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4
要介绍近现代西哲的第二阶段大师,显然只能是休谟。
休谟结束了一个时代,休谟的经验主义,形成了对古代一切哲学的怀疑,彻底的打破了传统哲学的立场,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而后,在18世纪晚期,以康德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在休谟的废墟上蓬勃发展起来,成为的西哲一个划时代的革和谐命的开始,当然,那是后话。
2012年12月06日 00点12分
1
吧务
level 14
昨天说到洛克和贝克莱对经验主义的铺垫,先回顾一下。
洛克说:人其实只是一张白纸,一切知识都只是我们在经验到对象后才产生的。
贝克莱更极端一些,贝克莱说:人脑子里的观念,其实根本不指向外部事物,而是仅仅指向我们经验到的各种性质。所谓的外部事物,不过是我们对经验到的各种性质赋予的主体而已。这个主体未必真的存在。
2012年12月06日 00点12分
2
贝克莱的问题在于 是先有 人的经验呢 还是先有物质 有的物质在人之后才出现 然后 它们必然与先前的物质有相通的性质
2012年12月06日 11点12分
吧务
level 14
休谟呢,休谟说,其实贝克莱还太温柔了,他还没有否定三个最重要的东西,他还主观的认定这三个东西为真,其实,这些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2012年12月06日 00点12分
3
吧务
level 14
第一个东西是“我”。
第二个东西是“上帝”。
第三个东西是“因果”。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5
在我的概念里,因果就是经验,上帝就是世界。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回复 萃痕 :不错,因果就是经验,这就是休谟的意思。经验永远是不可靠的,同理,因果永远也是不可靠的。
2012年12月06日 02点12分
回复 萃痕 :上帝就是世界,那是理性主义斯宾诺莎的观点,你可以查一下上周我说斯宾诺莎的帖子。
2012年12月06日 02点12分
所以说嘛,我说的三样东西和你说的其实是一回事。
2012年12月06日 02点12分
吧务
level 14
前面说洛克认为物质世界是存在的,理由是依据笛卡尔逻辑的推导,来回顾一下。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这个对象存在,于是可以认为必有一个思考的主体,那就是我。
洛克说,依据这个原则,“外部性质”这个对象存在,因此可以认为必有一个外部性质的“基体”,那就是物质。
贝克莱用经验主义否定了这个说法。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6
吧务
level 14
贝克莱说,我承认外部性质确实经验到了,但是这些一堆的外部性质,并不表示必须有一个主体。也可能是一堆本来互不关联的性质,仅仅因为我们总是同时经验到,而导致我们误以为都来自同一个主体。
因此,对性质的经验,并不能必然得出存在一个主体的结论。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7
吧务
level 14
休谟继续推进了贝克莱的思路,反问一个问题。
请问,对“自我”的经验,都是经验到的什么东西?是自我本身么?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8
吧务
level 14
答案是否定的。
人对自我的经验,经验到的也仅仅是一堆性质而已。都是“属于我”的性质,比如我的肉体,我的味觉,我的触觉,我的思想等等。并没有经验到这些性质之上的真正的我的“本体”。
即使如笛卡尔式的“我思故我在”,其实笛卡尔所经验到的,也只是“我的思想”,而不是我的本体。
按贝克莱性质未必需要一个本体的怀疑论,凭什么认为思想就需要一个“我”,而不是洛克式的,认为心灵不过是一个空空的舞台,让一切观念来了又走了而已?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9
吧务
level 14
休谟着重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因果观念的来源问题。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1
吧务
level 14
休谟说,所谓经验主义嘛,就是一切心灵相关的活动,都来自“知觉”。
知觉有两种,一曰印象,二曰观念。
所谓印象,就是经验给予的原始材料。
所谓观念,就是对印象的思考。
其实人的心灵能思考的东西极其有限,无一例外都是来自经验到的印象。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2
吧务
level 14
假如你一出生就失明,你真的能靠别人的描述明白什么是颜色么?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3
吧务
level 14
你缺乏这个印象,因此你的心灵世界永远都是无色的,即使你做最奇幻的梦,你也不知道如何给他们赋予颜色。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4
一体一用 功用不是本体 但是是本体的反映 功用可能有所缺失 但只要活着 就必然至少有一种功用
2012年12月06日 11点12分
吧务
level 14
那么,请问“因果”这个观念来源于什么印象?
答案是“找不到”,因果这个观念居然找不到来源于什么印象,这不是奇怪之极么?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5
吧务
level 14
回顾贝克莱的说法,性质的存在并不代表本体一定存在,而只是人主观上把总是一起出现的性质“假想为”来自一个“本体”。
当然,贝克莱还不敢否定因果本身,他仅仅是在说,物质本体不能靠一堆的性质被经验到而证明其必然存在。
但是休谟运用这个思维方式来希望认清因果的实质。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6
吧务
level 14
休谟认为,因果其实同样是一堆性质总是紧跟着出现,导致心灵“假象为”这个是因果关系。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7
吧务
level 14
我们经验到,性质A总是紧跟着性质B的出现而出现,这让我们产生了联想,认为A的发生必然导致B的发生,我们把这个联想叫做因果,不过如此。
其实,这未必是真相。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8
吧务
level 14
休谟说,知识的确定性本质上来源于因果律。也就是“一个事物产生必有原因”这样的断言。
如果这样的断言是错误的,那一切的知识都无法确定为真。
而恰恰按贝克莱的思路继续发展下去,得到的结论就是“一个事物产生必有原因”这个观念本身不可靠。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19
吧务
level 14
这个话很绕,简单说就是一句话:
“有结果必有原因”这个观念本身也是经验型知识,是不可靠的。
2012年12月06日 01点12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