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讨论:关于新任李可q 总里的两句话,大家认可吗?
中部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shabayefu 楼主
1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 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这两句话大家首页认可不?
其次,从这两句话能看得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掌舵人的怎样一种经济施政路线?[我错了]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1
level 12
shabayefu 楼主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来苏俄前几个五年计划的时候的做法。
由于俄国的工业基础差西欧太多
工业化基础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等,无一不缺,
斯大林政府通过压低农产品价格,同时采取手段集中出口农产品换取外汇。
再同西方交换,换回设备和工业技术。
通过这种手段,再加上计划经济在上升阶段的调节能力让苏俄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
[大笑]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2
这说明计划经济所需的工业设备完全依靠国家投入,国家财政负担大,远不如市场经济合理:市场经济下国家只管维持市场秩序和税收,不管工厂投入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level 11
你这次就胡说了,中国工业化资本来自国外投资,国外投资中国一看中劳动力便宜,二是中国市场大,多个行业的国外投资必须与中国人合资,这样中国就从中赚钱。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4
外资90年代以后才进入中国的,基本常识,拜托。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我说的很清楚,朱的改革后,土地财政和大规模招商引资,带来国库暴涨。看仔细点。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八十年代进入深圳的不是外资吗?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800mm等降水线 你啊!太小
2012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level 11
北京的很多钱来自垄断性央企,因为中国人口多市场大,央企引进点技术就能赚大钱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5
央企在现在的中国的基本职能就是消费低通胀和通过垄断给国库敛财。但是这个只能都是90年以后中国开始真正确立市场经济以后的,我前文的意思你没看懂。。。92年以后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的内容我还没开始说呢。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回复 shabayefu :发私信问低通胀控制问题的,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你不要想的那么复杂。当大规模经济投资导致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的时候。央企由于在所在行业处于垄断地位,发改委可以通过他们强行的对商品进行定价,做稳定物价的作用。
2012年11月30日 23点11分
level 11
比如国外汽车公司,想在中国建厂,就必须与中国人合资,且国外份额不准超过50%,
2012年11月30日 13点11分 6
你吧我思路全打断了,你说的跟我说的完全不矛盾。。。你没看懂我写的?我写的大部分是92年以前的,开发汽车市场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level 12
shabayefu 楼主
@徽煌的转身
我慢慢写,我要吧这个帖子写成中部吧经济话题上的扛鼎性论文。
到时候你给我个精品。。。
[大笑]打字不好打,已经在chuan 上了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7
level 14
一句话:我只知道中国还会持续快速发展二十年以上。。。中国要成为超级大国的路还很长。。。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9
你的观点恐怕没一个对的。中国不大可能持续快速发展20年,中国用10年左右的时间解决了内需问题,基本上就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成为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回复@丁书苗苗 :反正以后就知道了!
2012年12月01日 01点12分
回复 丁书苗苗 :关于这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参见林毅夫[大笑]
2012年12月01日 02点12分
level 12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只要解决了内需问题,就必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李正是从这一经济学观点提出振兴内需最大的潜力是城镇化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10
从经济角度看没意义了。解决内需途径当中有一个最难碰的红线。单纯想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扩大内需,试图通过前十几年那样一举解决资金和增大消费,是想都不要想的。但是大会过后,起码我对正改的期望反而降低了很多。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回复 shabayefu : 温这一届主要通过固定投资和房地产拉动经济。李下一届必然有所改变,依靠改哥理顺关系增加内需,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固定投资即城镇化。固定投资和内需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看你怎么调控了
2012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拉动内需的三大途径当中,固定资产投资目前来看,我觉得跟他的目的也就是拉动内需存在结构性的矛盾。这个矛盾成因上因为这三大手段并没相辅相成,过分突出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内需。导致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造成拉动内需当中最根本的途径也就是增加居民消费能力这一根本内容反而减少。
2012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一般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不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的拉动内需手段最后肯定都是要失败的。前十数年zf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后,通过住房改革强迫居民进行房产消费来增大社会商品消费额度。对招简直是一举两得除了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之外。但是这招以后还能走得通吗?
2012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level 11
[顶]值得看的东西,mark一下
2012年11月30日 14点11分 11
level 15
[鲁拉]
2012年11月30日 15点11分 12
level 9
西部大开发还没有真正起步!
应当东部城市化,中部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并举。
2012年11月30日 16点11分 14
level 8
意思是房产大军准备圈战农村市场!不留死角!
2012年11月30日 23点11分 15
level 12
shabayefu 楼主
@丁书苗苗 [KISS]
我也不是不看好城镇化,我在想如果是真的能做到,
经济发展当中的边际效益或者说了逐级发展的阶梯效益,
通过利用中国地域广大,发展极度不平衡,
在中西部地区根据区域经济情况进行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城镇化/。
同时利用后发优势采取当初在东部地区做这些动作所得到经验教训,
合理的分配资源和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负面作用的手段,
未尝不是有效的拉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使中西部地区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012年12月01日 00点12分 16
level 12
shabayefu 楼主
我只是觉得,城镇化的推行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
你除了固定资产投资搞地产经济和修路架桥之外,还有个是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得有企业,
解决城镇化后人口的就业问题,
这个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东南亚的国家会加入对低端制造产业的竞争,
我不禁疑问,还有那么多的低端制造产业能解决人口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吗?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城镇化就是一纸空文,
并且这个跟一时的地产经济没什么两样。
这样城镇化的后果就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城镇不像城市经济自我调节,这方面能力要弱得多,
已经膨胀的地产市场市值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
大家购买房产的社会财富。
进城的农民因为购买住房而失去全部积累的货币,
进而依靠借贷为生,丧失原有的市场购买力,
让市场整体陷入长期的内需疲软的状态中。
长期的内需疲软必然会带来长期的经济衰败,如果得不到解决中国经济会是一潭死水。
[鲁拉]
2012年12月01日 00点12分 17
现在的合村并镇农民自己没掏几个钱,不影响农民的消费。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引进密集加工业吸纳人口,如果这个做不到城镇化就要失败。中国人口这么多也必须留住加工业,不能让东南亚抢太多。所以要在人力成本更低的乡镇地区建工厂,农民一个是土地收入,一个是打工收入,工资就可以低一半,降低人力成本
2012年12月01日 02点12分
纵观技术发展趋势,大概10年左右智能化机器人将大规模代替人力劳动,发达国家人口少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将来机器人成本比人还低,发展中国家出现大量失业游民,在这种技术条件下中国的城镇化肯定失败。现代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巨大,不考虑技术趋势,仅仅从宏观经济矛盾上制定发展计划
2012年12月01日 02点12分
level 11
估计都是经济学出身
2012年12月01日 00点12分 18
level 12
纵观技术发展趋势,大概10年左右智能化机器人将大规模代替人力劳动,发达国家人口少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将来机器人成本比人还低,发展中国家出现大量失业游民,在这种技术条件下中国的城镇化肯定失败。现代技术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巨大,不考虑技术趋势,仅仅从宏观经济矛盾上制定发展规划很可能被将来的技术革名淘汰。
日本没有及时跟上网络技术发展就是个例子,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
2012年12月01日 02点12分 19
level 8
好东西,
2012年12月01日 02点12分 20
level 13
字好多 不看了
2012年12月01日 03点12分 21
level 11
我反而觉得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真正慢下来的时候 中国就真的崛起了
2012年12月01日 03点12分 22
level 14
没有压力哪来动力,没有压力转型就不会成功,转型最初就是大批工厂倒闭存活下来的
2012年12月01日 03点12分 23
[瀑布汗~]
2012年12月01日 04点12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