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我的幸福中学生活
北京师大附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没发完之前,严禁插楼。——————————看什么,没见过分割线么?—————————— 爱因斯坦研究时间的故事,研究了几十年。至今能够把广义相对论解释清楚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有些我们日常见惯的事情却能够说明许多问题。我已经离开师大附中很长时间了,但是每每梦回之时,却感觉刚刚背负着书包,走进那间教室。后来,每次骑车从附中的门口经过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想拐进去的欲望。经常是脑子里面还在琢磨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发现已经在校门口停下车了。于是大脑就会有少则几秒,多则半分钟的停滞和混沌。然后摇摇头,上车继续去自己要去的地方。下次再经过这里,还会再来一次。最后的结果是,我永远也不能够忘记在附中生活的六年时光,哪怕是一些微小的细节。六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应该说不算短,但是感觉弹指一挥就过去了,好象做了一个没有开始和结尾,只有若干印象鲜明的场景在眼前萦绕而挥之不去的梦境。但是我几乎可以回忆起大部分时间的生活的细节,说明这不是梦境。有时候,当空闲无聊的时候(这种时候现在越来越少了),就把这些东西翻出来抖一抖晒一晒——记忆深处永不变色的那些珍贵的东西。 那几天正在下雨,我穿着雨衣走进陌生而新鲜的教室。当时我很矮,矮到了这种地步,就是如果你看见当时的我,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十年后的现在此人将会长成如此的一条大汉。那天,我对照黑板上面的姓名座位列表,发现自己做在靠窗座位的第三排。我坐下来,发现旁边就是暖气,心中一喜。虽然当时暖气还没有开,但是北京的秋雨却格外的冷,让我这个从南方来的人感到非常不适应。结果高兴没有多久,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说,“各列的同学,自己按照高矮,调整一下座位吧。”后来我就被调到了第一排。我认为自己很没有面子,个子实在太矮——但是坐在我后面,第二排的那个家伙也不比我高呀。四周望望,惊喜地发现,其实坐在最前面的七个同学中,男生占了五人。于是也就释然,不只是只有我一个男孩比女孩矮的。关于身高的故事,在这里先作一些说明。等到上了初二,重新调整座位的时候,我就坐回第三排的那个位置了。后来上了初三,就越发不可收拾,到了教室的最后面。初中毕业,上了高中,再到高中毕业。最近,当年那个坐在我后面第二排的家伙约我出去喝酒。在聚会的十来个人中(大部分都是当年在附中臭味相投的东西),我和这个家伙是最高的。 座位分完了就开始上课。班主任是一个叫做张彤的女老师,教历史。张老师现在应该还在附中教课,因为我去年回附中的时候还见过。当时十分的疑惑,为什么班主任是教授“副科”的。从小学带来的成见,除了语文和数学,一切科目都是副科,而班主任毫无疑问都应该是语文老师。因此也没有在意这些所谓的“副科”。后来直到期中考试的时候才明白过来,中学里面是无论“主科”与“副科”的;只要汇考和升学考试要考的都是“主科”。张老师上课前先微微鞠了一下躬,才开始上课。上课胡乱记了一些笔记。小学时候可是从来没有记过笔记的。这样,历史课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有关张彤老师却要说几句。那时盛行的是课堂小测验。小学的时候那里有这些东西?一个学期只有一次两门的考试。于是对于测验什么的便怀有一种深深的畏惧,但是总是自欺欺人的说,无所谓的啦。结果小测验的成绩便一塌糊涂。记得第一次小测验的题目是:名词解释——北京猿人。好象就在课本的前几页有。于是我写道: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周围的古人。写完了,方要交卷,一惊:旁边的同学刷刷往下写,写了好几行的说。我有点犯晕,也想往下写,但是课本中的那些大段大段的叙述好象在云里雾里一样,只记得大概,想要看清楚并纪录在纸上,实在是不太容易。后来就交了卷。后来得分是一个“?”。从此不敢对小测验掉以轻心。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大概是在两个月左右的时候,我们总结出了规律,几个班之间的测验内容一样,但是上课时间不一样!于是……后来的那节历史课,张老师面色阴沉的走进来。“凡是知道今天测验内容的同学,自己站起来吧。”一直感觉张彤老师是那种非常温馨的老师,第一次听她这样说话。教室了沉静了一会。后来哗啦一声,一个男孩站起来了。后来只听得哗啦啦的声音,最后全班四分之三的人都站起来了。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有很多公认的好学生都站起来了。我虽然功课平平,但应该还算纯朴老实的那种(仅仅限于那个时候,呵呵),因此非常吃惊。张彤老师很生气,开始给我们讲人生道理和处事哲学。具体的内容我已经忘了,之记得讲的非常动情。后来几个女孩开始哭了。张老师也哭了。我坐在座位上也鼻子发酸。最后那次小测验被布置成为作业回去做。后来诸如这样的历史小测验就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可是到了初三的时候,事情就完全又翻了个。我后面会说到。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继续说头几天上课的故事。下面来的是地理、生物、政治。都是副科,无所谓。(这小子可真是敢想!政治,现在到了考研究生的时候还要用。这小子居然认为是副科。)上课既然不认真听,于是便开始研究各个老师。说实话,附中的老师都各有特点,很容易让人记住。我到现在都能够清楚地记得大部分老师的姓名。比如教地理的刘继中老师。上课之前鞠的那个躬大的吓人,第一次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被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直到他开始讲课,我们才明白过来,原来刚才他不是在拉韧带。刘继中老师还擅长画地图,就在黑板上面。上课之前先画好一幅大图的轮廓,然后不断往上面添砖加瓦,比如一个中型煤矿或者几十万立方米的油田什么的。最后,黑板上的地图美奂美仑,我们的笔记本上的画下东西没有人能够认出是什么东西。生物老师名叫顾咏梅,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女老师。她教生物课的特点是笔记的条理十分有序,层次分明,各个标号绝对等级严格对应。比如,在教《细胞》一章的时候,笔记是这样的:第一章 细胞第一节 细胞一、细胞1.细胞 (1)细胞① 细胞 A.细胞a.细胞i)细胞ii) ………………当时电脑还不普及。高中的时候开始用电脑,但是都是用的DOS。后来上了大学,开始使用Windows95系统,第一次见到资源管理器的时候,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当时的笔记了。简直是一模一样!我们的笔记本在条理严格的索引引导之下,变得奇厚无比。生物课就是这样了;然而关于顾老师,我们总觉得这样拥有诗一样名字的娇小的女老师应该去教个语文,英语什么的。那次讲解剖的课上,她左手握一只癞蛤蟆,右手爱怜地在它上面抚摸,口中“蟾蜍蟾蜍”的讲得来劲;而这只命运坎坷的癞蛤蟆还在顾老师的手指缝间好奇的探头探脑——这个情景看得我们毛骨悚然,大家纷纷为顾老师的职业选择而扼腕叹息。关于生物课还有一点趣事,与顾老师没什么关系。那是讲血液的一节课,每个人都要制作自己的血液涂片用显微镜观察。上课之前,许多女孩紧张的不行,怕取血的时候疼痛。我们一众男生就笑话她们。后来,每个人发了一个取血针和各种玻片什么的。几句话之后开始取血了。一针下去,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再来一下,还是有雷声没雨点。看看前后的女孩,十指纤纤,香葱玉指上,似乎用针一点,就有血出现了。而邻座的男孩有和我一样的尴尬。不行,太丢脸了!我铆足劲,一针下去——好像校门口的那个鞋匠补鞋一样——只见指尖上一阵泛红,感觉要出来了,可是红色又渐渐退去,还是徒劳无功。最后,一个实习的助教老师上来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一针扎下,也不觉得有什么疼痛,但是出血量却极大无比,好像前几针该有的血都攒在这里一次出来了。邻座的男生乘乱偷接了我的一滴血,最终免了针扎之苦。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副科其实只有两门——音乐和美术。其中美术课的老师叫黄全信。高大,威猛,上课永远是西服和领带。这个老师的粉笔字真是让人震撼,相信每一个听过他的课的同学都会有同感。后来下课后,擦黑板的同学对着一屏龙飞凤舞,行云流水一样的字出神,直到下一节课的铃声响起才慌忙开始擦黑板,结果挨了下一堂课老师的一段数落。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
顾咏梅老师现在是副校长了
2023年04月23日 11点04分
level 11
那个时候的附中啊.....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5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最后,提一下我的物理、化学两位老师吧。教化学的是储召生老师,一个干瘦的年轻人。他在我们初三时接过班主任一职。我们刚刚与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的张彤老师分手,就落到储老师手中了。说实话,储老师这个人是我的老师当中最没有为人师表一说的老师,经常胡子拉茬,走路歪歪斜斜。上课也不站直身子,而一定要双手支在讲桌上,上半身晃荡,晃荡。但是他一旦讲到有关我们民族化学工业的时候,就会显出很激愤的样子,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出力。看来真是人不可貌响。我们与储老师的关系非常要好。储老师刚毕业两年,非常年轻,重要的是他一直未婚。我们经常看到他在楼道里与年轻的未婚女老师(比如,前面提到过的佟小凤老师)调笑,我们就在后面起哄。在我们高二的时候储老师入党了,我们还去旁听过。高三的时候,储老师拼命追求一位长头发的数学老师,并且准备结婚。我们对他说,储老师啊,等我们高考完了再结婚吧,到时候我们都去给你添乱。储老师笑眯眯不做回答。结果等到高考完了,听说这家伙已经结完婚了——就在我们拼死拼活准备高考的时候。于是我们都大骂,储召生,不够义气。后来储老师分了房子。后来据说储老师下海了,就在我们毕业后不久。我们这批九六届毕业生是他在附中从头到尾教过的唯一一拨学生,储老师就在教我们这拨人的时候,入了党,结了婚,分了房子,最后辞去人民教师的头衔下了海。 高二、高三的时候,储召生老师是我们三班的班主任,当时二班的班主任是教我们物理的郝铁英老师。郝铁英老师是一条关西大汉,最适合“铜琵琶铁韶板唱‘大江东去’”的那种,肤色古铜,健壮魁梧,与我们班的干瘦型班主任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无论干瘦型还是威猛型的班主任的相同之处,就是看起来对于当班主任治理一个班不太在行,两个都是粗心大意,丢三拉四的主儿,很多事情根本就是我们学生自己担当下来。这一点比起当时四班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母亲型班主任赵凤勤老师(我的高一的班主任,教英语,爱好是在数九寒天穿着大红的裙子在操场上冻的唏呖嗦啰的上操的学生队列前走过)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郝老师由于外形就非常有威慑力,因此一般没有哪个人敢在物理课上捣乱。不过他讲课也很有意思,经常因为用词欠缺考虑什么的而引起大家的哄笑。他也不以为忤,继续讲他的课,在他的栽培下,我们当中还真的出了几个北京市,全国物理竞赛的一二三等奖。但是在学校内部就不行了。记得当时有一项活动叫做“十项评比”,我们同年级的几个班总是互相叫劲。在赵凤勤老师的悉心照料下,四班的分数往往超过我们二班、三班一分有余。(满分十分)从几位老师的作风也可以看出来,其实这个分数必然会是这样。 这就是我在师大附中时的老师们。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6
level 11
那个时候的附中啊.....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8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看什么看,没见过分割线啊——————————原作:1996届毕业生 Polaire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3
level 11
......嗯,正好是最辉煌的时候......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4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嗯……看那个什么“三个清华一个北大”也知道……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5
level 11
.......那个时候就算是四中也要敬咱们三分的.....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6
level 11
而且那个时候能上师大附的初中是很Nb的,因为只招两个班....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7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听说过,2000届的高三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校长亲自从小学挑选过来,然后上初中、上高中的……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8
level 11
对,那个时候校长亲自去小学挑人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19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好像是孟晓宁还是谁这么一说,我就记下来了……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0
level 9
这好像还是我搜什么的时候挖出来的。。邓老师,好像真的特……好哎。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1
level 11
.......教学楼里挂着的照片们的本尊们就是我等的榜样啊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2
level 8
fd说孟晓宁就是个外表xx(我忘了)内心十分自大的家伙..........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3
level 11
........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4
level 8
厄...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5
level 3
Tokyo·Demort 楼主
21L...是我发的诶……23L,什么意思?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6
level 9
两个班的时候,正是……没事儿。正是特强老师任教的时候。(话无所指)
2007年05月18日 13点05分 27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