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号众多性能优异
二战中,德国大批量生产的主要有4种口径无后坐力炮,分别是75毫米的LG40型、88毫米的Raketenwerfer43型、105毫米的LG40与150毫米的LG42型。它们各有所长,性能都非常不错,是德军轻装部队非常重要的反装甲武器。
75毫米LG40无后坐力炮是世界上第一种参加实战的无后坐力炮。该炮口径为75毫米,炮口初速365米/秒,火炮全长750毫米,炮膛长458毫米,炮膛内刻有28条向右旋转1/52度的螺旋膛线,炮尾部采用水平滑行击发结构。火炮俯仰角为-15-+42度,火炮射界20-360度,最大射程6.8公里。为了减轻全炮重量,以适应空降作战的需要,德国克虏伯公司采用大量轻合金来制造LG40,使其战斗全重仅为145公斤,满足德军空降作战的战术要求。75毫米LG40整炮可分解为4部分进行拆装和空投,其炮架和弹药由专门的空降伞包装运。
75毫米LG40无后坐力炮初期生产型所用的炮架采用马车的底架和摩托车的轮子。后来克虏伯公司根据作战需要,对炮架作了进一步改进,换用小巧轻便的飞机起落轮,使得该炮拆装、机动、运输都很方便。
然而这种轻便高效的空降兵专用火炮产量非常少。整个二战期间,德军75毫米LG40无后坐力炮只生产了653门,1940年生产了184门,1941年仅有9门,几乎停产,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需要大量反坦克武器,才重新开始生产,可产量仍然不高,1942年91门,1943年132门,1944年最多,也仅有237门。由于它的数量太少,只能装备少量精锐伞兵部队,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作战中,75毫米LG40无后坐力炮一般由JU52战术运输机或DFS230滑翔机运输,在伞降着落区域内实施空投。与美英空降兵必须用滑翔机机降的轻型榴弹炮相比,可以伞降的LG40更灵活,使德军空降兵迅速获得轻便、简单的重型武器,很快就能组织起较强的火力,使伞兵攻坚能力大幅提高。
LG40的缺点是炮尾喷焰太长。根据实战,德军空降兵规定该炮发射时,后方50-100米内为危险区域,弹药和炮手都不允许在该区域,这对它的使用有很大限制。此外该炮发射时,噪音非常大,会严重损伤炮手的听力。所以按德军战场规定,该炮射击时,炮手要戴耳塞或尽量捂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