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理论”遭到质疑
神爱咱们村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0
root_public 楼主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和赫胥黎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之后的100多年,科学家经过不懈探索和研究,将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五个阶段,并认为全球现代人由当地古人类进化而来。
  然而1987年,美国学者却提出“全世界的女性都是20万年前一位非洲妇女的后裔”的观点,并将这位远古非洲妇女称为“夏娃”。于是这一观点被称为“夏娃理论”。  “夏娃理论”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质疑声、反对声、支持声直到今天尚未平息。
  全球现代人类究竟如何进化而来?是起源于非洲还是包括非洲在内的多个地区?一连串的问题吸引记者踏上研究者前行之旅,期待一起再现现代人类起源的奥秘。
  “非洲老祖母”的后代来到当地后,并未与当地的土著古人类“混合交融”,而是“完全取代”了他们。
  全球人类共同拥有一位“非洲老祖母”
  “夏娃理论”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化系威尔逊等三位教授提出,并发表于1987年的美国《自然》杂志上。其观点震惊了国际学术界——所有现代人都是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女性的后代,这一支系之外的所有古人类都在进化中灭绝。
  在这篇以《线粒体DNA与人类进化》为题的文章中,威尔逊等人详细阐述了这一结论产生的过程。
  实验小组从美国各医院获得了147份现代人胎盘线粒体DNA样本。其中,20份美国黑人样本代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黑人,34份代表包括中国、越南、老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汤加的亚洲黄种人,46份代表来自欧洲、南非和中东的白种人。剩下的47份中,21份来自澳大利亚土著居民,26份来自新几内亚土著居民。
  随后,实验小组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通过12种不同的酶对147份纯化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各自识别范围内的切割。通过比较切割产生的DN**段,实验小组发现,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非洲样本的变异最多;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仅见于一些非洲人样本中,第二类则分布于包括其他非洲人在内的所有种族中,且第二类的源头也是非洲人。
  线粒体DNA究竟是什么?用它来研究人类起源有何特异之处?
  1850年,这个能为人体产生能量、被誉为“动力工厂”的细胞器——线粒体被科学家发现。1963年,科学家又发现,在整个细胞中,除了携带23对染色体的细胞核中有DNA,线粒体也有自己的DNA。最重要的是,线粒体DNA有着十分独特的遗传方式——严格的母系遗传。研究发现,脊椎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DNA不会进入受精卵,即使个别进入,也会很快分解。因此,后代的线粒体DNA只来自母方,父方的线粒体DNA不会传给下一代。
  实验小组根据考古学对人类进化速度既有的测算,将线粒体DNA的进化速度假设为每100万年2%—4%。加之其严格的母系遗传特征及实验得出的结论——全人类的线粒体DNA源头都在非洲,威尔逊实验小组由此推算,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都来自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妇女。威尔逊等人于1992年在《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人类最近才从非洲起源》称:“我们可以将这位幸运的女性称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纯女性延续至今。”后来,她被戏称为今天地球女性现代人的“非洲老祖母”。
  根据“夏娃理论”,威尔逊实验小组推测,大约在距今18万—9万年之前,“非洲老祖母”的一部分后代离开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时,还有许多古人类在当地生活,比如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国的“北京人”等。但是,“非洲老祖母”的后代来到当地后,并未与当地的土著古人类“混合交融”,而是“完全取代”了他们。这种推测的理由是,如果他们当时有所交融的话,当地的古人类会将自身与“夏娃”不同的线粒体DNA遗传下来,现代人中也就会出现许多种线粒体DNA。 但威尔逊实验小组指出,现代各种族的线粒体DNA高度一致,不存在其他来源的线粒体DNA。
  这种“完全替代说”认为,世界各地现代人的祖先并不是从当地古人类进化而来的,而是来自非洲。也就是说,北京猿人、元谋猿人等古人类根本就不是现代中国女性的祖先。只是食物
  那么,除非洲古人类之外的北京猿人、元谋猿人等全世界所有的古人类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威尔逊认为:“在不发生任何遗传混合的情况下,现代人类如何完全取代古人类,依然是一个谜。”
  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与境外人群杂交。“夏娃理论”不适用于中国。
2012年12月11日 01点12分 1
level 10
root_public 楼主
质疑者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夏娃理论”是基于实验的假设。有学者指出,“线粒体夏娃理论”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假设:第一,人类的线粒体DNA来源于母系,不发生重组,其多态性只是突变积累的结果;第二,人类线粒体DNA以一种稳定速度发生突变,该速度为每100万年2%—4%。
  来自英国的学者通过实验对第一个假设提出了反驳。他们找到了父亲线粒体DNA进入受精卵与卵线粒体DNA发生重组的证据,这是对“夏娃理论”的颠覆性打击。
  另一个问题是突变率是否恒定。来自西班牙和美国的基因学家通过对三种蛋白质的广泛研究发现,同一遗传位点在不同世系中的进化速率可以相差很大。以果蝇在过去6000万年中的平均进化速率来估计三个多细胞生物界分异的时间,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之间竟然相差超过6500万年。
  国外分子生物学界还对世界各大洲现代人体的第22对和第1对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分别是,非洲人、亚洲人、欧洲人的共同祖先出现在129万年前和100万年前。这些时间节点都比“夏娃理论”主张的“20万年前”早得多。
2012年12月11日 01点12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