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撤并与群众生产生活
中国城市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顶铁专家 楼主
撤并乡镇的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乡镇撤并工作,全省乡镇总数由2003年底的4942个减少到2006年底的4411个。撤并乡镇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优化乡镇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但是,一些地方由于相应的服务没有跟上等原因,撤并乡镇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本报2月26日刊发《乡干部一走,生活咋就不方便了?》一文后,不少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称,撤并乡镇后,如何解决被撤乡镇遗留问题应该引起普遍重视。为此,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撤并乡镇与群众生产生活”,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李传君  群众:措施没跟上,办事不方便  阆中市2005年8月起进行撤并乡镇,原田公乡和原玉华乡撤销后并入江南镇。留守在原田公乡的干部宋清泽告诉记者,每逢当场天,就有许多群众和村社干部来反映情况、发牢骚。永乐村群众反映,到江南镇办事来回30多公里,车费就要二三十元;而村干部一个月才200多元,每月去镇上开3次会,算上生活费就得开销100多元。  仁寿县2005年5月开始撤并乡镇,现在的黑龙潭镇由原来的分水、杨柳、高店、光相4个乡镇合并而成,离镇政府最远的是原来杨柳和分水两个乡镇所辖区域。这两个乡镇撤销初期,分水的群众要到镇政府办事必须先打“摩的”、然后乘船摆渡,单边就要花一个半小时,杨柳十里村的群众到镇政府办事来回需要4个小时。现在,黑龙潭镇政府虽然在两个场上设立了办事点,但仍有一些事情群众必须跑到镇政府去办。  在记者调查的一些地方,被撤乡镇的群众普遍反映:离政府远了,加上便民措施还没跟上,办事不方便。  还有不少群众担心,原乡镇撤了,自家所在地区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社会治安、公共建设、医疗教育、劳动就业等方面会受影响。如西充县群德场居民说,没撤乡时街道就没硬化,一下雨淤泥横流,现在乡撤了,更难指望了。阆中玉华场居民说,有乡政府在时,当场天秩序很好,乡政府撤了,社会治安状况不如从前。  记者在一些被撤乡镇还发现有政府遗留欠款未付的情况,群众普遍担忧这些钱收不到。一些乡镇干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乡镇撤并后,新的乡镇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债务,根据目前的财政情况,只能靠转移支付逐年按比例偿还。  乡镇干部:人少事多,疲于应付  记者走访了阆中市被撤销的云台、田公和玉华3个乡镇,除听到群众反映办事不方便外,还听到镇政府干部说,现在事情多了,我们人员有限,几乎每天都疲于应付。  原云台乡一退休干部告诉记者,该乡和另一个乡于2005年8月撤销后,所辖区域均并入文成镇。在撤销乡建制的同时,也合并了村社,精简了村社干部,现在一个大村仅两名村干部,许多具体的事情管不过来,文成镇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这使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得不到解决。比如原来9个村只有1个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其余8个村还是上世纪80年代拉的电线,线路老化,电费高昂,群众纷纷要求尽快改造。  文成镇党委副书记郑东国说,现在乡镇所辖区域变大了,但政府班子人数基本上没增加,一个人要干三四个人的事,每天马不停蹄,还是有干不完的事情。关于原云台乡另8个村农网改造的问题,郑东国说,政府今年准备先安排改造其中两个村,以后还会加快改造进度。  江南镇党委书记李俊杰告诉记者,现在江南镇班子成员仅7人,公务员队伍仅46人,可管辖范围达100平方公里,工作量大增,加之财政困难,不准随便配车,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边远村社一旦有紧急事情,我们要尽快赶到就有些麻烦。李俊杰透露,镇上准备在田公和玉华两个场设立办事点,利用当场为群众办事。 
2007年05月31日 14点05分 1
level 1
顶铁专家 楼主
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些乡镇撤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省民政厅副厅长杜小炎认为,主要是一些地方和有关部门忽略了对被撤乡镇的有效管理,淡化了切实为民服务的意识,配套服务措施未跟上造成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昌文教授认为,一些地方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盲目撤并,造成一些乡镇撤并后新的乡镇过大,群众办事不方便。  对乡镇撤并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一些乡镇撤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但人们对乡镇撤并工作本身仍持肯定态度。  1992年,我省开始撤区并乡建(扩)镇。经过乡镇撤并,成效明显,但我省的乡镇数量依然过多,乡镇平均管辖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在10000人以下的乡镇就有900多个。而同在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乡镇平均管辖面积140平方公里以上,管辖人口平均20000人以上。  去年四川城镇化水平为34.3%,而全国是44%,我省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与乡镇多而小关系紧密。一些乡镇的政府所在地距离很近,完全应该合并。  2004年以来,我省先后有巴中、成都、雅安、乐山等市开展乡镇撤并工作。全省乡镇总数由2003年底的4942个减少到2006年底的4411个。杜小炎说,总体上,乡镇撤并后,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新了行政管理体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精简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减轻了财政和农民负担。  与发展水平相关,不能“一刀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乡镇撤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成都、德阳等经济发达地区,乡镇撤并后社会稳定,群众的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而在一些边远落后地区,乡镇撤并后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省很多地区社会经济处于不发达状态,这些地方老百姓期盼自身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而这些工作必须要基层政府来拉动和具体实施。现在的情况是,越是贫困的地区,乡镇撤并工作搞得越快,这显然没从实际出发。  陈昌文认为,乡镇撤并绝不能搞一刀切。应该首先研究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高于这个指标的发达地区,各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跨入市场竞争的门槛,可以推行;相反,低于这个指标的不发达地区,自身造血功能还不足,还不能靠自身力量跨入市场竞争的门槛进行良性生长,就需要行政职能来拉动,甚至政府在人才、资本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倾斜。  对如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不便,陈昌文提出以下建议:推行发达地区乡镇撤并工作,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的重建;  对于不发达地区,加强乡镇公权力和加大人才以及公共资源的投入,用强有力的政府之手将这些地方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省上不定指标,各地因地制宜  乡镇撤并最终要达到五个目标,即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行政管理和方便群众,有利于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稳定。一些地方和相关部门在乡镇撤并中按照这个要求,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不便。  今年2月28日,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决定,在全省全面铺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时候,要注意整合资源配置,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总的要求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发展,方便群众。对此项工作,省上不作统一规定,不定具体指标。  杜小炎认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既要深入实地,工作重心下移,把调整方案做好做细,同时,也要督促各级政府做好对被撤乡镇干部的思想工作,加强管理和服务,不然的话,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社会矛盾。
2007年05月31日 14点05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