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季节变化
楼主
最近有毕业班的学生抱怨,临近升学考试,学校就越容易忽视他们,却仅仅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把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当作透明。 现在离中高考仅剩三四十天,不管中考还是高考的结果都将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有责任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可他们的精力却十分有限。因此,他们会选择放弃“差生”而保住“优生”。 笔者也是从初三到高三一步步走过来的,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也明显感觉到这一现象。不管身处的学校处于何种等级,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样一种教育思想,其中重点中学尤其明显。 “学生考试成绩的好与坏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我的一位老师曾对我坦白地说过。教育只强调成绩的重要性是应试教育长期发展以来的弊端,想要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则必须提高全民的素质,在此前提下的条件为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素质为主,而非学生的成绩。素质提高了,学生自己再经过努力,他们的成绩就自然会上来。 在前一阵子,广州的某一中学连续出现的教学楼楼梯上的镜子被初三某学生打碎的事件发生后,学校只会采用行政处分的措施,用以惩戒学生。 这一事件的发生固然会令到教育工作者感到气愤,可这能单方面责备学生而教师却全无责任吗?学生的这一举措是想要把心里对学校、对老师不满的压抑情绪发泄出来,但归根到底这一学生的做法是极不理智的。但学校也不能逃过责任,教师对于毕业班的学生的不良态度使得年幼无知的初三学生作出不理智的行为,事件发生后却只懂得用严厉的惩罚措施以惩戒学生,无疑使得学生更加反感。如果事件发生后,采取思想教育而非惩罚的手段,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否则反之。 德国的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老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园丁。教师也需要被教育,素质也需要提高,否则低文化低素质将会对他们的学生以及物质建设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回到根本上,教育的方法是教育目的成功与否的径路。 有一次,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一个人想做一件事,能不能马上动手?”孔子回答子路说:“你有父兄健在,怎么能不先去问问他们的意见呢?”而对冉有则说:“当然应该马上去做!” 中国教育宗师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冉有遇事犹豫不决,所以鼓励他办事果断;而子路好胜急躁,所以要他多方面考虑问题,避免草率从事。 学校在教育上也需要因材施教,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优生”身上,否则“差生”就会失去信心而放弃学业。“天生我才必有用”,“差生”也有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需要教师去挖掘和辅导,因为没有多少学生是“华罗庚”,仅靠自己可以得以成材。
2007年05月15日 07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