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高一中60年校庆专稿【转】【精】
阳高一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一中崛起 楼主

“甲子少年,一中中一”
——写在“阳高一中
60年”校庆、《中华阳高人》印行之际
2012年12月16日 07点12分 1
level 10
一中崛起 楼主



阳高县第一中学校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公告》是
2012年
2月
15日成文发布的,
19日见诸“中华阳高人”网站……小小一石浪千层。
看到这则消息,我欣喜而不假思索地就决定了届时一定参加校庆。
原因有几:其一,阔别已久,对一中、对故乡、对青年时代蓄积了太多的深情与回忆,那首经典的《鸿雁》曲子时鸣耳畔:“
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其二,“校庆”仿佛是个遥远的传说,至少以
10年、
20年计,何况,从
1952—
2012年,这是母校的校庆“首秀”,传说即将变成现实,生而何幸,岂能不犊跃蛾奔般趋近入怀?其三,校庆时我恰年届不惑,不左不右,
正所谓年富力强,宠辱不惊,守定自我,既没有青年时
“立志出乡关,
无名暂不还”的倔傲心理,
3

3日,我出差咸阳,在秦都区写下了回忆性散文《我与一中》,算作响应母校召唤,不揣浅陋,奉上的一份薄礼,憨态可掬。
校庆原计划是
9月举行。等了等,没有动静。据说是推到了
10月份,紧跟着是十八大,校内校外都忙,后来确定准信儿是
12月
8日。
10
月初,一中孙利老师来电话,邀请我回母校参加校庆。其后,我也或直接或间接地受托相邀一些同学同去,而时间仿佛还远,手头的事到跟跟前儿了才能看出能否暂时撂下,大家都定不下来……

2012年12月16日 07点12分 2
level 10
一中崛起 楼主


12

6日,再有一天就是校庆了。一直坚定的信心突然有了些许纠结——回,还是不回?
身边几个原来说有可能同回的同学,一个去了北京出公家的差,一个准备去上海出公差。还有些心理,不方便说破,也是人之常情,比如:自认是分子还是分母,如果是绿叶,又何必远天远地地去衬托红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职务职称高、社会影响力大的诸多贤达名流,尚自按兵不动,哪能轮到在下僭越造次?平时参加个婚宴圆锁都有被“焦头烂额、分身无术”的主家无意无奈“冷落”“照顾不周”的时候,何况偌大的校庆,时间跨度竟然是
60年!新一中迁址了,我们曾经的所有记忆都封存于老一中,“此一中”与“彼一中”心理上还不能完全划等号。再者,物是人非,众人相见不相识;老师故旧,岂能仅仅是相见?礼节心意,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实说,有名的花少,无名的花多。就像母校领导在校庆仪式发言中所说:“尽管一中学子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但更多的还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大意)。我们都是升斗小民,既不能前呼后拥,也不能挥金如土,有一些个人的惴惴小心,完全正常,无可厚非。
但是,仔细想想,这些理由又都不一定是理由,有些道理也未必很有道理。怎么看校庆,其实就是怎么看自己,怎么看未来。
正如《心中是北方家乡——为阳高一中初一初二班
30年聚会纪念册所作》一文所说,
“感谢那些怀恋旧时、珍惜友谊、深悟生命、心态阳光的同学,他们发出倡议,让我们的
30年记忆延续,首尾链接。这是魂牵梦绕的时刻。”
在我看来,校庆或者说母校,不一定需要承载她本身无法承载也不应该由她来承载的许多东西。一个人回去看看故乡、回去看看母亲,还需要这样那样加减乘除、假设求证来说服自己、兼顾世人吗?
真正爱着你的母亲,是会对所有的子女都一视同仁的。她的眼睛没有聚焦你,她的心里在想着你;她的嘴巴没有问候你,可是你一直在她的怀抱里。我已经设想:回去,只带一双眼睛,一颗心,这一天是母亲的寿辰——她的儿子回来了,他们彼此亲昵,心灵上无人打扰。
母校是一种复杂而简单的存在:她的精神与物质,她的传承与创新。即便在假期中空落落静无一人,这也是我们的熟悉而亲切的母校。
因此,我起程回去。不是说校庆没有意思吗?那我就回去看看她有多没有意思!不是说校庆很有意思吗?那我怎么能轻易错过!
小马过河。小马奔腾着:母校,我来了!
决心一下,心未动,身已远,且身心俱无比轻快。

2012年12月16日 07点12分 3
level 10
一中崛起 楼主


这些年回老家,在周六日坐火车、乘汽车的时候,总能看到一群群的阳高学子、邻县学子,大包小包,一群一伙地去怀仁求学。有时候,半个火车车厢的人在怀仁站几乎下空了。
二十年前,我还在一中就读的时候,怀仁一中特别是文科班就已经小有名气。我的上届同学中就多有搬门弄窗、辗转去那里复习的。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今天的怀仁,“高考经济”“教育产业”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方兴未艾的怀仁教育,从积极的一面讲,无疑为无数学子成才提供了平台和系数相对更大的保障;但从另一面讲,也使许多孩子过早品尝了离家奔波的滋味——背后的原因,其实来源于怀仁教育的一枝独秀,和邻近县区的有心无力。
翻开《阳高一中
60年》,我们其实不难找到答案——当年的一中,也曾几落几起,辉煌时不仅有简易师范、艺术学生,更有类似中专大学的“扩大生源地招生”,大同县、天镇县、右玉县等都有一定的招生名额;一中也是全省首批重点高中;就在张启校长任内,一中也上演过“一骑绝尘,横扫千军”的“赵子龙式”高考辉煌……
饮水思源。痛定思痛。
《三国志》记载: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让我感动和欣慰的是,听一中的老师说,履新一年多的白志友老师,是一个负责任的实干家,夙兴夜寐,心里装着老师学生,更装着阳高教育及其背后的父老乡亲……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再贫穷的县,教育不弱,桃李芬芳,这个县也不是真的穷;
再富裕的县,教育不强,文风不振,这个县也不是真的富。
十年时间,民办的运城市新绛县海泉中学跻身一流高中名校!
给我阳高十年!给我阳高一中十年!

2012年12月16日 07点12分 6
level 10
一中崛起 楼主


对于有些校友来说,一中让他们成了才。
对于我和更多的校友来说,一中,让我们成了人。
这次回一中参加校庆,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每当我遇到一些疑惑、浸淫于世俗太久的时候,我就想回到故乡,呼吸新鲜的空气,从大地,从乡音,从泥土中汲取营养,一身轻快地复去前行。
人到中年,绝非写出来这么简单。很多年前,我就写过一句话:“天塌不下来,是因为有中年人在顶着。”这个时候,不侈谈理想、务虚、名利,单是忙碌、按部就班、平安健康也就满意了,可是还有疾病乃至生死、活着与生活、老老小小、惨淡巨亏……这样的现实,围转你周围,张着口,伸着手,让你瞻前顾后,疲于应付,亦步亦趋。
母校你放心!我会坚守内心的呼唤,在以后的日子,不辜负你。
人们不知道,我对我暗夜难眠的自己,我对我白发苍苍的母亲,也是这样说的。
一个家族的兴起,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轮到我们,何须多言!
好在,有故乡的血脉滋养,有一中的精神砥砺,任山高路远,“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悠扬”,我也自有折冲杯
俎,谈笑风生。
轻轻的我走了,一中;正如我轻轻的来,母校!
阳高一中,我的母校!
愿你保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师风正,学风纯;愿我一中校友,在天在地,在政在野,关注国祚民瘼,守望苍生百姓,做好自己,践行责任,使人生有意义,无愧于内心。
说的也许是大话。别笑,那我们不妨继续从小处做起。
“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当我们在阳高一中报告厅参加
60周年校庆的时候,在遥远的斯德哥尔摩,蒜鼻子小眼睛虎头虎脑的莫言老师,也正在向全世界关心文学、关心中国的人们,讲他的农村和他的母亲的故事。
“丑”到极处也可以是美到极处。玫瑰本身是芳香的,这和用什么名字称呼她有什么关系吗?这个世界,其实是存在真理和正义的。
这,无疑也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拜诺贝尔所赐!

后记
12

7
日夜,在县城体育场北门的家中,我辗转反侧,不能成眠,想了八个字,送给母校,送给一中——“甲子少年,一中中一”。我觉得,对于教育来说,在没有比梁公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意蕴丰硕、语重心长、磅礴大气、坐言起行的了!
阳高一中
60
年,可母校你还仅仅是少年!衷心祈愿更全心期待:今天的阳高一中,成为明天山西乃至全国的一流高中名校!


2012-12-13
中午
2012年12月16日 07点12分 7
level 12
.………
2012年12月16日 08点12分 8
level 9
顶!
2012年12月16日 10点12分 9
level 12
太多,没看完…以后有时间看
2012年12月16日 14点12分 10
level 10
好有感触。。。奋斗
2013年10月28日 04点10分 11
level 14
好!在理想中奋进
2013年11月05日 06点11分 12
level 10
我想知道一中有自己的校歌么?从来没有听别人提起过。
2013年11月12日 13点11分 13
level 11
真心的不错啊
2013年11月13日 04点11分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