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恐龙特展!2
猛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白垩纪新疆大恐龙特展
2007年05月28日 08点05分 1
level 1
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兽脚亚目,6-13米,2-4吨,早白垩世,新疆,植食
2007年05月28日 08点05分 2
level 1
吉兰泰龙化石。
2007年05月28日 08点05分 3
level 1
乌尔禾龙,Wuerhosaurus,覆盾甲龙亚目,4.5-7米,1-4吨,早白垩世,新疆,植食后期的剑龙,体长可达7米,一些特徵显示较为进化。
2007年05月28日 08点05分 4
level 1
乌尔禾龙化石。
2007年05月28日 08点05分 5
level 1
原巴克龙,Probactrosaurus,鸟脚亚目,5.9米,1-2吨,早白垩世,新疆,植食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6
level 1
原巴克龙化石。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7
level 1
准噶尔翼龙,Dsungaripterus,翼龙目,3米,15公斤,早白垩世,新疆,鱼食 不是恐龙,是中型的翼龙。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8
level 1
准噶尔翼龙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9
level 1
准噶尔翼龙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10
level 1
准噶尔翼龙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11
level 1
准噶尔翼龙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12
level 1
准噶尔翼龙化石。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13
level 1
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建军
2007年05月28日 09点05分 14
level 8
情报(INFOrmation) 中文名称( Chinese )→ 吉兰泰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Chilantai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key-LAN-tye-SAWR-us 含义( Meaning )→ 在吉兰泰河发现的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 坚尾龙类 Spinosauroidea 棘龙超科 属( Genus )→ Chilantaisaurus 吉兰泰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C. tashuikouensis 大水沟吉兰泰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C. sibiricus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C." maortuensis毛儿图吉兰泰龙» 虚骨龙类[不确定] "C."zhejiangensis 浙江吉兰泰龙» 镰刀龙类[不确定] [ 下表为中国学者分类 ]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 坚尾龙类 Carnosauria 肉食龙类 超科( Super Family)→ Allosauroidae 异特龙超科 科( Family)→ Allosauridae 异特龙科 属( Genus )→ Chilantaisaurus 吉兰泰龙 时代( Period )→ 白垩纪早期 Aptian to Alb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国新疆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6-13米 2.7-6米高 推测体重( Mass )→ 3-4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 Hu, 1964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Hu, 1964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在1964年,胡建立了一个恐龙的新属,称之为吉兰泰龙,总计有两个生物种,毛儿图吉兰泰龙与大水沟吉兰泰龙。都根据了不完整的头骨与尾椎及肢骨。其中大水沟吉兰泰龙是在大水沟地点的白垩纪晚期地层发掘。这只恐龙具有粗壮而硕长的肱骨,很类似于异特龙类的肱骨,但长度有两倍之多。这个种或许可能要归属于慢龙类。而毛儿图吉兰泰龙是发掘自白垩纪早期的大水沟组地层中。
2007年05月29日 12点05分 15
level 8
情报(INFOrmation) 中文名称( Chinese )→ 乌尔禾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Wuerh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WER-oh-SAWR-us 含义( Meaning )→ 在乌尔禾地区发现的恐龙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鸟臀目 亚目( Suborder)→ Genasauria 颌齿类 Thyreophora 覆盾甲龙亚目 类( Infraorder)→ Thyreophoroidea 覆盾甲龙形类 Eurypoda 扁脚类 Stegosauria 剑龙类 科( Family )→ Stegosauridae 剑龙科 亚科( Subfamily )→ Stegosaurinae 剑龙亚科 族(tribe)→ Stegosaurini 剑龙族 属( Genus )→ Wuerhosaurus 乌尔禾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W.homheni 平坦乌尔禾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W. ordosensis 时代( Period )→ 白垩纪早期 Valanginian to Alb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国新疆地区 发现地层( Stratum )→ 上部沙溪庙组 食性( Diet )→ 植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4.5-7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Dong, 1973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Dong, 1973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人们只发现过很少这种剑龙的骨头,因此对它的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猜测的结果。像所有的剑龙一样,它似乎沿着背部长着一系列三角形的甲片,在尾部还长着锋利的尖刺。乌埃哈龙是草食性动物,四肢着地到处走动。它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亚洲。 [B]平坦乌尔禾龙是一种大型的剑龙类。化石材料包括了背椎、尾椎与颈椎。四件肋骨,一件不完整的前肢,臗骨以及两件骨板。这只恐龙与北美洲的剑龙形貌极为相似,但是一些特徵显示较为进化。骨板呈梨形,推测体长可达7米
2007年05月29日 12点05分 16
level 8
情报(INFOrmation) 中文名称( Chinese )→ 原巴克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Probactr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pro-BAK-truh-SAWR-us 含义( Meaning )→ 比巴克龙原始的恐龙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鸟臀目 亚目( Suborder )→ Genasauria 颌齿类 Cerapoda 角足龙类 Ornithopoda 鸟脚亚目 类(Infraorder)→ Euornithopoda 真鸟脚类 Iguanodontia 禽龙类 Euiguanodontia 真禽龙类 Dryomorpha 橡树龙类 Ankylopollexia 直拇指龙类 Styracosterna 硬棘龙类 属( Genus )→ Probactrosaurus 原巴克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P.gobiensis 戈壁原巴克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P.alashanicus 阿拉善原巴克龙 P. mazongshanensis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 白垩纪早期 Aptian to Alb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国新疆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5.9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Rozhdestvensky, 1966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在阿拉善发掘的禽龙类被监定归于一个新的属----原巴克龙,从二个层位发掘到两个生物种,即:戈壁原巴克龙与阿拉善原巴克龙。这些标本在1962年运送到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根据双方协议,这些材料在研究完成後将送返中国。这个属与巴克龙具极近亲的血缘关系,是为鸭嘴龙类的祖先型。根据Rozhdestvensky的看法,禽龙的原始型是鸭嘴龙的祖先,而鸭嘴龙取代禽龙的演化进程,被认为是一种中型的恐龙,体长大约五到六公尺。头骨相当低平,在眼部较枕骨後部略宽阔;齿列属于禽龙型式;下颔的绞合处位居齿列线之下,适于食植物类的作用,得以让颔部更有效的咀嚼运动。由于原巴克龙的发掘,Brett-Surman在1979年提出论文认为鸭嘴龙类起源于亚洲地区。
2007年05月29日 12点05分 17
level 8
恐龙名称: 准噶尔翼龙 拉丁文名: Seungaipterus 恐龙体长: 体长0.9米,两翼展开达2.5米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鱼 生存年代: 白垩纪早期 生存地点: 新疆乌尔禾 辨认要决: 不详 恐龙种类: 翼龙类 来 历 中国新疆境内于1963年发现的准噶尔翼龙,体长0.9米,两翼展开达2.5米。 简 介 [A]准噶尔翼龙两翼张开达2米余,尾短小。是一种处于进化中间型的翼龙。头很大,头骨狭长,头顶有一个冠状脊。吻部长而尖,像现在的食鱼鸟类。嘴里长着锥形的牙齿,但都集中在颊部,前端无齿。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翼龙,两翼展开宽达4米,身后留有一条短小的尾巴。当时准噶解剖学盆地还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附近植物茂盛,生活着众多淡水动物,准噶尔翼龙就在水域上空盘旋,寻找喜欢吃的鱼虾。
2007年05月29日 12点05分 18
level 1
好酷啊!
2007年05月31日 05点05分 19
level 0
寒武纪,除个别门类外,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几乎全部出现了,揭开了生物演化史上的宏伟帷幕。当时的大陆可能是荒凉的,还没有找到任何真实的陆生生物遗迹。低级的苔藓和地衣类的植物,可能生活在潮湿的低地,还缺少根与纤维组织,难以蔓生到干燥地区;当时的无脊椎动物也还没有在空气中生活的机能。 浅海中的无脊椎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隐 伏在各类海藻中,共同生活,并以微小的有机物作为食料,生育繁殖。寒武纪的生物,形态奇特,和我们现代地球上能看到的极少相似之处。  (1)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的三叶虫是寒武纪最繁盛的生物,约占当时全部生物的 60%,是古生代早期一类比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概略的讲,早寒武世的三 叶虫,一般是头部巨大,尾部短小,如小遇仙寺虫(Yuehsienszella);中寒武世的,头尾大小近相等,尾部经常生长着不同型式的棘刺,如德氏虫(Damesella)、叉尾虫(Dorypype);晚寒武世的头尾多半是光滑的圆浑的。 腕足动物,约占寒武纪全部生物的30%。早、中寒武世的腕足动物,以贝体小、几丁质壳的无铰类为多,如小舌形贝(Lingulella)、滇东贝(Diandongia)等。原始的、具钙质壳的有铰类已出现在早寒武世。 古杯是一种多细胞的底栖生物,体形多变,有杯状圆锥形的单体,有树枝状的群体,更有弯围呈链状的,偶亦聚集形成巨厚的礁体。 寒武纪其它门类的无椎椎动物是较少的,仅占全部生物的10%。这是由于它们仍处于演化的低级阶段,介壳还末具备案足以保藏成为化石的条件。腔肠动物的珊瑚似乎还不能分泌钙质,在寒武系仅找到一些可疑的遣骸:腹足类有平锥形的太阳女神螺(Helectonella):头足类的直伸形的伸角石(Ectenoeras)、爱丽斯木角石(Ellesmeroceras):翼足类有软舌螺,有时密聚成层:瓣鳃类只有少量的代表。棘皮动物在寒武纪仅只产生了原始,小型的海林檎,还没有海百合、海胆等。棘皮动物在寒武纪开始产生了笔石,主要是营固着生活的树形笔石的低级群属。 
2007年05月31日 05点05分 20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