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4
关注海洋经济强省的后发城市(1)日照:港城一体化 策划人语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东省将统筹海陆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具有后发优势的东方桥头堡日照、黄河三角洲城市东营与滨州,如何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大局中准确定位,找到自身的特色,并将特色产业化,进而建设成海洋经济强市?站在规划者的高度上,山东省如何统筹沿海城市协调发展,打造和谐、科学、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带”?记者对日照、东营和滨州三个城市的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推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后发城市如何谋势突破的系列报道。 ———张之良 ◆导报记者 许慧妍 马昕 济南报道 尽管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但拥有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大港的日照市提出:要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日照市市长杨军告诉记者,之所以提出这样“激进”的目标,日照市有充足的理由。据介绍,日照因港而设、依港而兴。2006年,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亿吨,一举成为全国大陆沿海第9个、全省第2个亿吨大港,日照港股份公司也于去年10月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省首家上市的港口企业。临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港口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成。 杨军告诉记者,日照市规划了5个省级以上港口工业区和140多项临港工业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15项,过百亿的4项,到目前已开工建设投资过亿元的临港工业项目78项,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初步拉起了大型临港工业框架。山东省制造业领域最大的利用韩资项目———韩国现代威亚汽车发动机项目已于4月18日建成投产,目前已形成10万台的生产能力,2012年将达到130万台的生产规模,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对汽车及部件配套项目的吸引力,临港产业正在由大项目向产业链进而向产业基地延伸。据统计,日照市38家主要临港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成。临港工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大产出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投入和高起点规划。日照市发改委主任王泽晓告诉记者,近几年日照市抓住日照港和岚山港下放的机遇,全力推进港口建设和发展,共开工建设了矿石、粮食、集装箱、油品等92项港口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是日照港开港至下放前16年累计投资的5.4倍,一举走出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单一的被动局面。 前不久,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到日照调研时提出了“把日照这个东方桥头堡建设好、发展好”的要求,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新举措。杨军表示,日照市将进一步做好高起点推进港口建设和规划,真正把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建设好、发展好。 据透露,日照市着手进行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发展目标,下一步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功能将与港口规划全面对接。根据规划,新的港口规划将日照市港口岸线由原来的12.5公里增加了一倍还多,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到247个,货物吞吐能力增加到6亿吨。十一五期间将计划投资100亿元,新建34个生产泊位,到2010年力争使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均达到2亿吨,以更好地发挥桥头堡服务鲁南经济带和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经济导报)
2007年05月17日 03点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