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向体现自由、美好和纯正的黑客传统致敬! 导语:黑客成就了互联网,成就了个人电脑,成就了自由软件,黑客是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真正的英雄和主角。当然,商人来了,政客来了,罪犯也来了,更多的普通人来了。尤其是美国公司的商业文化以及比尔·盖茨等“反黑客”的价值观和行为,大举掠夺黑客们创造的成果,以精明商人的手段将这些创新兑换为“美元”。是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开始颠覆黑客领土。在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孕育出来的“纯种”黑客,已经永远成为历史,随着IT应用的不断社会化,黑客的规模、特性和行为也越来越社会化。黑客究竟是天才?是牛仔?是艺术家?是罪犯?是恶作剧者?
2007年05月23日 05点05分
1
level 8
黑客解释 黑客(hacker)是一个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电脑编程或电器工程。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道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
2007年05月23日 05点05分
2
level 8
早期黑客 早期的黑客神神秘秘,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在现实中行走。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他们改造硬件赢得尊重,但盗打电话埋下祸端 20世纪60年代,黑客家谱中的第一代终于出现,他们对于新兴的电脑科技充满好奇。由于当时的电脑还是那些长达数英里、重达数百吨的大型主机,而技术人员需要劳师动众才能通过它们完成某项如今不值一哂的工作,为了尽量发挥它们的潜质,最棒的电脑精英们便编写出了一些简洁高效的工作捷径程序。这些捷径往往较原有的程序系统更完善,而这种行为便被称为Hack。 黑客发祥地——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原型火车俱乐部”(Model Railroad Club)成员早期秘密穿梭于笨拙的穿孔大型机,并从Xerox PARC偷取大量技术,开启了计算机革命的历程,促成了PC的诞生,使计算机真正走向大众。 装备有巨型计算机的大学校园,比如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成为黑客们施展拳脚的舞台。最开始,黑客(hacker)这个词只是指那些可以随心所欲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己意图的计算机高手,没有任何贬义。 约翰-德雷珀 早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成立的消息已经迅速引来一群爱戏弄人的少年,他们用自制的交换机中断电话或者胡乱接驳线路。诚然,这帮纯粹为捣蛋而捣蛋的小子称不上什么严格意义上的黑客,但他们却实实在在的应当算作电脑黑客精神上的原型。
2007年05月23日 05点05分
3
level 8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们给当权者的网络系统上锁,当权者给他们的手上铐。 伦敦警察厅抓获一个化名“数据流”的16岁英格兰少年,该少年被捕时像一个婴儿一样蜷曲着身体。 1 9 9 8 年 中国黑客大行动,抗议印尼对华人暴行; 因入侵银行计算机系统,中国镇江两黑客郝景龙、郝景文被判死刑; 因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中国黑客群体出击美国网站以示抗议。 任何一场革命或者运动都需要一个理论家、一份纲领性的文献。当前这场颠覆软件业传统商业模式的自由软件运动也不例外。自由软件精神领袖当然是理查德·斯托尔曼。但这位自由软件基金(FSF)的创始人太追求这场运动的神圣性和纯粹性,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尔曼缺乏著书立作的能力。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脱颖而出,成为开放源代码运动(脱胎于自由软件运动)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论家。 雷蒙德1976年起开始接触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项目。雷蒙德是INTERCAL编程语言的主要创作者之一,曾经为EMACS编辑器做出贡献,他还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德认为,“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词不达意,给大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于是,他举起了“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的大旗,用以替代“自由软件”。但是,斯托尔曼不喜欢实用主义的辩词。他认为,虽然两者都是开放源代码,但最大的区别就是自由软件将自由精神放在首位。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基本的道德美德: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应该享有相互协作、共享,以及拷贝和交换源代码的自由。但是对商人来说,自由(free)与免费(free)是同一个词。雷蒙德打出的“开放源代码”新旗号,目的就是要与斯托尔曼划清界限。
2007年05月23日 05点05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