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舞在风中的叶
楼主
从来不敢写她,也没有认真写过她,现在决定要写实在是鼓足勇气,怕写不好亵渎了她,惊扰了她,毕竟她是个那么可爱的女孩子。 又一次敲出林黛玉这三个字,对她的感情依然理不清。 自幼丧母的孤女是怎样的心绪,午夜梦回是不是会希望躲在母亲的怀里哭泣。父亲也走了,也许当初送她进京时就是有此预感,剩她一人走人间,怎么走,没有了父母的庇佑,心灵是更脆弱还是更坚强? 其实很多时候她对宝钗的挑衅我是可以理解却不能原谅的,因为脆弱是自己的事情,自卑是自己的事情,吃醋也是自己的事情,有人说如果没有宝钗她就没有那么多不安了,这话莫名,难道这个世界是黛玉一个人的,为了她活得好她看谁不顺眼谁就要绕道走?谁也没有义务因为你的年幼无知你的痴心一片包容你。只是,因为她的美丽善良和聪明灵秀我们更多的时候对她选择了宽容。 黛玉对宝钗的敌意并不仅仅是出于对宝玉担心,应该还有别的成分。宝钗初到贾府,黛玉心里便有了不快,“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此处于宝玉无涉。此时的黛玉还是个小女孩,而由于丧母离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卑,但又因为从小也是自己父母的掌中宝而且才学品貌一向出众,即便来了贾府她也一样是贾母的掌中宝,除了宝玉谁也灭不过她的次序去,因此性格中也有着某种程度的优越感和自负。 (此时的黛玉还只是因老
太太
心疼接来暂住的客居外孙女,不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孤女,所以下人们还未必敢怠慢了;至于周瑞家那一节,一来周瑞家的自认是有脸面的奴才,庶出小姐都未必放在眼里,自然先去奉承凤姐去了,况且是个顺水的人情,二来送花这事实周瑞家的撞上的,顺路那么一带,不能和专门送花的婆子丫头们并论,所以没有按照客人先来的道理,也并不是小瞧林妹妹的意思) 原本大家都认定这是个天下无双的标致人物,可如今来了一个宝钗,先把她“天仙般的美貌”风头盖过,又颇有风度,小打小闹的事情她不计较,才学也不输自己且涉猎之广大有出己之上的态势,这一切在一个自负的小女孩的心中便成了对比的坐标。自卑在心里作祟的结果就是外在的自负发挥的越明显,黛玉希望什么都能把宝钗比下去,但是却发现无论怎么比都最多是个平手,黛玉的内心必颇有些酸酸的。然而这样的酸是不涉及宝玉的。 说到黛玉和宝钗的战争期间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宝玉。黛玉和宝玉的情感是渐渐深浓起来的,但当感情越来越深入,宝玉的表现就越让黛玉不放心,再加上金玉之说黛玉心中则更加不安,将宝钗看成了情敌。看着黛玉刻薄宝钗的样子,我常会想到那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宝钗似乎完全看透了黛玉的小姑娘心性。宝钗初进贾府的时候并不完全了解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关系,毕竟古人和现代人不一样,一对从小相处的表兄妹比别人亲近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那么轻易的能联想到桃色新闻上去,宝钗队这段情感的了解应该也是经过一段时日的。当宝钗看明白了黛玉对她的双重敌意,一个是来自小女孩的好胜心理,另一个是来自把自己当成了情感上的对手,宝钗不动声色,大多数时候对于来自黛玉的嘲讽不予理睬。有时候我疑心宝钗面对黛玉的讽刺时内心反而在笑,毕竟现在的我看到一些小女孩对我的无理嘲讽我也觉得很可笑,而且我的态度也是,不予理睬。 通观红楼,我清晰地看见黛玉一步步地成长,却看不到宝钗的成长痕迹。我想黛玉的可爱就在于她把自己的成长心录历程清楚的放在我们面前,不可爱却也在她的不掩饰,常常轻易的伤了别人,尽管很多时候不是本意,另外也说明了她不懂得保护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往往就是给自己挖陷阱,所以她常常让我觉得她很需要保护;而宝钗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在于她一出场似乎就已经很老了,心老,很深沉,不肯将自己的心摊给别人看,不肯真实的表达自己,但是很多时候她的不表达是给别人留空间、留颜面、让我想起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缺点也就成了她可爱的地方
2007年06月01日 04点06分
1
太太
心疼接来暂住的客居外孙女,不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孤女,所以下人们还未必敢怠慢了;至于周瑞家那一节,一来周瑞家的自认是有脸面的奴才,庶出小姐都未必放在眼里,自然先去奉承凤姐去了,况且是个顺水的人情,二来送花这事实周瑞家的撞上的,顺路那么一带,不能和专门送花的婆子丫头们并论,所以没有按照客人先来的道理,也并不是小瞧林妹妹的意思) 原本大家都认定这是个天下无双的标致人物,可如今来了一个宝钗,先把她“天仙般的美貌”风头盖过,又颇有风度,小打小闹的事情她不计较,才学也不输自己且涉猎之广大有出己之上的态势,这一切在一个自负的小女孩的心中便成了对比的坐标。自卑在心里作祟的结果就是外在的自负发挥的越明显,黛玉希望什么都能把宝钗比下去,但是却发现无论怎么比都最多是个平手,黛玉的内心必颇有些酸酸的。然而这样的酸是不涉及宝玉的。 说到黛玉和宝钗的战争期间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宝玉。黛玉和宝玉的情感是渐渐深浓起来的,但当感情越来越深入,宝玉的表现就越让黛玉不放心,再加上金玉之说黛玉心中则更加不安,将宝钗看成了情敌。看着黛玉刻薄宝钗的样子,我常会想到那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宝钗似乎完全看透了黛玉的小姑娘心性。宝钗初进贾府的时候并不完全了解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关系,毕竟古人和现代人不一样,一对从小相处的表兄妹比别人亲近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那么轻易的能联想到桃色新闻上去,宝钗队这段情感的了解应该也是经过一段时日的。当宝钗看明白了黛玉对她的双重敌意,一个是来自小女孩的好胜心理,另一个是来自把自己当成了情感上的对手,宝钗不动声色,大多数时候对于来自黛玉的嘲讽不予理睬。有时候我疑心宝钗面对黛玉的讽刺时内心反而在笑,毕竟现在的我看到一些小女孩对我的无理嘲讽我也觉得很可笑,而且我的态度也是,不予理睬。 通观红楼,我清晰地看见黛玉一步步地成长,却看不到宝钗的成长痕迹。我想黛玉的可爱就在于她把自己的成长心录历程清楚的放在我们面前,不可爱却也在她的不掩饰,常常轻易的伤了别人,尽管很多时候不是本意,另外也说明了她不懂得保护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往往就是给自己挖陷阱,所以她常常让我觉得她很需要保护;而宝钗最不让人喜欢的地方在于她一出场似乎就已经很老了,心老,很深沉,不肯将自己的心摊给别人看,不肯真实的表达自己,但是很多时候她的不表达是给别人留空间、留颜面、让我想起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缺点也就成了她可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