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感想
夜雨寒0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夜雨寒0 楼主
我的IE心路 已经参加工作13年多了,如果将自己工作的经历写下来,写也费劲,读也费劲,不如抽时间写写自己的IE心路,献丑了。在第一间公司,做了2年的外制技术,短暂的在制造部待了一阵,就开始了生产革新推进课的生涯。这是我与IE的初次接触。读书的时候学的是汽车制造,做外制技术的时候还能够用到一些大学学到的知识,而IE,得从头学。大约3年以后,我离开了这间公司。同一批进来的,我算是走得迟的,于是蜀中无大将,我也做了一段时间先锋。日本公司就是这样,对于新人来说,起薪也不错,培训也不错,但是也很枯燥,压抑。在第二间公司,是做IE工程师,最初2年做改善,然后就开始建立标准工时,填写报表,生产效率统计,这套系统就是所谓的PAC。再后来,招了文员和IE工程师,而我成为了IE主任。生产部需要人支援,我又去生产部做生产计划主任,同时又兼任生产部的副经理,直到做了CEO助理。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离开的时候到了,于是离开了工作7年多的公司,进了现在这间顾问公司。简单的经历介绍就到这里,我想将我这些年的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一些教训写在后面,和大家分享。心得而已,不会讲太多案例。 1.关于跳槽:很多朋友,喜欢遇到逆境就跳槽,或者升职加薪遇到阻力就跳槽。我先说在逆境的时候跳槽,不去克服逆境,而选择跳槽来回避,你永远也克服不了类似的危机。如果低着头离开一间公司,一定是低着头走进下一间公司。遇到逆境,克服它,然后在你最风光的时候离开,昂着头离开一间公司,昂着头走进下一间公司。
至于升职加薪遇到阻力就跳槽,你要看你在目前的公司还有机会吗?如果有,请坚持,因为如果你不将自己的潜能发掘,而是靠跳槽来谋取升职加薪,你很难体会那种尽力了的感觉。频繁的跳槽,不会形成连续而有完整的上升曲线,比如你本来是工程师,跳槽做了经理,你就很难体会介于工程师于经理之间的角色,比如你会很难驾驭和指导这样的人。
如果你在一间公司带上足够长的时间,即使你不跳槽,你一样会在这间公司经历很多的起起落落,没有不变化的组织,尤其是这些年。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2.关于高薪:
我认识有一些朋友,在自己的年轻的时候拿到了自己有生以来“空前绝后”的薪水,在年轻的时候如果拿到了和自己能力不相符合的薪水,未必是件好事,因为将来你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对于自身的打击将非常之大。而且过高的薪水会让年轻人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建议年轻人给自己定的薪水目标应该是线性上升的,比如,比如而已,20岁2千,25岁4千,30岁6千……
2012年12月02日 08点12分 1
level 5
夜雨寒0 楼主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如果你刚毕业,又拿着很高的薪水,我是不会说“恭喜”的。
3.关于职业规划:
不仅仅是说IE,任何专业都一样,越往上做,需要管理的知识越多,需要业务的知识越少,很多时候,随着职务的上升,你以前学的东西会越来越用不到。我见过一些技术人员,升了职务,比如说做了项目经理,明明是需要去做管理的工作,却不肯做,还是愿意和一帮工程师争论技术问题,细节问题。技术你是No.1也没有用,因为项目被你做失败了。
我见过一些转型成功的技术人员,做了经理,和工程师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不再以技术权威来对话,而是以管理者的虚心心态,技术上面不插手,把自己定位成为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工程师是非常容易“同行相轻”,IE工程师们,警惕啊。其实从2010年以后,我就不太愿意和人聊技术了。
4.关于格局:大家可以想一下,一间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面,最早出现的部门是什么?第二出现的部门是什么?最后关闭的部门是什么?倒数第二关闭的部门是什么?你就会知道无论什么公司,它的大格局是怎样的。最早出现和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财务,开公司首先建立财务部门,然后注资;其次才建立人事部门,开始招人……公司关张,需要等到人事部门遣散所有的员工,然后人事部门华丽的遣散掉自己;财务部门进行最后的清算,最后清算掉自己。
小有名气4老板的格局就是财务,就是钱;高级管理人员的格局就是人;中层以下的格局才是具体的事情怎么做。
在一间公司,你做过的职务的高度决定你眼界和格局的高度,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做到经理人或是高级管理人员,就是这个原因。即使你仅仅是一个做事的人,而不是管人或是管钱的人,你有了管人或是管钱的眼界,你也会做得比别人成功。因为你取悦了老板。
5.关于销售
这是我的短板,我清楚的知道。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在大学暑期打工的时候去做销售员,哪怕收入是不固定的,哪怕有可能入不敷出。现在完全没有可能了。
IE工程师,在工厂里面就是一个内部顾问,在工厂外面就是管理顾问。而顾问本身是一个半销售的工作。在长期和客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做到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是我一直渴望学习并做到的。
那么后来的IEer,如果暑期希望打工,一定不要去什么工厂做生产线,发传单什么的,如果可以就搞一些销售的工作来做,因为无论做什么工作,你一生都在销售自己,向老板、向客人、向女朋友……反正我的小孩,我以后是希望他们暑期做销售的,让他们在与客人沟通中学会推销自己。
真可笑,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去然轻视销售,唏嘘啊。
6.条条大路通罗马
真的,我觉得是这样,要对自己有信心。如果你有自己的体系,哪怕体系不是那么完美。毕竟你可以慢慢的完善。为什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比如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而《控制论》的负反馈和正反馈就是指的“天之道”和“人之道”。一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去解决;一样的情况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描述。(负反馈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术语,是指系统受到外界的和内部的干扰时,系统能控制住干扰。或是消除干扰,或是把干扰控制在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正反馈是经典控制论中的术语,是指扩大对系统的干扰,导致系统失稳。)
IE的课程里面,最难学的就是运筹学,算是一门应用数学,我读了一些,只读了一部分,但是我想没关系,了解思路就可以了。我的计算机编程还行,以前学习过枚举法、冒泡法、全排列、递归、还有深度搜索等,有了这个工具,还有自己之前的数学基础,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IE所用到的其他知识也是一样。这不是技术贴,就说到这里,哪天有空我写一个帖子,谈谈如何用EXCEL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2012年12月02日 08点12分 2
level 5
夜雨寒0 楼主
7.关于IE这个专业本身的问题
IE部分,尤其是基础IE部分,理论上不算有多高技术含量,话说回来,一个初中知识可以学习的课程又能深到哪里。关键的还是在实操,如果你实操起来,各种各样现实的问题就会将你淹没。而且有很多的知识本身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经常会出现争论的情况。工厂面临的是时刻发生变化的环境,而经典的IE理论未必能够按时地解释这些变化。
对于IE的学问,甚至其他的各种学问,我觉得都存在以下三个过程: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初次学习,表面所见,深信不疑。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运用过程,处处碰壁,开始怀疑批判。
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经过验证和思考,甚至苦恼,最后证实了“古人诚不我欺”。
以前我很懒,读书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机电系学机械,当时单纯的想法就是机械这个行业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了,有些知识都是100多年前的,这样一门不会再有大的发展的行业,不用像学习计算机一样辛苦。基础IE的部分差不多就是这样,很多东西已经盖棺定论了,看来修行靠个人了。基础IE将人定义为“理性人”“经济人”,这一点我们需要认识到。
我曾经写道“科学管理是基于将人设定为理性人、经济人的基础之上,没有考虑到企业员工自身的心理情感需求和社会性的需求,因此,科学管理的方法虽然可以企业不败,但不能完全保证使企业常胜,无论怎样的管理理念,最终被改善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工厂,而是工厂里面工作的人。”
8.解决管理的问题
顺着前面一个话题,如果IEer的工作不仅仅是改善物理的工厂,而是工厂里面工作的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初级IEer的工作任务就是物理改善;那么高级IEer的任务就是改善工厂的人。涉及到人的改善,其实也就是管理的改善。从基础IE做到MRPII、做到精益生产、做到TOC,就是管理的工作。
我们可以将工作按照管理分为2大类,一类是日常业务管理,比如订单管理;另一类就是项目管理。IE的作业标准、标准工时、工时和效率管理基本上都属于日常业务管理;而IE的改善工作,精益生产相关的项目等等都属于项目管理的工作。做到日常业务管理工作需要对于业务的熟悉,但是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则不然。
刚刚参加工作的朋友也许没有什么机会参与或主持IE项目,这一点没关系,项目管理本身和IE技术是可以分开来看。比如你参加R&D的一个项目小组,你就可以从中间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将其运用到未来IE改善项目的管理。
当你成为一组人的领导,你所需要关心的不再是“XX工序的夹具需要如何改善”;“XX工序标准工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样一些技术问题,因为公司将资源给了你(钱、人、物、时间等),需要你利用好这些资源,管理好这些资源,而不是亲自操盘。
2012/11/17 0:04:00
9
.解决哲学的问题
这个我没有解决,一直在努力中。只是记得一些不错的言论,比如:
哲学可以救中国。
(大意)解决了中国的哲学问题,就可以解决现在中国的很多问题。
我现在正在学习从心理学、行为学来解释一些精益生产中的思想和行为,也曾经从宗教的一些特点来比较精益生产,希望以后能够有一些小小的收获,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中国式的精益生产可以解决哲学问题,那就解决了这个学科的根本问题,成为毫无置疑的存在。
稍微小结一下:一个
IE
工程师首先要解决的技术的问题、然后是管理的问题、最后是哲学的问题。着每一个问题,又分为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小问题。我想,一个解决了哲学问题的人是不会像我这样“喋喋不休”的,因为老子说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012年12月02日 08点12分 3
level 5
夜雨寒0 楼主

10
.管好自己的嘴巴
这个问题我做得不好。我将这个当作教训记录下来。
人与人的交流存在一个编码——媒介——解码的过程,中间还存在很多的本底噪音。除非能有一次让对方理解你的想法,否则,最好什么也不说!至少不说他听不懂的部分(基于了解对方的基础)。
我有过差不多
2~3
次这样的经历,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经历,结果说出了对方不能理解的内容,反而被对方攻击我的思想存在问题。比如我前面讲的,一个
IE
人按照顺序需要解决技术的问题、管理的问题和哲学的问题,但是谈话的对象目前还在技术领域里面上下求索;此时你告诉他需要放下技术,学习管理,他很有可能对你嗤之以鼻。
一件实事:我看到很多较新的论文,里面讨论精益生产在组织行为学、学习型组织、组织变革等领域的研究。后来有人问我,
IE
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我告诉他,今天的研究就是将来的发展,组织变革等这一方面是很好的方向。结果我被别人骂了。
和对方交流一定需要了解对方能够理解的程度,总之慎言!
11
.关于语言能力
我的英语不好,但是一直以来我并不在意。这些年回忆一些事情,让我开始有些想法:对我这一生中提携最大的是两位香港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语非常棒。我现在的美国老板的中文也很好,有一次谈论问题,他告诉我,你的英语不好,可是思想很像美国人。这三个人让我想到,也许我的思想和经验已经到了一定的地步,但是因为语言原因,并不能走出去争取机会,而是依靠那些主动能够和我交流,有能力和我交流的人来给我机会。
未来IE
小有名气4
我想,假如前面说的三个人都不会说普通话,那么我在他们眼中也许和路边的石头没有区别,他们既受不到我的信号,我同样也收不到他们的信号。
所以朋友们,语言的学习很重要,倒不一定是说英语,广东话、日语、英语,每一种语言都会为你增加很多的机会。当然,我也见过懂
8
国外语人类,被一间公司炒掉,因为他不懂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
12
.关于责任和惩罚
这一点很重要,保命三招啊。在一间公司,如果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就别提为公司做贡献了。但是要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保护自己,不能搞厚黑那一套。
第一,要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在公司里面理论知识不是拿来使用的,而是拿来说服、解释的依据。因此,当重大的责任事故出现的时候,理论知识首先成为保护你的工具。
第二,要用科学方法来规划工作,当你的工作是基于严谨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计算,方案的科学选择,集体的讨论研究……这样的科学方法做出的工作,即使出现了问题,你也知道问题的原因,将你自己需要负的责任减少到最低。
第三,要用过程方法来实施工作,良好的过程保证良好的结果,当结果有问题,则检讨过程,并完善它。当你在一间公司,按照公司的过程方法(工作指引)来工作,出现了问题,你的责任很小,因为是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而非你有意为之。
不过无论如何,当一件事故发生,一定有人为此受到惩罚,有时是犯错的人,有时是管理犯错的人,如果任何人都没有受到惩罚,很好,老板的钱包被惩罚了,你看不到而已。
你迟早会走上管理岗位,如果你的下属犯错,对外不要遇到人就解释“是你下属犯错,不是你”。如果你这样,会被绝大多数人鄙视,对外而言,你下属的错就是你的错,没的说。一个新人犯错,第一次是因为他的上司没有被教好,第二次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学好。所以,这两次的惩罚对象会有所不同。
2012年12月02日 08点12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