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如果有人要问,中国人有信仰吗?我说:有,信“钱”。一定要给这种信仰起一个华丽点的名字,那就是“钱教”。世界上本没有“钱教”这一教派,但中国最近“寺庙、和尚与钱”越来越“紧密结合”,某些宗教场所还要“携宗教上市”,“引导”善男信女“向钱靠拢”,长此下去,中国就成为“钱教”的发源地,我们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又多了一个内容。可不,“继峨眉山之后,同属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也在纷纷筹划上市。有消息称,普陀山已组建了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两年之内上市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据说,普陀山拟
IPO
,预计募资
7
亿多。
2012年11月27日 07点11分
1
level 11
宗教人士、场所与“钱”挂钩的事最近发生多起:
4
月
7
日
,因囊中羞涩、“设法找钱”并自导自演了“挎
LV
包”、“搂女人”、“在酒店开房”的“和尚兄弟”被警方带走。
4
月
10
日
,两人被刑拘。佛协同时介入,呼吁各界揭批假僧。据媒体爆料,这俩“冒牌僧人”最近已皈依佛门,正式加入“佛门”行列,成为真正僧人,从此“吃穿不用愁了”。
6
月
9
日
,千年古寺昆明筇竹寺掌门清贤大方丈,放弃多年修行,还俗离寺。
6
月
17
日
在昆明大观酒店大厅三楼摆
30
桌举行婚礼,而与他结为夫妇的则是一个专做玉石生意、年仅
26
岁的女老板。钱的魅力大于宗教信仰。
不论是冒牌和尚还是和尚还俗,自古就有,多讲几个这种故事也不会有多少“兴奋点”,中国百姓也早已习惯,而宗教圣地寺庙要“打包上市”,“到市场经济中博击风浪”倒是“新时代的新事物”,也吸引百姓眼球。
6
月
6
日
,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处“财神庙”要通过借壳实现上市,在股民中掀起“巨大冲击波”。宗教圣地“上市圈钱”“财神庙”不是第一例,此前的
2011
年,陕西佛教圣地法门寺宣布将于
2013
年赴港上市。
2009
年最后一天,河南省登封市政府、少林寺、港中旅终于“坐到一起”,也共同就“上市”这一敏感话题发表声明。总之,要上市,要“圈钱”。
2012年11月27日 07点11分
2
level 11
寺、庙、观、庵历来是“修行”的宗教圣地,并谢绝俗人参观,善男信女们也常以其“清静”而对其厚爱有加,并成为“精神寄托”之地,可这几年,这个“清静”之地比任何地方都不清静。原因是近几十年来,许多寺、庙、观、庵在宗教的基础上附加了“景区”功能,纷纷“打开大门”,喜迎四方宾客,拉动地方经济,这也难怪“财神庙”的“投资方”振振有词:“并不是名字叫庙,就一定是庙,我这家财神庙不是庙,而是景区。”其实,不论“圈钱”者如何解释,怎么玩文字游戏,寺、庙、观、庵是“寺庙”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陕西西安法门寺曾因出土佛指舍利而震惊世界,而法门寺“充分发掘”舍利的感召力,建造了“合十舍利塔”,使佛祖舍利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印钞机”,不但挣得了信众的善款,也挣来了普通游客的门票钱,还通过“与佛同在”的“灵境”推高房价,“舍利提款机”使得“佛主”的掌门人挣得钵满盆满,而且“正大光明”,还倍受尊敬。是谁绑架了宗教?记得
2010
年,重庆的李一大师以道观为据点,以敛财为目的,闹得整个重庆风风雨雨。难怪那些幡然醒悟的香客感慨:“我们的功利心愿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了,根烂了。”“寺庙和尚还这么商业,这么贪财,那又如何普渡众生呢?”
很多地方时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今,这样的手段也与时俱进了,发展为“宗教搭台,经济唱戏”,针对一些地方热衷搞寺庙道观捆绑上市的做法,国家宗教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反对。综观世界其他国家,从没有将宗教活动场所打包上市的先例。发展市场经济应该有边界,要符合社会的基本底线。我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
13.9
万处,其中佛教寺院约
3.3
万处,道教宫观约
9000
处,伊斯兰教清真寺约
3.5
万处,天主教教堂、会所约
6000
处,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
5.6
万处。如果大家都一窝风地“上市”,那场景将变为评论家岳路平评论说的那样:“慈悲被贪欲欺压,宗教被商业凌辱,历史被泡在赝品的泡沫中”。那若干年后,中国所有的教派就可以整合为一个宗教,就叫“钱教”,所有宗教场所都命名为“钱场”。
话说回来,如今这种乱象,政府部门要负责任,多头管理,多头收钱,职责不清,只要给钱就放行。如果剥离宗教成分,光将“景区”那部分上市,我看还是可以的。
2012年11月27日 07点11分
3
level 10
其实那些都是魔披佛衣的假和尚
什么撞钟也收钱
算卦也收钱
我看过的所有佛教的刊物都禁止这些东西
不要钱我信你,要钱你就***
2012年11月27日 07点11分
4
level 11
中国实现了统一的,正是“钱教”。
万宗归一,唯我华夏。
东方糜败,皆仰钱财。
2012年11月27日 09点11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