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i764732569
楼主
本为期五年的生命周期终于要在2013年戛然而止。全球两大电脑厂商宏碁和华硕将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停止生产上网本,而上网本这一曾经被视为计算技术未来产品的命运也将从此画上句号。
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科技讯 思睿 1月1日报道
别了!上网本!
2012年的年终岁尾给一度被誉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伟大白色希望产品”的上网本的命运画上了句号。
权威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曾经在2009年发表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上网本的销量将达到1.39亿台。而今年七月在美国科技网站eWeek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ABI还表示:“消费者对上网本的兴趣未有任何消褪迹象,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依旧未变,消费者看重的是价值而非性能。”
实际上,2013年全球上网本的销量很可能趋近于零,而并非是1.39亿那么多。台湾科技网站Digitimes指出,曾经在2007年凭借Eee
PC产品开创了现代上网本概念的华硕也已经宣布,该公司从2013年起不再生产Eee
PC产品;而宏碁也计划不再生产上网本产品。Digitimes表示:“这意味着在这两大电脑厂商消化完各自的上网本产品库存后,上网本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包括三星、
惠普和
戴尔在内的其他大型电脑厂商都早已转型生产平板电脑以后,华硕和宏碁成为仅存的两家上网本生产商。两家厂商当时都把东南亚和南美视为上网本的主要销售市场,然而目前这些市场正在成为智能手机和价格低廉的Android平板电脑的目标市场。
尽管此后联想、戴尔和华硕都缩小了各自上网本的生产规模,但宏碁仍在去年9月坚持认为,该公司将“继续生产上网本”。而宏碁也随后迎来了市场转型的拐点。
上网本最初被定义为采用
英特尔Atom处理器和小于10英寸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当初英特尔推出Atom处理器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低成本、低功率、电池续航能力时间长的个人电脑产品,而该公司也仍将继续生产Atom处理器。
四大杀手现身
导致上网本走向衰亡的四大潜在杀手分别是:PC剩余市场(其中包括超极本)、经济环境、自身因素以及iPad和其引发的平板电脑热潮。
1. PC剩余市场
让我们率先看看PC剩余市场: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在上网本面世仅仅两年后,也就是2009年5月,当时的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杰克•斯科菲尔德(Jack
Schofield)就撰文指出上网本背后的光环正在逐渐消褪。他指出:“美国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
2009年第一季度,尽管全球上网本销量同比增长556%,但与2008年第四季度相比却环比下降了26%。同期全球笔记本出货量也环比下降了24%,因此上网本出货量也随之出现了下滑趋势。”
斯科菲尔德随后指出,用户希望在上网本上使用PC软件,但Linux系统并不兼容,这也是导致上网本销量大幅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就意味着
微软Windows
XP必须出马了。技术参数的不断提高已经推高了上网本的价格。以往一台标准上网本的售价要远低于一台笔记本的售价,因为前者使用更小的7英寸屏幕、更小的闪存、英特尔Atom处理器以及Linux操作系统。而现如今的上网本则配备10或12英寸屏幕、160MB硬盘和Windows
XP系统。虽然生产成本仍低于笔记本,但两者的价格差距已经被缩小。
上网本的优势在于携带更加轻便、电池续航能力更长以及可以运行用户所需的所有软件。随着PC市场越来越朝着多元化产品终端发展,上网本抓住了合适的机遇进而打造出了一个“全新”市场:即人们纯粹是出于便携性和/或电池续航能力才购买上网本。
2013年01月01日 01点01分
1
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科技讯 思睿 1月1日报道别了!上网本!
2012年的年终岁尾给一度被誉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伟大白色希望产品”的上网本的命运画上了句号。
权威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曾经在2009年发表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上网本的销量将达到1.39亿台。而今年七月在美国科技网站eWeek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ABI还表示:“消费者对上网本的兴趣未有任何消褪迹象,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依旧未变,消费者看重的是价值而非性能。”
实际上,2013年全球上网本的销量很可能趋近于零,而并非是1.39亿那么多。台湾科技网站Digitimes指出,曾经在2007年凭借Eee
PC产品开创了现代上网本概念的华硕也已经宣布,该公司从2013年起不再生产Eee
PC产品;而宏碁也计划不再生产上网本产品。Digitimes表示:“这意味着在这两大电脑厂商消化完各自的上网本产品库存后,上网本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包括三星、
惠普和
戴尔在内的其他大型电脑厂商都早已转型生产平板电脑以后,华硕和宏碁成为仅存的两家上网本生产商。两家厂商当时都把东南亚和南美视为上网本的主要销售市场,然而目前这些市场正在成为智能手机和价格低廉的Android平板电脑的目标市场。
尽管此后联想、戴尔和华硕都缩小了各自上网本的生产规模,但宏碁仍在去年9月坚持认为,该公司将“继续生产上网本”。而宏碁也随后迎来了市场转型的拐点。
上网本最初被定义为采用
英特尔Atom处理器和小于10英寸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当初英特尔推出Atom处理器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低成本、低功率、电池续航能力时间长的个人电脑产品,而该公司也仍将继续生产Atom处理器。
四大杀手现身
导致上网本走向衰亡的四大潜在杀手分别是:PC剩余市场(其中包括超极本)、经济环境、自身因素以及iPad和其引发的平板电脑热潮。
1. PC剩余市场
让我们率先看看PC剩余市场: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在上网本面世仅仅两年后,也就是2009年5月,当时的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杰克•斯科菲尔德(Jack
Schofield)就撰文指出上网本背后的光环正在逐渐消褪。他指出:“美国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
2009年第一季度,尽管全球上网本销量同比增长556%,但与2008年第四季度相比却环比下降了26%。同期全球笔记本出货量也环比下降了24%,因此上网本出货量也随之出现了下滑趋势。”
斯科菲尔德随后指出,用户希望在上网本上使用PC软件,但Linux系统并不兼容,这也是导致上网本销量大幅下滑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就意味着
微软Windows
XP必须出马了。技术参数的不断提高已经推高了上网本的价格。以往一台标准上网本的售价要远低于一台笔记本的售价,因为前者使用更小的7英寸屏幕、更小的闪存、英特尔Atom处理器以及Linux操作系统。而现如今的上网本则配备10或12英寸屏幕、160MB硬盘和Windows
XP系统。虽然生产成本仍低于笔记本,但两者的价格差距已经被缩小。
上网本的优势在于携带更加轻便、电池续航能力更长以及可以运行用户所需的所有软件。随着PC市场越来越朝着多元化产品终端发展,上网本抓住了合适的机遇进而打造出了一个“全新”市场:即人们纯粹是出于便携性和/或电池续航能力才购买上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