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季节变化
楼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5648人参与)显示,94.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有人在上班时间炒股。其中,48.2%的人表示“有很多”,46.7%的人承认“有一些”。显而易见,办公室“沦陷”了。 近段时间来,中国股票市场正在经历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一路高歌猛进的牛市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股民近乎疯狂的积极加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前沪深股市犹如一台巨型发动机,已最大限度地把国人发动起来了,不但城里人炒,乡下人也在炒,不但有收入的人炒,连在校的大学生也炒,寺庙的僧人也走出庙宇在炒,甚至连上班一族因炒股“办公室竟被‘沦陷’了”。 用“全民炒股”来形容当下民众对股市的参与度,虽然有些夸张离谱,但还是说出了当前股民众多的现象。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截至5月9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9491.94万户,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全国城市人口的26%。而这个数字,在今年1月22日的统计中是8005.90万户,在2006年年初时仅有7300万户。仅4月份,沪深两市新增A股账户就达478.7万户,超过了前两年的新增开户总数。 然而,伴随着国内股市的全线飘红,一些媒体舆论、专家学者纷纷从幕后走向前台,纷纷指责“全民炒股”,缺乏应有的理性,也有的行业专家视“全民炒股”为洪水猛兽,甚至拿出国外的股市“滑铁卢”事件,给中国股民打“清醒剂”。尽管专家学者包括媒体舆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不无道理,但是,笔者以为,对待“全民炒股”这一新生事物,理应以宏观的视野,用一分为二的辨证的观点,来进行客观、公正和理性地分析。 “全民炒股”之所以在中国遍地开花,有着它必然形成的客观因素。就目前而言,对于个体投资本投资方式,一般有储蓄、购房和炒股三种方式。先说储蓄,由于银行利率一再降低,再加上征收利息税以及银行各种层出不穷的霸道性收费,别说把钱放在银行里增值,就连保保值都成问题;投资房产,不但普通老百姓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而且国家还有诸多的制度限制;此外,随着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度的增大,以及受新“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这些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门槛极低,且有可能改变个人命运的股市。于是乎,“全民炒股”就在中国大地上逐渐形成。 必须承认,“全民炒股”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益处还不少。一方面,股民能从炒股中得到收益,这对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同样也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无形中降低了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这不仅会对企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会减少银行的金融风险概率;与此同时,一路走红的股市,不仅会增加税收和国家财政收入,还会使社会基金增值,等等。 视“全民炒股”为洪水猛兽,有失客观,也不太公允,但大书特书“全民炒股”的好处,更是缺乏务实的态度。因为,暴涨必暴落,这是股市的铁律,忘记风险则会成为最大的风险。“全民炒股”行为告诉我们:尽管我国没有限制人们如何投资的权利,但对于日益高涨的全民投资冲动,政府则不能“失语”,更不能就袖手旁观,理应有责任引导公众投资,譬如,设立用各种各样的基金等方式,来拓宽百姓投资的渠道
2007年05月16日 08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