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关于这个话题,似乎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家驹是因为不满意这首歌曲所以没有发表。不过也有人说是家驹没来得及发表。到底是哪一种呢?大家来讨论一下啦!说说看法!
2004年06月20日 10点06分
1
level 1
很难讲,2者都应该有点。第一、是遗留作品,不然曲谱肯定被家驹撕了!第二、可能是半遗弃作品,一般来说作好曲就填词了。但是偏偏词就没填,就空留个旋律。还有我觉得这首歌体现最大的反而是三子的编曲能力强了。(家驹迷不要骂我,是我个人想法)
2004年06月20日 10点06分
2
level 1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曲子更像是被遗弃的吧!你仔细听,会发现它杂揉了很多家驹其他曲子的风格,最终变得没有风格了。所以家驹没有把它发表。但曲子本身又是很不错的,所以家驹没有毁掉。不知道当初是不是这样的?
2004年06月20日 10点06分
3
level 1
恩,不过非高潮部分还行。高潮部分就太一般了(家驹作品中的一般),有点像不再犹豫了
2004年06月20日 11点06分
4
level 1
不仅仅像不再犹豫!像得太多了!恐怕其他很多首歌的创作源泉倒是来自于这首未发表的歌呢!呵呵!
2004年06月20日 11点06分
5
level 1
家驹写歌,先确定和弦走向的,然后再把旋律音写上去的。还有一些乐句都是家驹根深蒂固,所喜欢的,也是常用的。比如:“灰色轨迹”和“长城”高潮部分吧,后悔 与 唏嘘 / 有一 刀 吧痕, 这2句就是一样的。还有还阔天空里的一句“爱—自—由”也是这个旋律走向。“喜欢你”的每晚夜里自我杜衡,跟“冷雨夜”高潮又是一对,对吧!其他的就不说了,免得人家说我们两有什么资格去分析家驹的歌!:)
2004年06月20日 11点06分
6
level 1
再加一句,说说简单,写起来就没这么容易了,我们两是没资格和家驹比的都只会纸上谈兵!(以免有人会骂我们,我这一句还是加上来吧)
2004年06月20日 11点06分
7
level 2
家驹不要的。因为我看过家强接受采访时说,家驹以前做专集会写很多歌,然后从中选择12首。抗战20年就是这样被筛下的。后来家强为了20周年演唱会,好容易从前经理人那里拿了一首歌的版权。他觉得这首曲子是最理想的,就用了。据说前经理人手里还有家驹50多首曲子,他握着不肯放。不过这50多首很多没写完,有些根本不能用。
2004年06月20日 15点06分
9
level 1
不过听家驹的一些demo,会觉得即使有些歌曲他没有完整的作下来,但是短短的一段却是经典得很!
2004年06月21日 03点06分
10
level 1
DEMO其实等于作品基本完成了,家驹主要是作曲的,真正做词的也不是很多。(除了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2004年06月21日 04点06分
11
level 0
哇....最近流行挖坟吗?
对于一个可以在一个晚上的时间写出十首歌,拥有这般创作量的作曲人来说(阿Paul在某个访问中提过),作品旋律相似,有些许重复性是无可避免的,这是创作人很常见的通病。这也显示了编曲的重要性。
2009年04月08日 14点04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