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农民子弟不能同你共进星巴克?
唐山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有统计表明,在近几年高等学校录取的新生中,农村生源所占的比例,已经由原来的超过30%,下降到近年来的15%左右。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现今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优势阶层的子女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的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门槛明显增高(北京青年报6月14日)。 这样的新闻让我们心情沉重。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仿佛一根“指挥棒”,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阶层流动。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神话,在等级森严的西方封建社会是不可想像的。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评价颇高,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建国以来,高考象科举一样,成为很多农家或者低收入家庭子女“鲤鱼跳龙门”的大好机会,一旦跃过龙门,整个人生命运都会为之改变。可是,现在农民子弟要跃过的“龙门”的难度越来越高了。 不久前,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证实,国家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高考录取率和录取分数线的调控,决定着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农民、工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必须考出高人一筹的分数,才可能考上大学,且大多就读于普通院校,选择较为冷门的、收费较低的学科;而具有更多政治、经济、社会资本的优势阶层的子女,则“可以通过较低的分数和走关系等非正常的手段实现入学”,且较多分布在重点院校和优势学科。 正如专家所说,1978年前,教育机会分配向着日趋大众化和平等化的方向发展,教育成为缩小阶级差异和促进社会经济均等化的重要工具;1978年后,教育机会分配则转向更有利于出身优势家庭背景的人,教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分化的重要工具。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向更高的社会地位爬升,是个人的梦想;而对于国家来说,无数人梦想的集合,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可是现实的一切都表明,农民子弟的梦想也越来越遥远了。 记得《读者》上有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农民子弟通过怎样的艰苦努力才和城市的白领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其实,能否和城市的白领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每一个这样的梦想和机会。 为每个人都提供尽可能平等的流动机会,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最重要的是国家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证教育公平,使阶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纯为能力使然,人民才会心理平衡。一个公正合理的开放性流动机制,不仅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调节阀,对于中国的未来也有着关键的作用。只要每个人都应当有向上流动的机会,使得能者上、不能者下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规则,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是一个真正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社会。
2005年06月19日 12点06分 1
level 0
呼唤教育义务制!
2005年06月20日 04点06分 2
level 1
FDG
2006年05月26日 03点05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