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空轩孤影
楼主
我国财经类高校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2/12/24 14:01:3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经管类人才的财经类高校也迅速发展起来,独立财经类高校数量从1952年的6所发展到目前的50所(不包括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广泛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本文主要从办学类型、学科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师资力量、招生就业等5个方面,梳理分析了我国财经类高校办学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发展趋势,以期能对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一、我国财经类高校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办学类型以教学型为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研究水平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类型大体可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类。其中,归教育部直属的有5所,即上海财大、中南财大、西南财大、中央财大、对外经贸大学。这些学校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财经类学术研究型人才,而中央财大、上海财大甚至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研究型大学,正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其它财经类高校人大都定位于教学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地方、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并为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从办学类型上看,我国财经类高校尚没有一所属于研究型大学,只有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两类,并且以教学型为主体。
(二)学科专业点多面广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财经类高校便开始改变单一发展财经类专业的现状,逐步向其他学科门类拓展,形成了以经济类、管理类为其主干学科,法、文、理三类学科为其重要支撑学科,同时兼顾发展其他学科的多学科布局。目前每所高校至少设置4个以上学科门类,均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导学科。
按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等5个学科类,共有18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只有经济学1个学科类,共有4个本科专业。上述18个管理类和4个经济类本科专业通常称作目录内专业,在此之外各校开设的专业称为目录外专业。目前各财经类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设置一般在20多个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普遍开设目录内专业之外,各高校还开设了一些目录外专业。





(三)办学层次逐步提高
办学层次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对财经类高等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日益提高。较之以往财经类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较少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财经类高等教育在教育层次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生教育也随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调查,50所财经类本科高校中现有37所财经类高校具备硕士以上研究生培养资格,占比为74%;13所高校具备博士生培养资格,占比为26%。其中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点硕士点最多,并且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学科水平较高。2010年11月,教育部批准64所高校实行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可通过与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吸引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或设计指导等,此做法拉开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序幕。财经类高校中中央财经大学的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被列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2013年01月02日 10点01分
1
2012/12/24 14:01:3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经管类人才的财经类高校也迅速发展起来,独立财经类高校数量从1952年的6所发展到目前的50所(不包括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广泛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本文主要从办学类型、学科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师资力量、招生就业等5个方面,梳理分析了我国财经类高校办学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发展趋势,以期能对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一、我国财经类高校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办学类型以教学型为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研究水平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的办学类型大体可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类。其中,归教育部直属的有5所,即上海财大、中南财大、西南财大、中央财大、对外经贸大学。这些学校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财经类学术研究型人才,而中央财大、上海财大甚至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研究型大学,正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其它财经类高校人大都定位于教学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地方、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并为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从办学类型上看,我国财经类高校尚没有一所属于研究型大学,只有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两类,并且以教学型为主体。
(二)学科专业点多面广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财经类高校便开始改变单一发展财经类专业的现状,逐步向其他学科门类拓展,形成了以经济类、管理类为其主干学科,法、文、理三类学科为其重要支撑学科,同时兼顾发展其他学科的多学科布局。目前每所高校至少设置4个以上学科门类,均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导学科。
按照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等5个学科类,共有18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只有经济学1个学科类,共有4个本科专业。上述18个管理类和4个经济类本科专业通常称作目录内专业,在此之外各校开设的专业称为目录外专业。目前各财经类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设置一般在20多个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普遍开设目录内专业之外,各高校还开设了一些目录外专业。



(三)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层次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对财经类高等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日益提高。较之以往财经类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较少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财经类高等教育在教育层次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生教育也随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调查,50所财经类本科高校中现有37所财经类高校具备硕士以上研究生培养资格,占比为74%;13所高校具备博士生培养资格,占比为26%。其中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点硕士点最多,并且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学科水平较高。2010年11月,教育部批准64所高校实行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可通过与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吸引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学位论文或设计指导等,此做法拉开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序幕。财经类高校中中央财经大学的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被列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