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叶秋心
楼主
历史我们的祖先攀到树上,躲进山洞,地势低的把窝棚架高。地势高的将洞穴下掘,利用浅穴堆土,支架遮闭的原始土木工程搭建住所,除了要躲避野兽洪水之外,每个民族的祖先所盼望的显然不是一栋房屋(house),而是一个家(home)。用现在的说法——家 是房屋的内容,房屋,便是家的包装。各师各法,中国人用“土木”工程来表达建设的概念,西方人则利用石头来堆出他们的家园。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曾经用“一部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来推许西方的建筑发展。文章有价,这句话几乎成为谈论西方建筑必备的“热句”。 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和树木古人植树为林,截木为材。盖房子,做家具,生活在树木旁,住在木材里。在木桌上吃饭,在木床上睡。五行中,“木”的位置安放在旭日照耀的东方,使一切生命之源。据说楠木要在生长五百年之后才会散发出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中国现存最巨大的楠木柱有四根,各高14.3米,直径1.17米,怕已不止二千年。连同其他56根10米高的楠木柱,一共60棵大树那样支撑起明代帝王陵墓群中最大的祾恩殿(建于公元1427年),走进去就仿佛走入一个楠木林里。建成五六百年之后,帝王化成泥,唯有此木香如故。中国人本就迳将一生托乔木。________________家一间屋和一个家并不相同。一间屋可以数得出,一个家只能感受的到。古人洞悉世情,早知道生活“安”静,全赖屋檐下那位持家有道的女性。柱、楹、梁、栋、梲、枓、栱、檐、枨、楣、桁、栏、杆,等等各个属于房屋的各个名词,纵然未必个个认得,但总看得出是用木头做的,《康熙字典》里“木”部的字有1413个,其中就有超过400个是与建筑有关。家的第一点,万万不可掉下来,否则便会变成个“冢”字。 ________________庭家是房屋,庭则是空地,“广”表示这个空地在屋檐之前一内一外。对以前的中国人来说,四面房屋围拢加上中间的空地i便是一个正常的家庭。说“庭”是一个封闭的建筑内的开放空间当然可以,但当回廊上的木柱旁栽种一些树木时木柱支撑着家,树木种植在庭里,房屋和庭院会结合成一个奇妙的空间组合。这样我们便不单只会在人工(建筑)空间里感到大自然的存在,同时又会在大自然(树)的形态中感受到人为空间(房屋/家)的温暖。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尤其是当现代人的家,连“庭”也放弃了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伐木“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俄罗斯]果戈理几千年来,伟大的有巢氏在说话。几千
年下
来,木建筑已变成中国建筑的同义词,并且广泛地影响着临近的国家,在以石头为主的西方建筑之外,形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建筑传统。但从材料的选择来看,石头需要挖掘和开采,木头需要砍伐和培植。一个带着开拓色彩(石矿),一个倾向于配合自然(植林)。 ________________线条每一个曾经接触过中国书法的人,都体验过汉字结构那种在平面上创造立体的“空间”意趣,都听说过书画家强调“线与线之间的流动”,魅力和神韵才是书画艺术追求的空间所在。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神秘的魅力并不陌生,传统中国的木框架建筑,从竖起一根木柱,架设一条梁枋,到楣檩桁椽,无不是书画家所说的那样,一笔一划,一撇一捺地在“在天空中勾画”着,大家本来就活在优雅的笔画之中________________
2007年05月15日 08点05分
1
年下
来,木建筑已变成中国建筑的同义词,并且广泛地影响着临近的国家,在以石头为主的西方建筑之外,形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建筑传统。但从材料的选择来看,石头需要挖掘和开采,木头需要砍伐和培植。一个带着开拓色彩(石矿),一个倾向于配合自然(植林)。 ________________线条每一个曾经接触过中国书法的人,都体验过汉字结构那种在平面上创造立体的“空间”意趣,都听说过书画家强调“线与线之间的流动”,魅力和神韵才是书画艺术追求的空间所在。对中国人来说,这种神秘的魅力并不陌生,传统中国的木框架建筑,从竖起一根木柱,架设一条梁枋,到楣檩桁椽,无不是书画家所说的那样,一笔一划,一撇一捺地在“在天空中勾画”着,大家本来就活在优雅的笔画之中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