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专注力的成因及行为矫治。
江苏教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幼儿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到小学一、二年级如果课堂上注意力仍然无法集中,就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一)找出原因
  家长首先要做的,应是心平气和、仔细客观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出孩子不专心的根本原因。
  1.听觉或视觉有障碍。有些孩子因听力不佳,常被误以为充耳不闻,说什么都不专心听。而视力不好有时也不易发现,会被误以为视若无睹,缺乏学习意愿。此外睡眠不足,三餐不定时,也会让孩子因困倦或营养不良而无法集中注意。
  2.教养的态度是否一致?教养态度不一的情况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是否太宠爱孩子,缺少行为规范?有的家长十分纵容孩子,使孩子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少有学习忍耐、克制情绪、克服困难的机会,做任何事自然难以持续。
  3.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外在刺激太多,玩着汽车,一会儿又找别的玩具,一换再换,玩具只带给孩子短暂的吸引,无法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乐趣。
  4.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家长在公私两忙的情况下,凡事讲求效率,步调原本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节奏中打转,根本无法慢慢而专心地完成一件事。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太多则无法给孩子安静的环境,生活总在浮动的气氛中度过。若非自制力很强的孩子,很难建立良好的专注力。
  5.学习的过程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提供给孩子的教材太深或太浅,都不易引起学习兴趣,而引导的技巧不佳,或经常因此造成以喜剧开场、悲剧收场的局面,将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学习起来自然无法专心。
  6.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孩子常常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等等,这些压力也易使孩子看起来魂不守舍。
2012年12月03日 01点12分 1
level 13

(二)如何培养专注力
  
培养专注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孩子安静,不随意打断孩子。孩子生活中虽需要团体活动的机会,但也要有个人活动的时候,在安静的环境中,使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此外,在孩子专注于学习或游戏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扰,应在告一段落时,再提出要求。
  2.陪伴孩子需有技巧。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大人可在一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的指导。
  3.用静态的游戏培养注意力。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就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慢慢加深游戏的难度及游戏的时间,以延长耐力,增进专心度。
  4.从1分钟开始。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要素。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到一次5分钟、10分钟。
  5.建立秩序感。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个人的小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应有规律,生活规范更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
  6.及时沟通,不断进行反馈、矫治注意力不集中与智能无关,却会使潜能无法发挥,造成学习能力不佳的错觉。所以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这项困扰,应与学校的老师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共同配合,使学校与家长步调一致,来协助孩子改正。
2012年12月03日 01点12分 2
level 9
及时沟通,不断进行反馈、矫治注意力不集中与智能无关,却会使潜能无法发挥,造成学习能力不佳的错觉。所以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这项困扰,应与学校的老师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共同配合,使学校与家长步调一致,来协助孩子改正。
2012年12月05日 08点12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