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揭秘海虾黑作坊,用色素工业盐“染色美容”!
阳信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跛翁书法 楼主

市场上销售的海米色泽越红越新鲜?错,那是人工添加违禁色素,用化学染料“美容”所致。亮丽的红色不仅掩盖了海米的卖相本质,而且人们食用了它还会有致癌的危险。
秋冬季节,正是包括青岛在内一些沿海城市渔民晾晒海米、虾干的大好季节,但一些不法分子却为了追求海米的好卖相,偷偷地用一些化学色素进行染色“美容”,使生产出的海米等干海产品色泽鲜艳,甚至连虾肉和鱼肉等都会变成诱人的亮红色。近日,记者根据有关线索追根溯源,用近两个月时间,在荣成市人和镇一些村庄暗访到了惊人一幕。
2012年9月上旬,来岛城旅游的山西太原游客郑女士,在青岛香港中路某大超市内购买了4盒标住为“特色干海鲜”的海米,回到酒店后抑制不住对干海产品的**,便打开其中一盒取出海米食用,但她发现包装盒的内面纸壳上沾满了红红的颜色,心生疑惑的她就又回到购货超市问明情况,得到售货员的回答是“红色物质是‘虾油’,说明海米很新鲜,不影响食用”。
对此,郑女士毫不怀疑,返回太原后逢人便自夸买到了新鲜的海米,直到有人提醒她“海米怎么会这么红?”她才将自己的遭遇发在互联网上征求真正答案。无独有偶,自内蒙来岛城开会的战先生闲暇时听人介绍,在青岛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干海鲜市购买了10斤海米和4斤虾干,返回内蒙呼和浩特市后准备分包装送人做礼物。但当他打开塑料包装袋后发现,外表红色鲜亮的海米似乎还有点湿润,便将海米倒在一个浅色的纸壳上晾晒。
战先生自我感觉大草原的天气干燥太阳毒辣,不用半天就能晒好这些干海产品,可仅仅过去了两个小时他就吃惊地发现,原本色泽红润的海米和虾干居然全都变成了白色,尤其是虾干外面的皮竟一点红色都不见了。更让他感觉诧异的是,无意中将一只晒过的外表白色虾干丢进水里,这只虾干居然又变红了。难道“虾油”还会变色?
海米或虾干上的红色物质是“虾油”吗?这些能变色的神奇物质究竟是啥,真如同传说的那样海米或虾干身上的“红色越艳越新鲜”吗?
记者带着上述疑问,分别来到青岛部分卖场探个究竟。在中山路商业街、四方路海鲜市、香港中路各大超市以及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等干海鲜柜台看到,的确有部分闪亮着红色的海米在卖,商家给出的问询答案也是“红色是鲜虾的本色,越红代表海米越新鲜。”甚至有的商家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大海里的野生对虾煮熟了,不就是这个颜色吗?”
在青岛某蔬菜批发市场干鲜品市,记者通过关系找到的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张昶(化名)做干鲜海产品已经有些年头了,他介绍说,其实加工海米和虾干的工序挺简单,将收来的鲜虾煮熟,再晒干、去壳后就成海米了。
“煮虾是海米加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煮出虾的颜色好不好看,都是有门道的。”张昶透露说,在煮虾过程中,加工者通常都要在锅的汤水中加入红色素,这样加工出来虾的颜色才会发出亮红色泽,看起来就跟煮熟的对虾一样格外新鲜。煮过后变成亮红色的虾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变干后去皮才能成为海米或虾干。“海米或虾干的成品红不红,红到什么程度,全要看添加的是什么‘料’,有些‘料’的红色会褪色,还有一些‘料’的红色几个月都不会褪。”
8月下旬,记者根据张昶提供的线索,在岛城某蔬菜批发市场跟踪一辆送货车,沿市内辽阳西路至海滨公路等,来到荣成市人和镇泊子社区。据介绍,岛城市场上的干海鲜产品,超过6成以上都来自荣成市沿海各地的海边。
2012年11月27日 08点11分 1
level 12
跛翁书法 楼主
在荣成市供销合作社泊子社区服务中心附近,记者不用下车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海鲜气味,开车沿着一条小路自北向南行驶,路边一块醒目地写着“批发当地无色海米”的招牌引起记者的注意。
“海米分两种,有无色海米和上色海米,价格也不一样。”见记者进门,一名中年妇女赶忙上前介绍说,海米和虾干都有很多品种,不同的品种又分“无色”和“有色”两种,销售的价格也不尽相同,有色海米卖的便宜,无色海米则要贵许多。
她进一步解释说,添加颜色的海米由于海虾的品质被人为加进去的红色所覆盖,成品加色海米潮湿一点才好看,所以价格要较无色海米便宜许多。“回家自己吃,那就买无色的,虽贵但吃起来无后顾之忧。如果批发往外卖,那就要买加色的海米,这样的海米看起来成色要比无色海米好得多。”这名业主说。
记者在这条约一公里长的道路上看到,许多商家打出的招牌都有“无色海米”的字样。“这在干海产品加工地,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不加‘料’反而会成为不正常的事。”张昶告诉记者,他自己就是感觉“伤天害理”早已不做这种生意了,但他知道还有许多地方在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当记者追向张昶所说的加色“料”究竟是什么成分时,他说:“主要是一些食用色素,如胭脂红、酸性大红等,但这些东西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海产品加工中使用的。”
当天,由于当地没有捕捞鲜虾的渔船靠岸,这里的数十家海产品加工点都没有开工,但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个加工点的灶台上都摆放着食品着色剂的桶,看来他们并不避讳往加工的海米里面添加色素之类的东西。
2012年9月19日中午,记者再次驱车来到荣成市人和镇泊子社区,从泊子村路口追寻空气中弥漫的浓郁海鲜味,放眼向周边村庄望去,只见到处都有耸立着烟筒的灶台,滚滚浓烟和热气袭人的场景表明,此时正是加工鲜虾的好时候。
在距离路边不远处的赵家庄村附近,记者随便走进了一处加工点。只见一个用水泥土台垒砌成的两口方形蒸煮大锅很是扎眼,有8个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其中3名妇女把刚从渔船上买回来的鲜虾倒进塑料框内,然后用水管简单冲洗一下,接着就有两外两名中年男子将鲜虾抬到锅台前,鲜虾的预处理过程就这么简单的完成了。
在烧着柴火冒出浓烟并被热气笼罩的灶台前,一个小伙子将穿着雨靴的脚轮流踏在锅台上,全然不顾额头上的汗珠和灰尘掉落锅里,用一把长杆的大笊篱吃力地搅拌着刚倒进锅里的鲜虾,他边搅拌边抱怨当天干活太多、天气太热,站在锅边煮了20多锅约2000公斤鲜虾也没休息。
记者注意到,煮虾的大锅里面的汤水开始只是棕褐色,随着鲜虾不断成熟色彩也变成棕白色,但伴随着灶台工分别往锅里加了一勺深紫色物质和一把粗盐后,锅里的所有东西突然都变成鲜亮的桔红色,连原本漂浮在汤水上的白色泡沫也成了鲜亮的红色,煮熟的鲜虾此时就像重新赋予了活力,显得异常鲜美和诱人。当煮熟的鲜虾出锅时,锅内物质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的色泽,红色的汤水把包括鲜虾和刷锅扫把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无一例外地染成了红色……
加进锅里的是‘虾油’么,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红?”记者假装不懂地问灶台工。听到记者的问话,对方几乎笑弯了腰,他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两个塑料桶,抿着嘴上的笑容说,“加的是色素,看看你就知道了。”
2012年11月27日 08点11分 2
level 12
跛翁书法 楼主
顺着灶台工所指的方向,记者在锅台旁不远处看见了存放原料的地方。只见地面上的两个白色塑料桶上,赫然写着“复合着色剂
胭脂红”等字样,两个净含量500克的着色剂的塑料桶,里面的色素已经使用的所剩无几了。另一侧堆放的物品的编织袋上,则写着“工业盐(氯化钠)”等字样,里面的粗制颗粒状盐粒还剩下许多。
“不准拍,你是干什么的?”正当记者拿起相机准备对准这些东西拍摄时,背后的衣领突然被人一把抓起,一个年龄约五六十岁的男子双眼凶光毕露地厉声喝道。记者的朋友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我们是来玩的,不让拍就走吧。”迅速撤离现场后,记者又以海产品经营户的身份,来到另一个加工鲜虾的业户现场。李姓老板告诉记者,他家制作和销售的海米和虾干是这里“最有名”的,每公斤的价格在10块钱左右,并可免费提供包装盒和装盒服务。
有色海米便宜、销路好,还可以特殊处理让顾客看不出什么破绽,他压低声音说:“我可以在包装盒里面垫一层紫菜或塑料膜,保证不会‘漏色’,让人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其所说的“漏色”,是指加色素的干海鲜产品掉色,而引起的包装盒染色问题。得知记者来自青岛后,他特意介绍说,“青岛许多干海鲜产品市场的海米和虾干等,卖的都是我的货。”
在谈话过程中,记者随手拿起一把正在晾晒的半成品海米仔细观察,李姓老板特意提醒记者:这是加了色素的海米,你自己吃可以买我“特质”的无色海米,我自己从来不吃加色素的干海鲜产品。至于什么“加色”,到底是加了什么色,李姓老板却坚决闭口不谈。见天色已晚,记者以再考虑一下为由,再次撤离了采访现场。
2012年11月27日 08点11分 3
吧务
level 15
2012年11月27日 08点11分 4
没什么大不了,现在吃啥都不安全
2012年11月27日 08点11分
level 14
[瀑布汗~]
2012年11月27日 08点11分 5
level 12
跛翁书法 楼主
2012年11月28日 01点11分 6
level 9
以后不能吃了
2012年11月28日 02点11分 7
level 13
这些人为了获利连别人的健康都不在乎了!伤天害理......
2012年11月28日 02点11分 8
level 12
出啥都不安全,人自己种自己养,不就安全了吗。
2012年11月28日 02点11分 9
level 14
这海米批发才10块钱左右 ,你想想这事吧,有好东西吗? 俺的进货就32
2012年11月28日 07点11分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