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主力舰队伴随航母构想的演变以及实战作用】
德意志第三帝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应章鱼哥邀来发此贴,各位好,我是太平洋战争吧和旧日本海军吧来的。。。
勿插楼,插楼删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
level 7

一、30年代主力舰的「决战」主力与「机动战」佐力地位
(一)、联合舰队的依赖提案
①、决战作战的掩护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日本海军对美渐减迎击作战构想中,航母的运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机动航空部队对美军航空母舰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瘫痪其航空能力,接着展开战列舰之间的炮战。在炮战开始之前,属于决战夜战部队的航母群以敌之战列舰为目标展开航空攻击,力争击沉、击伤敌主力舰,缩小联合舰队战列舰部队在数量上的差距。上述设想产生于1937~1939年间,这一时期建造的航母也基本按照这种构想加以配置(如1934年开始着手设计的翔鹤级航母),而为战列舰部队配属直卫航母的意见则是在1939年夏提出的。
1939年6月19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吉田善吾海军中将向军令部和海军省提交了≪关于主力部队配属航空母舰的意见≫,认为有必要为战列舰部队配属一定数量的航母,提供空中支援,并说明了理由。
(下图-吉田善吾海军中将)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2
level 7
②、实施对敌舰的观测与对敌军观测机的抗击
首先,在30年代中期日本海军的对战列舰实施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使其火炮射程均达到了30000米以上,而正在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其主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00米,联合舰队预想未来的舰队决战将演变成远距离炮战,就像日德兰海战一样,所以利用主炮的射程优势先发制人是取胜的关键。但是,随着炮战距离的延长,超出了军舰测距观瞄设备的有效范围,即使是大和级的15米测距仪也对位于海平面以外的着弹点无可奈何,因此必须利用飞机实施航空观测和弹着校正,要实现对敌之舰队的全方位观察首先必须排除敌战斗机的干扰,考虑到美军拥有大量航母(1939年美军已有大中型舰队航母近6艘),日军航空兵很难占据优势(1939年日军可用以舰队决战的大型航母以及中型航母仅4艘、小型航母2艘),为了确保决战战场的制空权,必须配置强大的战斗机直掩部队为战列舰部队提供支援,击落敌军战斗机,进而驱逐敌观测机,保证己方观测机的自由行动。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3
大中型航母有6艘吧。。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回复 876707796 :1939年:赤城、加贺、飞龙、苍龙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回复 o平阳公主o :两鹤?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回复 876707796 :翔鹤瑞鹤是1941年才服役的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level 7
③、代替水上观测机
其次,联合舰队认为执行炮战观测任务的飞机以航母舰载机为佳。以往战列舰都利用各自搭载的水上飞机进行炮战观测,但是历年来作战演习的结果表明,在主炮射击时产生的爆风会对水上飞机产生极大的破坏,随着战况的推移,在决战时很有可能出现飞机无法使用的局面。虽然也设想派出水上飞机母舰伴随行动,但由于水上飞机的回收较为麻烦,受天气、海况影响极大,难以连续使用,而且在遇到敌战斗机拦截时水上飞机也难以招架,因此,联合舰队要求由航母舰载机承担部分观测任务,而舰载机最好是具有优秀空战能力或长距离航程的双座机,就此机种,日本各厂家在竞争中分别拿出了97舰载攻击机的观测机型、彗星舰载爆击机的观测型以及观测机的最强型号集大成者-彩云舰载观测机(C6N)。
(下图-彩云舰载侦察机)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4
level 7
⑤、对战列舰队的空中直卫勤务理论
基于上述理由,联合舰队司令部主张为战列舰部队配置航母伴随作战,同时对此类直卫航母的性能也提出过要求,包括搭载滞空时间5小时以上的新型舰载战斗机27架(计划采用零战)和具备空战能力的双座舰载观测机12架(1939年预定开发新机种,航空本部计划采用彗星),最高航速30节以上(说实话伴随缓慢的主力舰队,27节速已经足够,个人猜测舰队派预想将其投入决战后重巡洋舰的追击作战并执行对后者的直掩任务),具有强大的对空和水下防御能力。关于舰载机的作战配置,在伴随由长门、陆奥、伊势、日向、扶桑、山城共6艘战列舰组成的主力部队行动时,27架舰载战斗机以9架为一组分为三组(9乘以3),轮流实施警戒,而每艘战列舰可以配属2架舰载观测机(2乘以6);在伴随4艘金刚级高速战列舰组成的「前进部队」行动时,27架舰战以三班轮流执行掩护警戒,每次12架(为了使4艘战列舰每艘得到3架舰战的掩护),但是此时等式便不对等了(12乘以3大于27),似乎舰战数量不敷使用,但是航空本部的人才们岂是徒有虚名,他们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代数和统计学数学:把27架舰战拆成5组,其中2组每组(称大组)各9架舰战,剩下的3组(称小组)每组各3架(9乘以2
+3
乘以3);第一轮警戒时,第一大组与第一小组组成12架;第二轮时,第二大组与第二小组组成12架;第三轮时,第一大组与第三小组组成12架。。。以此类推,到了第六轮警戒结束后,每个大组都值勤了三次,而每个小组都执勤了两次(恍然大悟,なるほどね,航本真天才)。这样,「前进部队」的4艘战列舰每艘都得到了3架舰战的掩护,而12架舰载观测机由于可以整除,没有必要那么复杂,依然是每艘战列舰配属3架(3乘以4)。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6
level 7
⑥、航空本部的难处与妥协
航空本部对联合舰队的要求十分重视并进行了研究,而他们在做完那道简单的数学题后发现能够达到联合舰队要求为战列舰担任掩护任务的航母并不多,只有飞龙级以上级别的大中型舰队航母才能够搭载足够数量的舰载机,而小型航母凤翔、龙骧和预订改造为航母的大鲸(龙凤)、剑崎(祥凤)等舰都无法满足载机39架(27舰战+12舰侦)的要求,防御力和最高航速(28节上下)也达不到舰队的要求。而在当时,航空本部内部的主流看法是应该将航母集中运用,同时发起攻击并夺取制空权进而试图攻击敌方舰只,虽然对联合舰队的要求表示理解,但是把宝贵的大中型舰队航母束缚于战列舰部队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将凤翔、龙骧、大鲸(龙凤)三艘小型航母配属于主力舰队,到1940年时则已经着手开始改装的瑞凤级配属于主力舰队(后来这一计划作废),此外还计划在战时使用部分商船改造航母充当主力舰队直卫航母。
(自上而下:剑崎、大鲸、龙骧)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7
level 7
二)、对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航母的建造影响
①、对翔鹤级设计的影响
日海军的渐减作战战略在20世纪30年代被细化为「九段作战」,即将渐减截击行动和最终决战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预想兵力部署展开作战,其中在第四阶段日军预想美军会以强大兵力占领马绍尔群岛一线,此时联合舰队将派出以2~4艘超级战列舰(后来的大和级及超大和级)与2~4艘大型高速航母(后来的翔鹤级、大凤级、改大凤级)为核心的机动部队,对美军舰队展开先发制人的航空袭击。而设计翔鹤级时,由于在「九段作战」的第四阶段设想中,翔鹤级将和大和级搭档,因此水面炮战自然完全交由后者的18寸460毫米巨炮来应付了,所以翔鹤级也就不必要像赤城和加贺那样装备大口径舰炮了,从而实现了全舰火力的轻型化和高射化。
(翔鹤号)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8
level 7
二、战争爆发前后的高速战列舰伴随构想与主力舰队分离理论
(一)、高速战列舰配属
由于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的航母集中运用理论的盛行,原本配属用于与低速战列舰组成炮击部队的拥有大口径舰炮的赤城、加贺被航空派要走用于机动作战,而1941年12月的突袭珍珠港,正是将日本六艘主力航母集中使用的最好例证。但是以航母自身的防空实力难以招架大规模空袭,而航空本部与舰队对当时用于为其护航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的防空能力也有所顾虑。因此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0节可以跟上航母编队速度的高速战列舰金刚级成为了保护航母的中坚力量。后来航空战队、水雷战队与金刚级组成的第三战队一起合成的航空舰队,正是这个理论的产物。
(金刚级战列舰雾岛号与赤城)
(印度洋上的机动舰队)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0
level 7
(二)、低速主力舰的独自作战
而由于航母集中运用理论的盛行,低速主力舰队失去了仅有的航母掩护,而1941年完工的瑞凤级小型航母(1941.12)和隶属第五航空战队的小型航母龙骧号也都被主张航空作战的山本五十六与他在舰队中的拥护者索要走,能用于保护主力舰队的航母仅剩下1922年竣工的老旧的凤翔号小型航母,而主力舰队在1941年有6艘战列舰,一个载机量不到20架的小型航母根本无法担任保护整整6艘目标巨大的战列舰,加上凤翔号在1936年再次改装完毕后,由于飞行甲板的过分加长与复原性以及续航力的问题,根本无法参加大规模远洋作战。因此主力舰队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主张舰炮决战的舰队派索性丢弃航空舰载机保护,自信地将主力战列舰独立使用,将他们组成了第一舰队,也就是日后的柱岛舰队。「横纲」与「大关」分离了开来。
(过分改装的凤翔号)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1
史上第一艘专业航母
2012年12月14日 19点12分
回复 generalben :历史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母也可以说是英国的竞技神号
2012年12月14日 19点12分
回复 o平阳公主o : 竞技神号好像是运煤船改装的吧? 英国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母是百眼巨人号啊,设计比凤翔早,但是竣工时间晚。凤翔貌似还是一上来就有舰岛的设计思路,比平甲板设计先进。
2012年12月14日 19点12分
回复 o平阳公主o :毁,记混了,竞技神号是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母,但是下水晚。百眼巨人是史上第一艘航母,但是是改装的。。。
2012年12月14日 19点12分
level 7
三、战局影响导致的战列舰护卫系统与机动部队的最终覆灭
(一)、战事初期局势对战略的扭曲
战事的进行超出了日本海军的预料范围,山本开战之初的突袭珍珠港,消灭了美国的主力舰队,但是敌军的航母却依旧完好,于是在军令部仍然顽固地坚信这是一场巨舰大炮的战争的情况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开始利用自己所坚信的航空作战不断地诠释现代海战的新理念。珍珠港第一航空舰队歼灭敌之主力舰队,日本海军战列舰队未出动;回师夺取威克岛、马绍尔、吉尔伯特、加罗林、拉包尔,日本战列舰队未出动;南下夺取马来亚、荷属印度、空袭达尔文,日本战列舰队未出动;西进击退英军远东Z舰队,肃清东印度洋,日本战列舰队未出动。在以上一系列作战中,日海军引以为豪的主力战列舰编队均未出动,只是停泊在日本内海,被戏称为无所作为的「柱岛舰队」。在这些影响下,山本五十六与舰队内部越来越相信航空作战的重要性,不少人纷纷抛弃了巨舰大炮决战思想,开始倒向航空派,认为战列舰队的战略理论虽十分重要但是在灵活机动的航母编队作战系统面前显得臃肿迂腐,这最终在某种层面上导致了在中途岛作战中山本的肆意分兵。
(第一次航空兵击沉行驶中的战列舰的一战-马来亚海战)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2
level 7
(二)、中途岛后的思考与阿号作战中的最终概念
①、日海军的航母紧急增势
中途岛一战,日军损失4艘主力航母,航空作战的理论出现了危机,但是这同时也让海军高层再次认识到航母的巨大威力,从而在航母紧急增势计划中取消了大和级四号舰的建造而且决定将大和级三号舰改造为航母,也就是日后的信浓号,同时还下令舰政本部建造和改装大量航母,但是在战争结束前只达成了计划中的39%的目标,而其中真正对战局起到影响的只有5艘,可以说是在日本海军的新造航母还未成批服役组成战斗力美军就已经实力大幅超越日军,重兵压境逼迫对方决战并乾定胜局,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自制图表-1942年航母增势计划-正规航母)
(自制图表-1942年航母增势计划-改造航母)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3
level 7
②、1942
年下
半年航母作战体系的小幅度调整
中途岛战役后,由于第一航空舰队四艘主力航母被击沉,原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覆灭,原来的一航舰只剩下第五航空战队的两艘大型航母(翔鹤、瑞鹤)。在改编下,第一航空舰队这一番号被撤消,第五航空战队改编为新第一航空战队划归第三舰队,在南云忠一与草鹿龙之介的恳求下(要求雪耻),山本五十六将他们平调到第三舰队出任舰队司令长官与参谋长,而这一次颇富人情味的调任也被流传下来。1942年8月南太平洋大海战前:第三舰队以新第一航空战队(瑞鹤、翔鹤、瑞凤)、新第二航空战队(隼鹰、飞鹰)为主干,第一水雷战队(长良)、第三战队(金刚级)、第七战队(铃谷、熊野)、第八战队(利根、筑摩)负责对航母编队的护航直卫。这是中途岛之后,阿号作战马里亚纳战役之前日军所组成的最大规模的机动部队。
(南太平洋大海战)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4
level 7
⑤、最后的绝望-恩加诺岬角海战
阿号作战失败后的台湾航空战更是将帝国海航的最后家底榨得干干净净,结果还是一事无成,未对美军造成大损伤,但是由于航空兵的谎报战功(“战果”极其夸大,导致天皇下令全国举国欢庆),导致军令部与联合舰队上层产生误判,以为接下来进攻菲律宾的美军只是残兵败将。于是在错误的战报误导下,又出现了陆海军为击退美军的“扫荡作战计划(日语中“扫荡”一次专用于指追歼敌方残兵的作战)”---捷一号作战。虽然后来又发现了美军航母特混舰队,海军醒悟过来美军主力并没有被歼灭,但是碍于面子,怕被陆军省责难与笑话,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计划中的小泽治三郎的第三舰队,曾经盛极一时威风八面的机动部队已经日暮西山,此次作战第三舰队仅作为引开美军哈尔西第三特混舰队的诱饵棋子,不可谓不可悲!10月24日,光辉不再的机动舰队最后一次放飞舰载机共58架攻击美军舰队,小泽自知凶多吉少,无奈地指示无需返回母舰,可在临近各个机场降落,很快他们就几乎被全歼,而小泽也将迎来最后的“机动”作战。在最终的海战中,小泽采用传统的轮形阵,航母位于中央,驱逐舰、巡洋舰与伊势级航空战列舰在外围防御。
(【捷一号作战战时详报】:恩加诺岬角海战时第三舰队的防空轮形阵)
由于敌军TF38的航母编队位于己方南面海域,因此小泽把防空火力最强的伊势级航空战列舰置于最南端并命其向南索敌,很快美军哈尔西舰队便盯上了小泽。10月25日清晨,伊势日向隶属的松田千秋分队与小泽本队重新会合。0739,伊势的21号电探发现美军大机群,0830,100余架美机汹涌而来,开始了当天六轮大空袭的第一轮,伊势日向两舰立即报以最猛烈的炮火,运用战役前研究的“弹幕射击法”,以抵御从天而降的死神:首先356mm主炮向敌机群发射三式弹,大乱敌机编队,然后各种口径的防空武器按照实现标定好的射角、射距一起开火,组成密集的弹幕,击退来袭敌机,一时间两舰之上到处喷吐出火舌,美军认为这是整个战争期间遭遇的最可怕的防空炮火。即使护航舰艇殊死抵抗,但是此战无法逆转局势。
(恩加诺岬角海战中疯狂对空射击的伊势号)
(恩加诺岬角海战)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8
level 7
在日本海军最后一战-----恩加诺岬角海战中,日军最后的机动舰队中的航母全军覆没: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
(临终前的瑞鹤号)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19
level 7
这支曾经叱咤太平洋的海军航空舰队至此彻底覆亡,而其中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隼鹰、飞鹰、大凤、云龙这些主力航母以及各类中小型改造航母、航空战列舰一同伴随这支部队走向辉煌、经历磨难、饱尝败绩,最后一起迎接死亡,见证了日本帝国海军舰载机航空兵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也为后人留下足以称道的话题与谈资,更为极东的日本人带来了曾经与世界第一强国交战对抗的自豪与荣耀。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20
level 7
付漏图:
(自上而下:战列舰弹射水上侦察机、数量众多的埃塞克斯级、珊瑚海海战、零战、美军大机群、长门、马里亚纳中的大凤号)
2012年12月02日 01点12分 21
话说第一个是敦克尔克??
2012年12月02日 04点12分
回复@876707796 :马里兰
2012年12月02日 04点12分
回复 o平阳公主o :[啊!]
2012年12月02日 06点12分
level 7
完结,近8000字的原创
@章鱼大神看看是否有人会回复一些有营养的东西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22
公主的萌图[开心]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回复 x安全第一x :[汗]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level 10
其实日本联合舰队其实一直的海军思想是大炮舰艇主义,真正实现了航空兵主义思想的是偷袭珍珠港。可惜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没有重视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23
重视问题是一个,但是日本是最先拥有独立建造航母技术的国家,最先掌握大编队空击队战术的国家,最先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航母编队的国家,所以不是特别重视也可以理解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回复@o平阳公主o :哦,谢谢
2012年12月09日 04点12分
level 7
[我错了]想请教下大神:一直弄不明白,日军大型战舰防空效能不佳的原因主要是什么?饱和攻击?火炮不佳?木有VT?舰员素质问题?大和临终前300多架次就打下10架实在狗血。。感觉似乎日军舰艇真正能给美军机群带来较大威胁的只有三式弹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24
【感觉似乎日军舰艇真正能给美军机群带来较大威胁的只有三式弹】---三式通常弹是燃烧类装药为主,对美军军机几乎无损害。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大致的说,日军对空的失败一是缺乏中距离高角炮,他们的主要防空火力仅有127mm和25mm,这就会产生中间一段防空布位死角,加上127炮的指挥仪有些陈旧落后,所以准度也不是很理想,另外大和貌似只打下了3架,不是十架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回复 o平阳公主o :看有资料里说大和一架都没击落,全是护航代劳的
2012年12月02日 03点12分
回复 杀殿 :资料是?哪本书???
2012年12月02日 03点12分
level 7
依次:
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
得梅因级重巡洋舰
@ 876707796
确实有点容易弄混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25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我错了]恕我眼拙
2012年12月02日 02点12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