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前言 《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这就说明了中医治病的理念——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清代医家程云来说:“治未病者,谓治未病之脏腑,非治未病之人也”。他的意思是说——脏腑失调了,未必你就立刻出现病症了。你一旦出现病征了,你的脏腑肯定已经失调了。‘治未病’治的是,你已经失调,但还没有出现病症的脏腑。 我觉得,根据现实情况应该这样说——上者治未病,中者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我说的上者,不是医者,而是患者。现在的医患关系,医生已不是‘坐堂’,而是‘服务’了。是患者根据自己的理念、需要、条件来选择自己‘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 那么,如何来‘治未病’呢? 我想以最通俗的语言,尽量不用只有业内人士才懂的专业术语,从心神、身体、调养、按摩等四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对‘治未病’的一些经验和实践,一些想法、看法和方法。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1
level 11
南宫市政协秘书长王福秋先生序 中医中庸,平阴阳寒热内外虚实,通经络、理脉象,强身健体; 正骨正法,施拱
捏
接提推拿按摩,利关节、顺肌腱,舒筋壮骨。 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精髓遵循中庸平衡之理,系治病之根本。然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以西医治其表的方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忽视中医治已病甚至是治未病之根本。所幸中西医结取得丰硕成果造福人类。更幸的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掘光大祖国传统医学成果之大,令人欣慰。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在思想观念上,人们也已经开始注重从传统的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利用养生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2
level 11
刚过而立之年的杨大夫,投身名师、刻苦攻读,独善其身,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不少的调经理气之法,在现实生活中颇为实用。杨大夫孜孜追求的精神固然可贵,更为可贵的是他将自己的所得辑印成册,作为科普知识无偿奉送,不失为善举、大爱!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3
level 11
在《治未病》即将付梓印刷之际,写上几句话,是为对杨大夫此举的赞赏,更对人们健康长寿、提升生活质量的衷心祈愿
!
王福秋
2012
年10
月25
日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4
level 11
中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卢英群主任序
突然接到杨大夫约我为其作品写序的邀请,甚是惊讶。推辞不过,未等下笔,已是满面羞愧--哪里有给别人写序的资格?辗转反侧,想起我国医学的现状和现实社会浮华风气盛行,不禁感慨万千。自想吾弟虽然年轻,但能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扬,并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实属不易。不禁有了借题发挥一下的欲望,唠叨几句吧。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5
level 11
细问写作缘由才知道,既不为了出版,也不投稿发表,而是自费编辑印刷,给百姓赠阅,顿时肃然起敬。于是认真读了几遍。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能够熟练、恰当的把抽象的中医理论跟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并能总结出个人观点,没有好学敬业的精神,是做不到这些的。书中除了专业见解以外,还结合医学发展趋势和我国医改政策,并把古典文学和一些民族宗教中值得借鉴的东西融入其中,实属天才之作。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6
level 11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面临的生存压力、生活压力、精神压力都很大,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交点相当关键,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好多人不谙于此,身体状况严重透支,殊不知人的一生可以比作是一个数字
10000;前面的
1代表你的身体状况,后面的
0代表个人财富。没有了
1,要
0何用,数字再大还是等于
0.再就是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畸形的教育方式、世界格局的不确定性,使很多人感到迷茫,生活毫无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缺失。在这大背景下有人敢提出修身养性,好像是与社会格格不入,好像是清高。试想凡学过历史的,哪个朝代可以留名的不是清高之士。不再累赘,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2012年11月27日 01点11分
7
level 11
本书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既有经验又有个案。语言幽默风趣,方言俗语使用恰到好处。真是修身养性、家庭保健必不可少的资料。
南宫市城市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卢英群
2012-10-26
2012年11月27日 02点11分
8
level 11
手机:
13613292860
QQ:
1174890359
2012年11月27日 02点11分
9