自量力的奴才,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只是可怜那数十万陪葬的亡灵。
“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由于王振令人发指的愚蠢和无知,加上坚持不懈的犯错。20万精锐明军和数十名文武大臣战死,明英宗也因此被俘。大明王朝数十年的积淀毁于一旦。很多历史学家也把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明太祖洪武年间,就曾颁下严旨,宦官不得干政。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事与愿违。皇帝为了平衡皇权与相权,不得不借助身边最亲近的群体——宦官。
永乐时期,因为“靖难之役”里,宦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越发受到重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和七下西洋。到了明宣宗时期,内府设置内书堂,教授宦官读书。起因只是因为皇帝需要几个帮忙处理朝政的,毕竟谁也不是铁人,那么多的政务,总得找几个帮手。
而即便如此,在王振之前,也没有出现宦官弄权。可见宦官势力能否做大,跟皇帝有莫大关系。
2013年01月10日 06点01分
1
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亲政瓦剌。一个精明善战的蒙古雄狮,遇到一个突发奇想不自量力的奴才,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只是可怜那数十万陪葬的亡灵。
“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由于王振令人发指的愚蠢和无知,加上坚持不懈的犯错。20万精锐明军和数十名文武大臣战死,明英宗也因此被俘。大明王朝数十年的积淀毁于一旦。很多历史学家也把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明太祖洪武年间,就曾颁下严旨,宦官不得干政。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事与愿违。皇帝为了平衡皇权与相权,不得不借助身边最亲近的群体——宦官。
永乐时期,因为“靖难之役”里,宦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越发受到重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和七下西洋。到了明宣宗时期,内府设置内书堂,教授宦官读书。起因只是因为皇帝需要几个帮忙处理朝政的,毕竟谁也不是铁人,那么多的政务,总得找几个帮手。
而即便如此,在王振之前,也没有出现宦官弄权。可见宦官势力能否做大,跟皇帝有莫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