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顶铁专家
楼主
撤并乡镇的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乡镇撤并工作,全省乡镇总数由2003年底的4942个减少到2006年底的4411个。撤并乡镇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优化乡镇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但是,一些地方由于相应的服务没有跟上等原因,撤并乡镇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本报2月26日刊发《乡干部一走,生活咋就不方便了?》一文后,不少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称,撤并乡镇后,如何解决被撤乡镇遗留问题应该引起普遍重视。为此,本报从今日起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撤并乡镇与群众生产生活”,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李传君 群众:措施没跟上,办事不方便 阆中市2005年8月起进行撤并乡镇,原田公乡和原玉华乡撤销后并入江南镇。留守在原田公乡的干部宋清泽告诉记者,每逢当场天,就有许多群众和村社干部来反映情况、发牢骚。永乐村群众反映,到江南镇办事来回30多公里,车费就要二三十元;而村干部一个月才200多元,每月去镇上开3次会,算上生活费就得开销100多元。 仁寿县2005年5月开始撤并乡镇,现在的黑龙潭镇由原来的分水、杨柳、高店、光相4个乡镇合并而成,离镇政府最远的是原来杨柳和分水两个乡镇所辖区域。这两个乡镇撤销初期,分水的群众要到镇政府办事必须先打“摩的”、然后乘船摆渡,单边就要花一个半小时,杨柳十里村的群众到镇政府办事来回需要4个小时。现在,黑龙潭镇政府虽然在两个场上设立了办事点,但仍有一些事情群众必须跑到镇政府去办。 在记者调查的一些地方,被撤乡镇的群众普遍反映:离政府远了,加上便民措施还没跟上,办事不方便。 还有不少群众担心,原乡镇撤了,自家所在地区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社会治安、公共建设、医疗教育、劳动就业等方面会受影响。如西充县群德场居民说,没撤乡时街道就没硬化,一下雨淤泥横流,现在乡撤了,更难指望了。阆中玉华场居民说,有乡政府在时,当场天秩序很好,乡政府撤了,社会治安状况不如从前。 记者在一些被撤乡镇还发现有政府遗留欠款未付的情况,群众普遍担忧这些钱收不到。一些乡镇干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乡镇撤并后,新的乡镇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债务,根据目前的财政情况,只能靠转移支付逐年按比例偿还。 乡镇干部:人少事多,疲于应付 记者走访了阆中市被撤销的云台、田公和玉华3个乡镇,除听到群众反映办事不方便外,还听到镇政府干部说,现在事情多了,我们人员有限,几乎每天都疲于应付。 原云台乡一退休干部告诉记者,该乡和另一个乡于2005年8月撤销后,所辖区域均并入文成镇。在撤销乡建制的同时,也合并了村社,精简了村社干部,现在一个大村仅两名村干部,许多具体的事情管不过来,文成镇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工作量也成倍增加,这使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得不到解决。比如原来9个村只有1个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其余8个村还是上世纪80年代拉的电线,线路老化,电费高昂,群众纷纷要求尽快改造。 文成镇党委副书记郑东国说,现在乡镇所辖区域变大了,但政府班子人数基本上没增加,一个人要干三四个人的事,每天马不停蹄,还是有干不完的事情。关于原云台乡另8个村农网改造的问题,郑东国说,政府今年准备先安排改造其中两个村,以后还会加快改造进度。 江南镇党委书记李俊杰告诉记者,现在江南镇班子成员仅7人,公务员队伍仅46人,可管辖范围达100平方公里,工作量大增,加之财政困难,不准随便配车,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边远村社一旦有紧急事情,我们要尽快赶到就有些麻烦。李俊杰透露,镇上准备在田公和玉华两个场设立办事点,利用当场为群众办事。
2007年05月31日 14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