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晨chang
楼主
转射雕
原作者:老白同乡
今天终于把08胡歌版的射雕看完了,我都佩服我自己,在备战雅思的艰难岁月里,我居然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整整50集的下载和观看。觉得真应该为他写点什么,留在这个看似永恒的万维网上。
梦不断,英雄侠义柔肠,伊人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算是题记。
其实我们喜欢射雕,期待射雕,因为在这个令人好奇的武侠世界中,金庸老先生用他不可思议的想象和扎实的文学功底给我们构造了一个看似真实却又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虽然这个世界也有腥风血雨,也有打打杀杀,也有丑陋的人性,但是不论我们随主人公一同经历了什么,不变的是那份浩然正气,那份快意恩仇,那份忧国忧民,这样的刀光剑影让我们热血沸腾,这样的儿女情长让我们心驰神往。
但是,小说终究是小说,这里的江湖就像互联网一样,存在却触摸不到,一切只能靠我们去想象,去推测,甚至去YY。我们从这些文字里,看到的是故事,不是事实,学到的是侠之大者的精神,不是那些威力无穷的武功招式。没有人知道降龙十八掌打出来到底是什么样,也没有人知道靖蓉看上去是不是登对。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电视剧弥补了我们的些许遗憾,虽然依旧不能亲身投入到那个武侠世界中,但至少通过我们对银屏上江湖的赞扬和批判,来表带我们对原著的敬意,也是对自己多年想象的犒赏。
不过我能耐心等待这版射雕3年,却不是这样的理由。近年的一系列武侠翻拍剧,几乎不让我期待能有什么突破。去看神雕,因为有我喜欢的黄晓明,同样,我期待着射雕,也仅仅是因为一个翩翩少年——胡歌。
从一开始,很多人怀疑胡歌能否诠释出郭靖身上的憨和侠,但不知为什么,那时我就觉得他可以,即使当时我还没有喜欢他。直到后来的车祸,我才开始关注他。他的博客文章是我喜欢上他的最初原因,字里行间,那份深沉与淡定,那份乐观与坚强,让我深深地相信,他就是那个我想象中的靖哥哥。
于是漫长的等待开始了,但我并不着急,我宁可等时间长一点,也希望他能好好养伤,调整心情。终于,剧组复工了。终于,片花出来了。
终于,我们都等到了。
意料之中,胡歌将郭靖演得这么动人,这么深刻,毕竟胡歌几乎是用生命来体会的这个角色。有几个郭靖的桥段和靖蓉的互动我反复回味,或让我忍俊不禁,或让我潸然泪下。
打雷吃面条的傻气,询问怎样能被康弟接受的眼神,是那个郭靖。
轩辕台悬崖边那句“你先走”,桃花岛那句“我不能杀蓉儿”,雪山上那生死重逢后得一拥,也是那个郭靖,也是那个胡歌。
这部射雕别角色也都有令我感动的地方,演员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像是蓉儿在秃木峰下看靖哥哥上去时,欧阳克在明知酒有毒还喝下去时,那些复杂心情,被他们有感染力的表演准确的表达出来。不论是把原著改编了多少,至少这些角色在改编后仍然能感动我,让我觉得三年的等待是值得的。
最初因为胡歌而关注,观后感当然还应以胡歌为主。我说在我意料之中的事胡歌的出色表演,而在我意料之外的就是那首贯穿整部戏的《乌云然》。
《乌云然》出来的比片子早,初听时,我就惊讶于胡歌的声音。不再是《六月的雨》的婉转,也不是《月光》的深情,更不是《逍遥叹》的无奈,而是一种淡然,就像我之前说的,是一种经历风雨后的淡然。
看完射雕后,《乌云然》的旋律荡气回肠,大气和豪迈之感油然而生,仿佛又让我们回到自己的想象中的武侠世界,即使它不是真实的,但描绘了每个人的梦,让我们有动力去追求,因为——梦不断,英雄侠义柔肠,伊人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
感谢金庸先生,感谢胡歌,给了我们一个如此的郭靖,如此的江湖。
2012年11月28日 15点11分
1
原作者:老白同乡
今天终于把08胡歌版的射雕看完了,我都佩服我自己,在备战雅思的艰难岁月里,我居然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整整50集的下载和观看。觉得真应该为他写点什么,留在这个看似永恒的万维网上。
梦不断,英雄侠义柔肠,伊人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算是题记。
其实我们喜欢射雕,期待射雕,因为在这个令人好奇的武侠世界中,金庸老先生用他不可思议的想象和扎实的文学功底给我们构造了一个看似真实却又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虽然这个世界也有腥风血雨,也有打打杀杀,也有丑陋的人性,但是不论我们随主人公一同经历了什么,不变的是那份浩然正气,那份快意恩仇,那份忧国忧民,这样的刀光剑影让我们热血沸腾,这样的儿女情长让我们心驰神往。
但是,小说终究是小说,这里的江湖就像互联网一样,存在却触摸不到,一切只能靠我们去想象,去推测,甚至去YY。我们从这些文字里,看到的是故事,不是事实,学到的是侠之大者的精神,不是那些威力无穷的武功招式。没有人知道降龙十八掌打出来到底是什么样,也没有人知道靖蓉看上去是不是登对。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电视剧弥补了我们的些许遗憾,虽然依旧不能亲身投入到那个武侠世界中,但至少通过我们对银屏上江湖的赞扬和批判,来表带我们对原著的敬意,也是对自己多年想象的犒赏。
不过我能耐心等待这版射雕3年,却不是这样的理由。近年的一系列武侠翻拍剧,几乎不让我期待能有什么突破。去看神雕,因为有我喜欢的黄晓明,同样,我期待着射雕,也仅仅是因为一个翩翩少年——胡歌。
从一开始,很多人怀疑胡歌能否诠释出郭靖身上的憨和侠,但不知为什么,那时我就觉得他可以,即使当时我还没有喜欢他。直到后来的车祸,我才开始关注他。他的博客文章是我喜欢上他的最初原因,字里行间,那份深沉与淡定,那份乐观与坚强,让我深深地相信,他就是那个我想象中的靖哥哥。
于是漫长的等待开始了,但我并不着急,我宁可等时间长一点,也希望他能好好养伤,调整心情。终于,剧组复工了。终于,片花出来了。
终于,我们都等到了。
意料之中,胡歌将郭靖演得这么动人,这么深刻,毕竟胡歌几乎是用生命来体会的这个角色。有几个郭靖的桥段和靖蓉的互动我反复回味,或让我忍俊不禁,或让我潸然泪下。
打雷吃面条的傻气,询问怎样能被康弟接受的眼神,是那个郭靖。
轩辕台悬崖边那句“你先走”,桃花岛那句“我不能杀蓉儿”,雪山上那生死重逢后得一拥,也是那个郭靖,也是那个胡歌。
这部射雕别角色也都有令我感动的地方,演员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像是蓉儿在秃木峰下看靖哥哥上去时,欧阳克在明知酒有毒还喝下去时,那些复杂心情,被他们有感染力的表演准确的表达出来。不论是把原著改编了多少,至少这些角色在改编后仍然能感动我,让我觉得三年的等待是值得的。
最初因为胡歌而关注,观后感当然还应以胡歌为主。我说在我意料之中的事胡歌的出色表演,而在我意料之外的就是那首贯穿整部戏的《乌云然》。
《乌云然》出来的比片子早,初听时,我就惊讶于胡歌的声音。不再是《六月的雨》的婉转,也不是《月光》的深情,更不是《逍遥叹》的无奈,而是一种淡然,就像我之前说的,是一种经历风雨后的淡然。
看完射雕后,《乌云然》的旋律荡气回肠,大气和豪迈之感油然而生,仿佛又让我们回到自己的想象中的武侠世界,即使它不是真实的,但描绘了每个人的梦,让我们有动力去追求,因为——梦不断,英雄侠义柔肠,伊人终相伴,对酒笑谈江山。
感谢金庸先生,感谢胡歌,给了我们一个如此的郭靖,如此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